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园里行走的万玛才旦

作者:电影学院   编辑:陈舒婷    来源:电影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4-11

作者:电影学院   编辑:陈舒婷   来源:电影学院    发表时间:2024-04-11

4月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作家、导演、编剧万玛才旦编剧指导的电影《雪豹》在全国院线公映。4月9日,在校园里行走的万玛才旦——电影《雪豹》中国美术学院专场举行。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浙江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蒋余鹰,杭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夏烈,浙江大学教授、现代文学理论家许志强,城市文化学者、媒体人王群力,电影《雪豹》创作团队和中国美术学院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代表、电影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影视界、文艺界、媒体界的嘉宾参加放映会。

电影《雪豹》由国美影业联合承制,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担任总策划,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担任艺术顾问,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德格才让担任声音指导和作曲。《雪豹》是万玛才旦导演的第八部藏语电影,拍摄地处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境内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这片海拔近五千米的区域,亦是雪豹等野生动物的栖息之地。

影片曾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多伦多国际电影节等国际性大奖,并荣获东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导演,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编剧、最佳摄影等。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讲话

万玛才旦导演形成了鲜明的影像风格:一是藏地景像。他热爱的这片土地,是其叙事的最厚重背景。他的每部作品都展现了藏地的自然风光与生活风情,展现了藏族文化的深邃与美丽。二是真实真切。贴近日常生活的真切叙事风格,《雪豹》以身置其境的画面和近距离手持摄像的技巧,使观众仿佛亲临现场。三是人性关怀。《雪豹》透露着浓浓的对人的关怀、对生命议题的关切,在书写天、地、人之间的相互凝视与理解。四是文化碰撞。万玛始终注视着家乡文化进入现代文明时发生的碰撞、变化,注视着传统与现代的冲突、融合,并将这个过程展现给藏地以外的广大他者。

金一斌指出,96年来,中国美术学院彰显两个鲜明特点:名家大师辈出、群星璀璨闪耀,名作巨作不断;始终保持着深切的家国情怀和人文关怀,怀抱崇高理想,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万玛才旦导演是中国美术学院艺术家族的重要一员,《雪豹》是他正式入编中国美术学院后打造的,再次证明了万玛才旦在讲述深深植根于藏族文化故事方面的天赋与才华。今天我们齐聚于此,在大银幕上观看《雪豹》并进行研讨,是对他最真挚的追念,也是与他最深刻的重遇。

主创人员久美成列、金巴、熊梓淇、才丁扎西、德格才让来到映后现场,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和校外观众一同交流电影创作幕后故事,追忆万玛才旦在校园与片场的点滴往事。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电影《雪豹》声音指导和作曲德格才让

德格才让回忆了万玛才旦导演邀请他共同创作声音方案时的情景。万玛才旦想用多层面的声音去贴合雪豹的反应与视角,让雪豹不但在现实场景中产生拟人的感觉,在超现实场景中更能具有灵性、可对话性。德格才让还与观众分享了关于长镜头与声音后期制作、现实性与超现实性展现等创作方面的内容。

电影《雪豹》执行导演久美成列

久美成列从创作角度谈到万玛才旦导演在《雪豹》中的两个“突破”。一是《雪豹》不同于其前作,结尾让人豁然开朗,去往了雪豹喇嘛跟雪豹互相救赎,给予爱和希望的方向,这不但是所有人追求的方向,更代表着万玛才旦导演在积极与观众沟通。二是电影的影像创作呈现了一个神秘动人、所有生灵可以互相沟通的世界,这也是所有在藏地成长的人们一直坚信的存在。

电影《雪豹》领衔主演金巴

金巴朗诵了他创作的藏语诗,并提到自己在剧本创作层面常常与万玛才旦导演交流意见和看法,不太自信的他一直受到导演的鼓舞和激励,在《雪豹》的人物角色创作和表演中大胆地加入了自己的理解,并最终得到了肯定。“万玛才旦导演从来不会直接夸人,而是会鼓掌,鼓掌就说明是‘最好’。”

电影《雪豹》领衔主演熊梓淇

熊梓淇在影片中饰演摄影师“王旭”一角,他谈及这个角色本身就是一个“闯入者”和“记录者”,也代表着万玛才旦导演希望能够站在更多观众的角度来走入并观察这个故事,与人物共鸣。熊梓淇结合自身的演艺经历分享了他在这部影片中的“打碎与重建”,“在遇到《雪豹》、遇到万玛才旦导演和剧组成员之后,才真正把自己原有的一些想法打破,并揉碎重塑了一个新的自己、更好的自己”。

电影《雪豹》领衔主演才丁扎西

才丁扎西以素人身份首次银幕触电,并在影片中出演雪豹喇嘛。他分享本片幕后选角的故事,从偶遇《雪豹》的执行导演久美成列,到了解到片中需要这样一个人物,再到被推荐逐步走入这个角色的内心之中,十分感谢善良的万玛才旦导演,自己也努力去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去回报这份天赐的相遇。

在映后环节中,浙江大学教授许志强,媒体人王群力等嘉宾及现场观众围绕影片的“幕中幕”结构、编曲设计等与主创人员展开交流。

在场的同学们回忆起经常在校园中碰到万玛才旦老师的场景——“遇见他,没有对话,只是简单打一个招呼,一个微笑的交流,便是觉得对创作的信心提高了很多。因为想到自己写的剧本、拍摄的作品能被万玛才旦老师这样一流的导演和创作者看到,并且得到他的支持和修改意见,就更有勇气继续走下去。”

 

《雪豹》讲述了被称为“雪山精灵”的雪豹咬死了牧民的九只羯羊,人、豹矛盾一触即发,是得不到赔偿就杀豹?还是遵从信仰法律放生雪豹?三年磨一剑,电影不仅延续了万玛才旦导演独特的影像叙事风格,更呈现出颇具魅力的矛盾对弈与人性思考,释放出宏观的视野与人文情怀。

喇嘛站在羊群之外望向远方

一只豹咬死九只羊!

万玛才旦以生灵万物折射人类困局

茫茫雪原之上,雪豹充满灵性,然而当人与豹生态平衡被打破,“杀生还是放生”——一道看似简单却无法解答的命题摆在众人面前。预告片中,一只雪豹出没于雪域高原,并在月黑风高之夜跳入羊圈——牧民金巴愤怒了,他不断抗诉着:“这只畜生昨晚跳进我家羊圈,咬死九只小牛犊一样的羯羊,我要打死它!”但其他人针对此事有着不同想法,“雪豹是雪山的精灵,不能伤害它”“雪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他们各抒己见,劝解激动的金巴,人和豹,人和人的矛盾爆发在即。在一只豹与一群人的对峙中,现实困局带来的精神困局逐渐凸显。

人与豹之间的生存矛盾爆发

相比万玛才旦导演此前的作品,电影《雪豹》不仅彰显了一贯的文艺气质与生命思考,还更加凸显了剧情的矛盾,进一步增加了影片的戏剧张力与情节冲突。激动愤慨的牧民金巴面对九只羊的巨大损失,面红耳赤地一次次据理力争,是放还是杀?他的命运和雪豹的命运似乎也捆绑在一起,成为无法解开的死局。悬念之下,预告片折射着牧民生活模式、信仰与现代化进程之间的矛盾与隔阂,而豹和人的结局将会如何,其深层导向又会去向何处?值得每个观众深思。

金巴因雪豹咬死自家羯羊愤怒抗诉

人豹关系多元解读!

寻找打开万玛才旦电影世界的钥匙

 

除了浓烈的冲突矛盾显现,定档海报对人与豹之间复杂的关系形态又做了更多元的诠释。海报背景,一只巨大雪豹眼神深邃地望向远方;海报下端,一位小喇嘛的红色背影矗立,犹如一尊静默的雕像。一豹一人,一大一小,来自兽的压迫凝视与来自人的虔诚,在超现实与现实的影像空间中,和谐地达成了微妙的联结,也暗藏一触即破的矛盾危机。而海报场景与预告片的结尾形成了呼应——争吵之外,小喇嘛在羊圈中与雪豹彼此凝视,豹眼映出他淡然的面孔,“今天我要把你放生,你现在自由了”。在小喇嘛眼中,雪豹是有着细腻情感的神灵。他与雪豹的交流沉静而深邃,为观众带来无限遐想。

摄影师王旭为新闻报道驱车前往牧民家

万玛才旦导演的作品视角冷冽却饱含慈悲大爱,通过聚焦家乡青藏高原的故事,以丰富的叙事时空,给予观众多重解读的空间。电影《雪豹》是万玛才旦导演的突破之作,以独特视角剖析万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更暗藏人性与生命的宏大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