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4-09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中国设计智造大奖 发表时间:2025-04-09
4月9日上午,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新孵化行动正式发布,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与首批响应孵化行动的7家科技企业正式签约,其中包括宇树科技、云深处科技、强脑科技、群核科技等四家被称为“杭州六小龙”的企业,以及灵伴科技、阿里国际、美团低空物流科技等科技创新企业。双方就产学研深度合作、教科人协同一体化发展,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马小龙,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美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来文,中国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庞茂琨,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余旭红,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亮,中国美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孙旭东、沈浩、傅巧玲、韩绪、陈于杰、夏文莉等出席活动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发布“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新孵化行动”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夏文莉、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秘书长卢涛以及首批参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新孵化行动”的企业代表何熙昱锦、汤锡峰、蔡国祥、王启舟、姚恒燕、顾伟、赵猛共同为创新孵化行动启幕
中国设计智造大奖(DIA)是在浙江省人民政府指导下的中国创新设计领域首个国际化学院奖,以赋能高质发展为使命,持续推进扩面提质,逐渐发展成为中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综合创新设计大奖。十年前,中国美术学院在时任浙江省长李强同志的倡议下,创办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砥砺十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已经成为中国科创的策源地,孕育了一批科创新势力。
历届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展览现场
十年创新,中国美院站在数字经济之城的潮头,以科技创新为翼、协同蛟龙之力,打造一场设计教育的范式革命。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创新孵化行动为始,联合大奖多家参赛企业,打造多方协同、总体发展的“创新联合体”,吸引最具创新激 情和创新能量的青年人才,形成更完善的人才发展生态体系,成为全世界科创人才聚集的发源地。
中国美术学院正以艺术之名,塑新未来艺科融合新动力。
以赛聚能,推动艺术与科技双向奔赴
2020年宇树科技aliengo首次参赛
宇树科技创始合伙人王其鑫现场答辩
五年前,宇树科技携“行业功能机”AlienGo第一次走进中国设计智造大奖,获得佳作奖并参与创投路演,5年间参报5件作品并多次参与特展,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结下了深厚缘分,成为大奖孕育出的一批早期科创新势力。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兼CTO王兴兴表示,DIA作为国内创新设计标杆赛事,有效推动了科教产深度融合,链接企业场景需求与高校创新势能,双向赋能、双向驱动。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云深处科技有限公司,自2020年起参与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凭借其在四足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连续两年提交参赛作品。以“绝影”智能四足机器人为始获佳作奖,展现了其在机器人技术与设计融合方面的持续探索与创新。另一“六小龙”之一的强脑科技自成立以来,持续致力于智能硬件与生物传感技术的创新。连续3年共报送参赛作品15件,参赛作品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曾获得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金奖。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成为汇聚多方科技与创新的蓄能池。
强脑科技参赛作品:BrainRobotics智能仿生手获2023DIA金奖
十年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累计征集作品超6万件,覆盖全球78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创新强国参赛率达84%,智能化产品占比72%。参赛者包括谷歌、福特、夏普、飞利浦、宝马、华为、腾讯、阿里等6000余家高精尖企业,以及全球800余所高校与科研机构,国际顶级院校智库覆盖率达85%。大奖聚焦原创性与首发性,重点挖掘具有创新性、突破性、成长性与革命性的设计与应用,覆盖人工智能、脑机接口、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与人机共生等前沿领域。作为全球智能设计与创新智慧的重要平台,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正持续推动设计与科技深度融合,助力杭州、浙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创高地。
以奖为媒, 打造产学研融合新范式
以强脑科技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企业,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平台为媒,与设计界的互动愈加紧密,不断提升产品设计美学与技术的融合价值。同时拓宽产学研合作边界,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打通学界、业界导师壁垒,导师资源融通共享,强脑科技副总裁、设计总监曾多次参与设计智造学术活动,推动学术资源的双向流通。以科创资源汇聚平台为中心,创新构建“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的闭环。
2025年DIA大奖开启创新孵化新赛道,企业基于市场痛点精准出题,确保高校科研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高校依托跨学科团队攻关命题,推动技术突破与成果转化;专家评审环节引入国际与产业视角,提升项目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创新孵化基金与实习岗位的设立,打通了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全链条,实现科研成果的市场落地与人才定向输送。这一闭环机制不仅强化了产学研深度融合,更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三要素的有机联动,形成“需求牵引研发、实践反哺教育”的良性循环。
以人才为核心,实现优质资源有效整合
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与世界设计组织(WDO)签约
以实践为导向,中国设计智造大奖构建了“学科交叉+产业实战+国际赋能”的人才培养体系,拉动创新就业引擎。通过跨学科协作与产学研项目,学生直面真实产业场景,锤炼综合应用能力;国际专家评审与交流机制拓宽全球视野,孵化跨文化设计思维;企业实习与项目转化环节则架起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助力学生积累职业经验。这一路径培养出的兼具创新能力、实践素养与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人才,为产业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政产学研工”的教育范式的创新,为探讨科技、教育、人文等命题提供了新的空间,并培养出更多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和优秀设计师。人才资源流动带动创新技术与就业支持反哺学校,巩固设计教育与产业的发展桥梁,辐射带动学生就业群体,拉动校园就业创业引擎,实现了优质资源的良性循环:人才链、资金链、创意链、产业链、知识链贯通,创新成果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动能、教育动能。
以发展新范式,反哺设计健康生态
十年来,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为设计学科开辟“跨界融合-产业驱动-生态重构”的发展新范式。实践平台推动设计从理论走向应用,加速学科成果的社会价值转化;跨学科协作打破专业壁垒,催生智能设计、服务设计等新兴方向;产业转化机制将设计创新转化为商业产品,提升学科对经济高质发展的驱动力。积极打造“10×10×10”新青年设计共创计划,从设计到研究,从教学到就业,以“政、产、学、研、工”五位一体教育范式探索为核心,以导师与学生共同创作与陪伴为教学模式,加速学生的专业成长,是中国设计智造大奖作为学院奖反哺教学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的实践平台。
2024年中国设计智造大奖颁奖典礼
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考察浙江时明确要求的“在以科技创新塑造发展新优势上走在前列”,努力打造国美模式,培养“教科人一体化”的复合型人才,强调人的保存与人的发展,在“人文科技双向会通”中重建设计,在信息-技术-资本-权力的总体网络中重新发明日常,在艺术、科技、商业的跨界融通中推动社会创新,“教科人一体化”模式,本质上是一场设计教育的范式革命,汇聚社会思想、艺术设计、智能科技、数字经济的时代力量,将中国美院打造成为一个多方协同、多元开放的“创新联合体”。通过这一模式,中国美院正书写一条从“制造服务”到“智创引领”、从“经济驱动”到“人文复兴”的中国设计进化之路。
2025DIA全球作品征集进行中
期待各位创新者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