国美聚焦

首页国美聚焦

国美聚焦

“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 著名画家方增先逝世

作者:余夕雯   编辑:姜秦淮   来源:都市快报    阅读:    发表时间:2019-12-04

作者:余夕雯   编辑:姜秦淮   来源:都市快报    发表时间:2019-12-04

“新浙派人物画”奠基人 著名画家方增先逝世

       昨晚,著名画家、原上海美术馆馆长、“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方增先先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至此,李震坚、周昌谷、方增先、顾生岳、宋忠元等浙派人物画“开山五老”都已过世。

记者 余夕雯

 

“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

       方增先出生于1931年,浙江浦江人。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即浙江美术学院前身)绘画系,1955年任教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

       在陈传席教授主编的《现代中国画史》里,方增先、刘文西、黄胄和杨之光被列为现代人物画“四大家”。

       方增先曾说,中国画的基本功,第一是线条。“浙派人物画”它的特点是“用笔用墨”,参照古代“抑扬顿挫”的用笔方法,同书法用笔有点联系。

       当时为了提高用笔的高度,方增先专门从浙江跑到上海,拜访王个簃先生。为什么找王个簃呢?他是吴昌硕的外甥,而且他学吴昌硕学得非常认真。方增先的爱人家在上海,当时两人在上海安家,每隔几天就到王个簃家里学画。“他也不是一笔一笔教,而是当场画一张画给我看,王个簃先生每次都是非常认真,总是从头开始全部画完,然后还怎么打图章,都给我看,这是一个很形象的教学,所以我也学得比较快。”方增先曾回忆说。

       1954年,方增先在浙江美院油画专业读研究生时,接到一项特殊任务:帮助学院建立国画系。他曾说:“当时,要在国内开设国画系。美院领导找到我,给了我这个任务,好处是我可以到国内博物馆看任何国画原作。”而方增先想到的另一个“好处”是:“比起油画的重复模仿,国画里的人物画是全新领域,可以有一番新的创作天地。”

       1955年,年仅24岁的方增先创作了他一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粒粒皆辛苦》。那年方增先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画画得很好,苏联专家点名说中国画要在世界上打响,油画可能不行,方增先的这张画能打响。这张画后被美术界公认为是中国人物画早期革新的典范。

 

艺术界集体悼念方增先

       后来,他的创作精品不断。1964年的《说红书》,被认为是当时中国新人物画艺术上最成熟的作品;1989年,《母亲》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和齐白石艺术基金奖;而他在半个世纪前写作的中国画人物技术指导教材 《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是流传最广的美术教育书之一,影响深远。

       除了艺术家的身份外,方增先曾任上海美术馆的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院长。并在1990年代末创办了上海双年展,如今上海双年展已经20多个年头了,提起创办上海双年展的初衷,方增先曾说:“我觉得搞艺术了,那么西方、外国的东西一定要了解,所以就筹划搞双年展了。双年展可以邀请西方各种流派都到中国来展览,中国的画家看得面广了自己可以有选择地来吸收西方艺术的好的东西,眼光放得很大,吸收面多了,对绘画的发展很有好处。”

       昨晚,艺术界集体悼念先生。曾任上海美术馆馆长的李磊说:一代大师离我们而去了。有八年时间我与方老师共用一个办公室,尽管他并不来办公,但是有位子在,上海美术馆就像有了灵魂。方老师跟我讲过许多故事。有两段话我感触最深。他说:“中国画是写出来的,要用毛笔写造型,素描关系也要写出来,如果没有毛笔的味道还叫什么中国画!”他还说:“我并不喜欢当代艺术,许多东西我也看不懂,但是年轻人要搞的东西不能我们不懂就不让他们搞,所以搞上海双年展我第一个支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杭间说:深切怀念方增先先生,记得十几年前,参与上海美协在上海美术馆做了些展览,方先生常常听汇报或参与讨论,总是沉静、和蔼表达意见,从不争执。他是新浙派人物画真正的巨擘,波澜壮阔的新中国画与现实主义互动的时代过去了,艺术界对南方方增先、周昌谷、宋忠元、李震坚等的新浙派人物画、北方张仃、罗铭、李可染的新山水画的诸多革新,研究还远远没有深入,这一代就这么相继离开了。

 

方增先

 

方增先作品《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