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俊祥 编辑:陈舒婷 来源:跨媒体艺术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6-23
作者:林俊祥 编辑:陈舒婷 来源:跨媒体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5-06-23
2025年6月16日,“可能世界”第四期:青创客活动在跨媒体艺术学院18-306会议室举办,分享嘉宾为4位跨媒体艺术学院2022级研究生:杭州卷积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子健、杭州沄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尉浩、杭州诺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吴泓华、杭州有理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潘祎靓。活动由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会主席、2022级开放媒体系本科生宋天悦主持。
嘉宾分享
陈子健首先解释了公司「卷积核Convolution Kernel」的概念——卷积核是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对图像、音频和视频等数据进行卷积操作,以产生输出结果。团队作品覆盖影像、游戏、装置、AI等形式,将多种媒介进行“卷积”处理,输出跨媒介的商业艺术作品。之后,陈子健介绍了公司在创意广告、视觉设计、数字展陈、开幕影片、艺术影像等方面的成果。他以霸王茶姬“万象春和TVC数字影片”、“好朋友毛绒杯TVC数字影片”,汪苏泷《短路一刻火花四散》MV,以及中国美术学院连续两年毕业展开幕式展演作品为例,讲解从客户需求、分镜脚本、美术设定、模型制作、场景搭建、三维动画、灯光氛围、三维合成、平面设计、音乐制作、后期剪辑、项目验收的全过程。
作为本、研两次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尉浩首先介绍了自己在算法生成驱动的科技艺术创作研究方面的成果,包括科研成果的三维效果表达与平面设计、算法生成与虚拟空间中的艺术化表达、综合性科技艺术装置项目落地等。之后,他回顾了从本科开始的创业历程,包括工作室提供的数字媒介内容服务、展览等交互装置解决方案,影视、广告、MV,以及和艺术机构的合作。他提到,在创业过程中,要担任好三个角色——负责机械装置、硬件交互、软件基础和基本电路基础的工程师、负责平面、三维、摄影的美术师和具有最终解释权的艺术家。
潘祎靓首先解释了“有·理·式”的品牌概念——集理性与艺术于一体的文化创意品牌,结合空间影像叙事的专业背景,为客户提供全流程、定制化的创意解决方案。公司目前的业务范围包括文旅宣传、品牌合作、短片制作、舞台视觉、平面摄影/制作、纪录片制作、空间投影、数字藏品等。之后,公司艺术部门“AA+Area”负责人祝金坤、张楠以“选择:一个艺术家在现实中的练习”为主题,通过具体案例与实践经验,探讨作为艺术家&创业者,如何在当代语境中维持自我立场,并有效调配艺术与现实之间的关系。
吴泓华介绍了nodesLab的三方面核心业务——数字文旅,包括多媒体互动装置、户外建筑光影秀、城市文旅夜游;数字文博,包括数字化展厅展览、沉浸式空间体验、展陈策划设计;数字影片,包括三维风格动画、三维动画广告、视觉风格开发、管线技术开发。他分享到,创业的想法从校内萌芽,从导师带领的项目实践,到“新苗计划”省级立项,再到获得校级创新创业大赛铜奖,每一步都为公司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公司目前完成的项目,包括雄安商服中心元旦光影秀节目《你好雄安》、河南文旅“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沉浸式展厅数字媒体制作、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历史文化长廊系列数字内容等。
问答环节
创业路上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平衡学业与创业?学长们在本科阶段是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提高个人技术的呢?在问答环节,学长们结合自身经历进行了解答。在创业初期,他们认为主要的困难集中在商务与法务方面的挑战、项目承揽压力、供应链管理难题、稳定客源建立等;在本科阶段,如果想要提高自身技术,可以在课程之外善用网络资源自学,观摩优秀作品培养审美,以及寻找实践契机。
现场图集
嘉宾简介
陈子健
杭州积卷域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2000年出生于浙江衢州,目前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致力于探索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问题,使用交互影像、机械装置等媒介构建世界观,通过技术哲学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媒介的关系。作品曾于中华艺术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798CUBE、北京时代美术馆等地展出。
尉浩
杭州沄一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以虚拟影像为主要媒介的千禧世代数字艺术创作者,生活工作于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硕士。作品围绕城市化进程中加速的消失与连接,城市阈限空间的具身体验以及互联网语境下的叙事失调。
潘祎靓
杭州有理式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2022年本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实验艺术系,2025年硕士毕业于影像与空间叙事理论创作研究专业。Formula Art|有理式文化品牌创始人。
吴泓华
杭州诺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2025年研究生毕业于跨媒体艺术学院影像与空间叙事理论创作研究方向,涉及领域包括建筑光影秀、数字展陈、数字影片、舞台多媒体设计、雕塑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