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

首页报道

报道

以乡土为学院,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绘就开化县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我校入选高校干部人才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

作者:组织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组织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3-01-09

作者:组织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组织部    发表时间:2023-01-09

近日,中共浙江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公布高校干部人才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的通知》,我校《以乡土为学院,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绘就开化县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成功入选。

为深入贯彻省委关于推进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省委教育工委组织动员全省高校聚焦山区26县发展所需所盼,统筹干部人才资源,充分发挥干部人才专业优势,集成助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各高校积极响应、认真组织,干部人才主动担当、冲锋在前,在推动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主战场上彰显了担当,展现了作为,贡献了力量。省委教育工委为总结交流经验、展示推广典型,在各高校申报、专家组评议的基础上,经研究确定30个创新案例。

 

 

以乡土为学院,创新艺术人才培养,绘就开化县美丽乡村建设新画卷

 一、背景及起因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国美术学院作为艺术教育和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始终秉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理念,树立“中国美院助力美丽中国”的文化担当,新时代十年,面向浙江文化建设的主战场,学校积极发挥艺术人才资源优势,选派10余名年轻干部赴开化、仙居、淳安、青田等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引领师生以一流的艺术创造和社会服务,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注入国美力量。

开化县地处钱江源头浙皖赣三省七县交界处,钱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核心区。2019年以来,中国美术学院向开化县选派农村工作指导员、省派驻村工作组、专家团队,充分发挥智囊团和校地桥梁作用,赋能乡村振兴。

二、主要做法和特色亮点

1.墩苗历练,打造实战赋能干部培育的“孵化器”

围绕开化县建设为“展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示范窗口”的战略目标,学校与开化县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成立由学校副院长牵头的工作专班,为开化县授牌“中国美术学院乡土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社会实践基地”“中国美术学院写生基地”,以“基地+项目”的方式,探索学校助力开化发展、开化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载体的互利共赢机制。三年来,学校派出近20个项目组、1个驻村工作组、2名驻村工作指导员,组织美术学、设计学、建筑学、艺术学理论等一流学科的教授、专家团队及暑期社会实践师生等百余人,推动优质艺术人才资源迅速向开化乡村振兴战场集结,开展设计改造、视觉美育、社会美育、走访慰问等帮扶工作,培育了一批勇于斗争、堪当重任、善于作为的干部,造就了一批秉人民之心、创艺术精品的青年艺术人才。

2.美育浸润,打造教育赋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

面对开化缺乏长期扎根并服务村民艺术教育的文艺人才的现状,中国美术学院把教育帮扶作为重点工程,积极牵线搭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功能,变“送美育”为“种美育”,打通乡村美育帮扶“最后一公里”。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引入“美美讲堂”特色美育课程,学校组织师生定期走进齐溪镇中心小学开展教学,给乡村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加大培养地方教师人才力度,建立常态化师资培训机制,组织学校教师现场观摩教学,亲身示范、互学互促;建立公益乡村美育课程资源库,实现齐溪镇中心小学在内的6个省20多所乡村学校提供中国传统书画、非物质文化传承等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大大提升乡村师资水平,营造共享育人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让开化因人才而精彩,人才因开化变得更出彩,也让艺术教育真正成为一种扎根中国大地、推动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

3.发挥优势,打造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先锋队”

中国美术学院整合设计、建筑、公共艺术、艺术与科技、雕塑、书法等专业的教授学者、专家团队、师生资源,秉持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中心的理念,利用学校学科专业优势,发挥智库咨询、社会服务功能,深入挖掘开化县人文底蕴资源,结合风土民情、文化内涵,系统构建形象设计、公共改造、品牌营造、产业升级、社会美育等方面一体化系统建设提升计划。创造性地开展乡村建筑景观、民俗文化设计,建成东坑口村孝亲文化广场、源头里历史文化村落景区、长虹库坑红色教育基地、设计仁宗坑村茶文化展示厅、红豆杉党建广场等艺术工程,促进美丽生态向美丽经济转换,用艺术为村庄注入新色彩、新活力;响应共同富裕的号召,帮助开化县系统梳理资源,构造乡土品牌,激活龙顶茶文化、民宿、艺术家村落等乡土产业的生命力和商业价值,撬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通过艺术赋能,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美学助力。

三、主要成效

设计帮扶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学校设计帮扶实现开化县18个乡全覆盖,设计团队的足迹遍布20余个村落,其中音坑乡下淤村入选浙江省首批36个未来乡村名单;2021年6月,驻村工作组成员、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周东红团队作品“开化乡村振兴·大源头艺术村改造”获得建党100周年韶山文创设计邀请展(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设计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举办)优秀设计作品奖。

艺术教育推动乡村精神共富。通过“千村千生基层服务计划”,学校师生志愿者30多次走进齐溪镇中心小学开展美育支教。“通过支教,带给留守儿童的是一种美的体验、美的探索、美的熏陶、美的成长”,齐溪镇中心小学校长吴章德评价。2019年3月,该项目被央视焦点访谈报导;2019年10月,该项目入选教育部首批“体育美育浸润行动计划”,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给予高度肯定。2021年,学校“以乡土为学院 创新艺术人才培养”项目入选教育部2021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

乡村振兴反哺干部人才培育。学校干部人才在助力乡村建设、脱贫攻坚等工作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和成长,激发了学校干部人才的干事创业动力和激情。农村工作指导员朱东高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突出,事迹被浙江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开化新闻网等广泛报道,获评开化县“扶贫开发工作先进个人”。学校赴衢州开化中外联合社会实践团队荣获2021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