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首页报道

报道

设计:不断迭代、更替、变化的“正在进行时”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启幕

作者:设计艺术学院   编辑:赵雨岑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2-11-24

作者:设计艺术学院   编辑:赵雨岑   来源:设计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2-11-24

11月22日,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周”学术活动在象山校区开幕。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于2019年发起设计艺术周,每一年都以设计发问为出发点,首开“社会之声”与社会对话。今年是第四届设计艺术周,主题为"Design Being",意味“设计”所处之不断被迭代、更替、变化的状态。

本届设计艺术周通过5场展览,1场工作坊,5场学术论坛向设计人、设计教育者和学者们发出对话邀请。在一个日益动态化、智能化、虚拟性的世界中保持感性活力和精神自主,从数字科技发展中寻找对未来的感知力,从现实社会传播中探索创新的执行力。建构与探讨一种持续生态、深度人文、高度智能的设计和设计教育发展的新格局。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陶音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认为,在这个新世纪,人类社会经历了巨大变化,我们的设计和设计教育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媒介、工具与技术的迭代使艺术、设计与知识生产发生巨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带来了教育的变革与学习的革命,设计的方式、教育的理念、学院的形态正经历着新一轮塑造。另一方面,我们看到,数码化、智能化的新技术正在导致感性的贫困,日益自动化的社会正在导致个人主体性的丧失。

“设计艺术的原动力正在全球资本的消费主义逻辑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种种便利中被掏空、被置换。然而无论如何,我们已经被抛入这场科技革命、技术迭代与社会更新的进程之中,只有在泥沙俱下的历史洪流中弄潮博浪,为我们的艺术和设计开辟出新的战场,才能将我们的感受与观念、经验与情感、知识与技术转化为创造的契机、创新的能量。”他表示,期待着设计为自己打造出二十一世纪的历史任务书——在艺术与科技、美学与伦理的辩证融通中重建设计人文,在“信息-技术-资本-权力”的总体性网络中重新发明日常,推动社会创新。

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谈到,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当下,我们或许更需要以不断追问的方式,去回应正在发生的每一个具体的事。"Being"可以理解为一种正在进行时的状态存在。这种状态是动态、变化和发展中的不确定性,激发我们从不同维度去思考变的可能,去创造正在进行中的未来。开幕仪式由设计艺术学院副院长陶音主持。

据了解,本次设计周是设计艺术学院在象山校区的最后一届,明年将移至良渚校区。学院变化的过程,也正如“在动态中思考、在行动中回应”的主题。当变化已然成为常态,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探索者,面对新旧迭代、变化的现实常态,更应该“通其变,寻善教”,一起拥抱未来,拥抱变化,在不确定中追问更多的可能性,以设计之力,回应当下与未来。

 

“Ongoing”动态设计展

“Ongoing”动态设计展也是本届设计周启幕展览。本展览聚焦国际前沿动态视觉设计领域,邀请了来自国内外11个设计机构的著名设计师,展现他们在视觉设计领域中动态设计的探索。毕学锋表示,以“Ongoing”动态设计展作为设计周的启动仪式,关注视觉设计领域中动态设计的探索和信息承载下的媒介塑造和新工具应用,通过对参展设计师访谈,发现设计师背后的动态思维模式和创作方法,以及动态设计的叙事方式在社会传播中的作用。执行策展虞琼洁、刘钊为师生们导览。

展览在设计艺术学院举办,旨在为教学提供更多的专业发展和教学路径,接下来也将结合动态设计工作坊教学,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动态设计思维的创作方法,从数字科技发展中寻找对未来的感知力,从现实社会传播中探索创新的执行力。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系讲师虞琼洁导览

深圳平面设计协会副主席刘钊导览

展览现场

今天,数字与交互、动态与屏幕已经成为人们接收和传播信息的主要媒介。创意编程、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被广泛用做设计的工具,也给平面设计从静态延伸到动态,从二维拓展至三维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与可能。在动态视觉设计越来越频繁出现的当下,让我们重新思考传统平面设计与日益变化的技术如何相互作用,以及传统平面设计向动态发展的关系。展览将持续至2023年1月7日。

展览现场

 

“深耕细作 笃行致远”——设计艺术学院教学课程展

在设计艺术学院教学楼中,以图文、影像、装置、模型等多种形式,展示了设计艺术学院内视觉传达设计系、染织与服装设计系、工业设计系、综合设计系、设计艺术学系教学课程成果,展现专业教学课程积累的厚度和知行合一的践行度。各系教师分别导览介绍。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染织与服装设计系服装教研室负责人安郁汐导览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系主任章俊杰导览

 

“创造更好的世界”——首届“跨界·叙述性环境设计”国际论坛

当天晚上,“创造更好的世界”——首届“跨界·叙述性环境设计”国际论坛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水岸山居大会议室举行,来自不同国家和专业背景下的22位学者共同对话。

作为全国首次以“跨界.叙述性环境设计”(TDNE: Transdisciplinary Design of Narrative Environments)为主题的国际论坛,此次论坛以“跨界”为路径以“叙述性环境设计”为方法,旨在促动大家共同探讨未来设计尤其是“跨界叙述性环境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可能性。

面对当下错综复杂的世界问题,设计需要一个新的整合“跨界”的方法来解决综合的问题,同时设计也正在从以往的以“造物”为目标,逐步向创造“系统”和新的“语法”来促动世界整合运作的目标转型。源于英国中央圣马丁的“叙述性环境设计”正是这样一种多学科合作的实践,将人、故事和地点联系在一起。作为一种方法,它可以应用于任何领域,从高度商业化的设计到社会批判性的设计,无论是产品、视觉传达、建筑、规划、公共艺术、戏剧等领域,共同以“叙述”为核心,来整合跨领域的手段。这一方法还具有显著的延展性,本次会议将升级探讨在“跨界”语境下的“叙述性环境设计”的多功能性,研究它是如何被应用的,以及它的巨大潜力,研究它如何被用来应对我们现在和未来面临的紧迫全球挑战。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致辞

论坛现场

“跨界•叙述性环境设计”是一种国际实践,本次会议将吸引诸多国际领先的设计思想家和实践者共同参与,演讲者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会议将听取这些来自包括城市发展、博物馆、时尚行业、戏剧等领域的著名理论家、获奖设计师、文化管理者和学者的分享。会议开放欢迎不同领域的人事共商“叙述”如何从不同专业角度切入,最终形成一种合理且动态多元的方式去实现以“设计”改变世界运营“语法”的目标。

为期两天的论坛分为五个专题:将从回顾思考什么是“设计”,即从设计理论的思考开始;不同国家以“叙述性环境设计”为手段在不同领域实践并且已经卓有成效的经验分享;跨领域专家如何看待或运用了“叙述”手段实践他们的创造;“叙述性环境设计”专业博士们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设计的未来展开图景,以及启发我们该如何回应。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姚之洁作主题演讲

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Tricia Austin作主题演讲

近年来关于“设计未来”的讨论从各种理论研究角度层出不穷,而我们面对未来的态度,观察未来的视角,以及预见或解决未来问题的方法将可以在“跨界的叙述性设计”中,找到实操有效的答案。

英国中央圣马丁的“叙述性环境设计”专业自2007年起就与中国美院设计艺术学院展开合作,此次论坛不仅是对以往实践的总结,也是站在理论高度给与梳理和展望,为我们设计学科更为跨界融合的发展提供启发和借鉴的作用。

 

2022设计艺术周活动一览

本届设计周包含5场展览,1场工作坊,5场学术论坛,从11月22日持续至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