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意识|潘天寿·潘公凯艺术研究展暨潘天寿艺术中心开馆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潘天寿纪念馆    阅读:     发表时间:2024-12-31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潘天寿纪念馆    发表时间:2024-12-31

c2579ef7c6098aee869532232155661810e07fb1

2024年12月28日,由中国美术学院参与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参与执行的“高峰意识——潘天寿、潘公凯艺术研究展暨潘天寿艺术中心开馆”系列活动在浙江宁海举行。潘天寿与潘公凯都曾担任过中国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于1944年至1947年、1959年至1967年先后两次担任院长,潘公凯则于1996年至2001年担任院长。本次活动包括潘天寿、潘公凯艺术研究展,“腕底春深桃李华”——朱颖人、吴永良、童中焘、张立辰、姜宝林作品展,“中国画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学术座谈会等内容。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巡视员、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杨守卫,宁波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彦,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锋辉,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吕伟刚,浙江省文联副主席、宁波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杨劲,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西泠印社副社长童衍方,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王敏杰,宁波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印,宁波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江武吉,宁海县领导滕安达、楼鼎鼎、徐真民、叶秀高以及“腕底春深桃李华”展览作者与家属等出席开幕式。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代表。

46c6fbc21d9becdbee89309ac4ea146e9059c3ce

诸迪、范庆瑜、许江、潘公凯、杨守卫、金彦、林茂、金一斌、马锋辉、吕伟刚、滕安达、童衍方共同推杆,为潘天寿艺术中心开馆揭牌

547a4d733727fa2b8a500eae412e327df2810b0e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马锋辉讲话

马锋辉表示,潘天寿是20世纪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他始终坚持中国艺术的独立性,坚持民族艺术的高度,坚持传统出新,为20世纪中国艺术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潘天寿艺术中心的开馆,对研究极具民族精神与品格的潘天寿的艺术成就具有重要意义。

马锋辉谈到,我们应继承弘扬潘天寿丰厚的艺术遗产,在宏阔的文化视野中深刻领悟和研究传统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在继承传统根脉的基础上锐意创新,从中华文化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用光彩的艺术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人文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构建中国艺术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

325b85a6b58a49b807cb1ff21f5b8511fcbe1e67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许江指出,潘天寿在书画中反复以“雷婆头峰寿者”落款,足见他的家园之恋。潘天寿艺术中心在宁海落成,大师的扛鼎力作回访家山、珍藏故里,潘公凯精心设计了这座美术馆,并将自身的多方面力作与父亲同馆珍藏,两代大师将一生精品名著回馈家乡,这不仅是宁海的文化盛举,也是浙江文化界的一件大事。许江表示,潘天寿是中国艺术传统的坚定传灯人,又是赋予现代变革精神的创造者。他根植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又具有世界性的目光。他坚守高尚的人格修养和心性境界,又用笔墨磨砺出沉雄静穆、苍古高华的绘画品格。他的艺术为世纪中国树立起一座清刚正大、丰神俊骨的高峰。

许江谈到,潘天寿艺术中心浸润着潘公凯作为一代大师继承者的深深情怀,在其身上秉承着父辈坚韧不拔的使命精神。面对全球化的强势,他提出“两端深入”的文化思想,并在担任中国美院和中央美院院长期间,身体力行,擘画蓝图,为中国美术高等教育呕心沥血、立下丰功。他继承了父辈的艺心和卓识,创作了大批宏幅巨制与大规模专著,潜心于笔墨语言的梳理与研究。近年来他倾心于建筑设计,将文化思想与实践筑成一座座饱含文化意念的巨栋伟厦,其杰出的文化情怀与高峰意识令人敬佩不已。在宁海的湖山中,潘天寿艺术中心巍然耸立,是历史的情怀、家乡的纪念,也是每个参加活动的后辈向一代大师伟大心灵的崇高致敬。

67a010d6fd3106a2eb50235242f5d82d7e0e7417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

金一斌回顾了2017年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的盛况,认为潘天寿无愧于“民族翰骨”之称。他表示,潘天寿是中国艺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引领者,是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教育史上当之无愧的开拓者、奠基人之一。20世纪90年代,潘公凯教授接任中国美术学院院长。在担任院长期间,潘公凯教授提出“两端深入”的学术主张,提倡中西两大艺术体系“互补并存,双向深入”的理念。作为修养全面的艺术名家,潘公凯教授的建筑设计、绘画创作、学术专著显现出他对现当代中国美术的深刻思考和创新性实践。潘天寿艺术中心的启幕,不仅是对潘天寿艺术成就的致敬,更是对艺术教育精神的传承。激励后来者以高峰为鉴,以高峰为方向,仰望进而攀越,去创造中国艺术新的高峰。

074da67a57356c179c5286bb2a224911e25ed602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林茂讲话

林茂回顾并高度评价了潘天寿与潘公凯在中国画创作、理论思考、艺术教育等多方面取得的卓越成就。他说,“现代知识分子的气节始终是潘天寿的人生底色,而家国情怀与民族使命又无疑是这种人生底色中最为强烈和突出的特质。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国际文化语境中,潘公凯以其‘知行合一’‘一心为公’的为人、为艺、为事业的宏阔格局和建构能力,全面继承了潘天寿的衣钵,成就了丰硕成果,无愧于名门之后的荣誉与光环。”他认为,“潘天寿、潘公凯父子二人,均为中华文脉中所公认且推崇的知识分子文人艺术家,其胸怀家国天下,勇担时代责任,践行民族使命,赓续历史文脉,意旨中华复兴的人生目标与境界是一脉相承的,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亟需和呼唤的。”

583a6ba5c7675d8f273c57c6f8547df98cef7171

宁海县委书记滕安达讲话

滕安达谈到,宁海历史悠久、人文深厚,是方孝孺、柔石等大批先贤志士的故乡,潘天寿是其中的卓越代表。先生是生于宁海、长于宁海的国画大师、民族翰骨。他不仅为世界留下了珍贵的艺术瑰宝,更以坚守文化自信、勇攀艺术高峰的专注追求,一身正气、一生奉献的伟大情怀,激励着广大文艺工作者勇攀高峰。潘公凯院长情系桑梓,长期关心支持宁海文化事业发展,多次捐赠书画作品。潘天寿艺术中心正式开馆,是宁海城市建设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全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喜事。我们将锚定全国一流,致力将其打造成为传承潘天寿文化、赓续宁海历史文脉的重要载体,以及对外展示宁海城市形象、对内服务群众汲取艺术养分的文化地标。

11dc9a8e4bf5e89dc3fcb6a7adef311a674b05cd

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讲话

潘公凯表达了对宁海县委县政府重视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感谢。他认为,当下,我们面临着如何对待传统和如何走向世界这两个方面的课题,并希望通过潘天寿、潘公凯两代人的案例,启发大家思考接下来如何走的问题。他期待,未来,潘天寿艺术中心作为研究与讨论平台,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推动中国艺术走向世界。

开幕式上同时还举行了潘公凯作品捐赠仪式。潘公凯向宁海县捐赠《一团荷气》《野塘白莲图》《高松雪霁图》《古藤迎春图》4幅中国画巨制,宁海县委书记滕安达为潘公凯颁发捐赠证书。

97bac44b00bcac85e0dd6bea8a77398630d98ba3

座谈会现场

当天下午,还于潘天寿艺术中心报告厅举办了“高峰意识——中国画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座谈会”。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宁海县副县长潘宇欢出席并讲话。宁海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畅芳主持座谈会开幕式。座谈会上半场由中国美术学院潘天寿纪念馆馆长陈永怡教授主持,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教授张立辰,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姜宝林,童中焘先生家属、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童节,吴永良先生家属、杭州画院专职画师吴洪晖,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任道斌,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院长孔令伟教授,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林晖教授先后发言。

座谈会下半场由潘天寿艺术中心负责人周毅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毛建波,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院副院长盛天晔,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教授杨振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科研处处长于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创处处长刘海勇,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杰,《美术》杂志学术部主任杨灿伟进行发言。各位学者围绕“中国画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学术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01c786ce9c14414c01886c58b5c1fdfff20b9b10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讲话

沈浩表示,中国画是民族之画,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它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一个画种,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文化的传承,是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和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潘天寿、潘公凯两位老院长始终坚持不懈研究中国书画作为传统艺术体系的学理性,以宏阔的学术视野,深厚的学问修养,敏锐的学术思辨,在不同时代为中国书画传承传播提出自己的思考。 建校伊始,潘天寿先生提出“两座高峰”理论,深刻阐述中西方各自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审美追求,为今天的中国画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奠定了扎实基础,指明了发展方向。上世纪八十年代 ,潘公凯老师在继承潘天寿先生艺术理念的基础上,更是走出了一条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道路。 两任院长在非常关键的时刻为中国书法开创了高等教育体系,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发展契机。沈浩讲到,中国美术需要通过自主体系的建构强化自身的独创性,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这是艰巨光荣的任务,需要每一位艺术创作者和理论工作者共同努力。

510a9bb0c63cf8c43892f259f968e28b70669087

宁海县潘天寿艺术中心

ef2668e919976ad8ea6a3ee17e199826de1ca9dd

宁海县潘天寿美术馆

潘天寿艺术中心坐落于宁海新城市中心天明湖畔,整体呈“荷花”造型,由潘公凯主持设计,全程关心指导,总用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是宁海公共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标志项目。该中心下设潘天寿美术馆、潘公凯艺术馆和县少儿图书馆,集艺术收藏、展览展示、交流研究、教育培训于一体,是当地文化艺术新地标。

展览现场

f6e8aa45bf4763596d979b5a919ed5ccdc38c616

5ce86a08a6e553b5f5ef55e76b9b0ceb8a2f207b

f0193dc511526f6721c7905aa980c7915ed0c4f4

4d185449810d75a5b3c40d7bd1660cc6aa1a54c9

8b18f2c3f073665b9ec1b19e01743b016262cb34

c773c2bf40ebc4ae960cdbb4485f5298ce83e632

a2140a981888e8a2a043422bcdecfc86f41326d9

6820e1ba9fc8ed99934010364e1c8465033e522c

1882da40f3f27efed24067e869e21bd3a1af9039

dcbee0313d33d28220c22287d29c31ac8c555cb0

4ca1725e12372ed5fa3560f7ffefc0ad86a57c7d

此次举办的“高峰意识”潘天寿、潘公凯艺术研究展,包括潘天寿生平年表、作品赏析、艺术人生、美术教育等内容板块,展出潘天寿真迹作品44件,展现了潘天寿为攀登艺术高峰和发展美术教育事业而不懈奋斗的一生及其精妙绝伦的艺术成就。同时,展陈潘公凯理论文献、笔墨艺术、建筑与装置作品等内容,呈现他在中国画的继承与推进、现代艺术理论研究、实验艺术、建筑与城市设计等多个专业领域的精深研究。本次活动汇集潘天寿学生以及全国美术界学者专家130余名,共同开展书画艺术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