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首页活动

活动

美遇·艺行|乡土作卷食为天:中国美术学院赴福建宁德屏南县四坪村“大食物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郭星   编辑:陈舒婷   来源:视觉传播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8-08

作者:郭星   编辑:陈舒婷   来源:视觉传播学院    发表时间:2024-08-08

2024年5月,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院长姜珺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与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在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策划完成全国首座“大食物馆” 并对外开放,联动以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为代表的城乡统筹和社会合作网络,服务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该馆包括室内主题展馆和户外村庄展区两部分。前者以图、文、物、场等形式,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的内涵和外延;后者则基于“以村为馆”的全域博物理念,在村庄不同点位,融入研学、劳育、文旅、康养等业态。

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造中国美术学院“千村千生”品牌特色,践行“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教育理念,7月28日至8月4日,视觉传播学院开展“美遇·艺行”赴福建宁德屏南县四坪村“大食物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是一次面向设计人文的交叉学科创新项目制教学模式实践,以“乡村振兴”战略性课题为导向,深化项目制教学的前瞻性和学理性;以“大食物馆”项目为抓手,联动构建在专业和本研之间合纵连横的学科思政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以立德树人为“道”,以设计实践为“器”,将思政内容和专业教学统一于真题真做的项目课,探索“润物细无声”的渗透式和沉浸式暑期社会实践创新模式。视觉传播学院院长姜珺教授带领师生团队共10人通过7天“上山下乡”的实地考察与“全链全域”的整全思考,调研筹备“大食物馆”2.0药膳主题展览,以设计人文的视角助力乡村振兴,开启一段“研学于行,感悟于心,乡土作卷食为天”的暑期社会实践之旅。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介绍

带队老师

姜珺 郭星

实践团队

程艺萌 傅春江 刘欣宇 王议苑 隋怡宁 钱蔚 郑钰彤 葛卓凡

 

暑期社会实践行程安排

7月28日,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到达福建宁德屏南县四坪村,参加由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承办的“开放时代”工作坊,聆听屏南县政协原主席、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副院长周芬芳主题讲座《山村夜话:何以屏南?》,并现场交流心得体会。

当晚,姜珺院长召集读书会,与同学们共同探讨文创乡建的实践路径与大食物馆2.0的设计理念。他指出,将食物链从“生态-生产-物流-仓储-批发-零售-餐饮-回收”全面对接“人事物场图文演媒”的文创设计与社会叙事,一方面是与“大食物观”相关的地域性小品类作物及其“三生链条”环环相扣的精细化文创赋能,另一方面则是以“大食物馆”为长期价值策源地、辐射全域的社会教育和乡建实验。同学们围绕前期姜院长布置的参考书目畅所欲言,谈心得、说想法,一次次头脑风暴中迸发灵感的火花。

7月29日至31日,师生团队拜访当地村民,并在乡亲们的带领下开展村域环境实地考察,研究屏南药膳传统形成原因与现状。“大食物馆”2.0药膳主题展览策划中包含了兼顾在地和远程的生产性景观打造,生产性景观指的是具有生产功能的景观设计,它结合了自然生态过程与人为活动,既能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又能支持食物生产、资源再生和其他经济效益。

在考察调研的过程中,姜珺院长引导同学们探索以空间生产驱动社会关系生产,通过“大食物馆”内部的主题展馆、户外的村庄展区到遍布村域的生产性景观营造,驱动“大食物观”的国家政策贯彻到省市县乡村的具体社会关系网络,实现社会合作的思想高度、关系深度和内容广度三位一体。白天“上山采药”,晚上读书研讨,案头与田野相结合,真正意义上践行以乡土为学院,带领同学们把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成果。

8月1日至3日,暑期社会实践进入成果转化阶段,8名同学分为口述史采访小组、药膳展策划方案小组、村域边角空间改造小组三组分头行动。

结合前期实地调研收集的材料,同学们有的采访新村民,记录林下经济新业态如何运营和发展趋势,以一线从业人员的视角思考产业链升级所缺所需;有的围绕药膳主题开展内容谱系研究,思考如何将“大食物观”内容展示和“大食物馆”的空间营造有机结合;有的通过“以村为馆”的设计理念,探索乡村边角空间的活化与再利用,大食物产业的生产性景观如何激活乡村边角空间使其拥有公共态,焕新成为展示空间。

“大食物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寓教于乐中圆满结束,后续同学们将根据计划安排完成成果作业,助力大食物馆2.0药膳主题展览顺利开幕。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通过精细化的文创赋能,使学生通过丰富内涵的个案训练获得“全域-全链-全时-全民-全局” 整全思维,通过深入一线培养问题意识、实操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共情能力。乡土作卷食为天,本次活动身体力行回应了“以乡土为学院”的艺术教育理念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也是一次成功的设计学交叉学科教学实践。

 

学生感言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在这次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将个人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实践成果的重要性。在与新老村民的交流中,我深切感受到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给当地带来的积极变化。乡村振兴战略强调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些理念在四坪村得到了生动体现。特别是“以村为馆”的全域博物理论,通过空间生产驱动社会关系生产,不仅保护了乡村文化遗产,还激发了乡村活力,促进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我们对“大食物观”和新发展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同学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心和决心。我们将继续秉承初心使命,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程艺萌

屏南,这座小镇紧依巍峨山峦而建,山不仅赋予了它生命的根基,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当地居民,还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新村民纷至省来。在本次深入乡土的实践活动中,我有幸承担起口述历史采集与编纂的重任。通过与数十位跨越不同职业领域、却共同围绕着“食物”这一核心议题的访谈对象进行深刻交流,我不仅对食物本身有了更为立体与深邃的理解,还极大地拓宽了对“大食物观”的认知边界,促使我不断从食物、社会、生态等多维度进行深刻反思与探索。我深刻意识到,这次社会实践的深远意义,远不止于知识的累积与视野的拓宽,更在于发现并学习这些难能可贵的美好品质,它们激励我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秉持这份热爱与尊重,探索更加宽广的人生与世界。

——葛卓凡

这次暑期实践是真正意义上的实行合一的“实践”,7天时间,我们在以四坪村为中心、周围村域为辐射的范围,从不同切入点围绕“大食物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通过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对研究生阶段的研究课题有了鲜活的、不同于纸上桌面的理解和思考,并且认识到自己在实践田野层面仍有一手材料上的欠缺,虽然只是短短一周的时间,但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全方位的关于“身行”的成长。

——傅春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