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

首页会议

会议

新时代设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暨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顺利召开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学科建设处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5-16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学科建设处    发表时间:2024-05-16

2024年5月14日—15日,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全体会议暨新时代设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成功举办。本次活动由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联合承办,并得到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建设委员会等多家单位的协办支持。

新时代设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与会人员合影

5月14日上午,新时代设计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高峰论坛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举行。浙江大学副校长王立忠、浙江大学研究生院专业学位处副处长陈智峰、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院长赵丰出席并致辞。清华大学杨冬江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宋协伟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段胜峰教授、浙江大学陈晓皎研究员、中国美术学院胡沂佳副教授向与会人员分享了所在高校对设计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的举措和个人思考。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作总结发言。他对承办单位及会议工作人员表示了由衷的感谢,并强调了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时代使命。他指出应提高站位,既要有全球视野和长期主义,又要立足当下和当地,要把世界一流和中国特色主动结合起来,特别是要鼓励“各美其美、和而不同”的文化,通过支持每个学校将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来构建中国设计教育的多元化生态,开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生动局面,以培养更多符合时代和社会需求、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业设计和应用研究人才。高峰论坛结束后,与会专家们共同参观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和艺术与考古图像数据实验室。

王立忠、陈智峰、赵丰、王小松致辞,杨冬江、宋协伟、段胜峰、陈晓皎、胡沂佳作主题演讲,娄永琪作总结发言

5月14日下午,教指委全体会议召开,会议由教育委主任委员、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主持,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刘宁会长、中央美术学院宋协伟教授、清华大学杨冬江教授,教指委委员浙江大学王小松教授、广东美术馆王绍强馆长、东华大学冯信群教授、景德镇陶瓷大学吕品昌教授、中国工艺美术馆苏丹副馆长、海尔集团创新设计中心吴剑总经理、华中师范大学辛艺华教授、中国美术学院陈正达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陈登凯教授、四川美术学院段胜峰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姚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韩挺教授、南京艺术学院谢建明教授、江南大学魏洁教授、教指委秘书长同济大学范圣玺教授参加讨论,就设计专业学位核心课程指南编写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和交流。

与会人员赴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参观

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参会人员合影

5月15日上午,教指委委员在中国美术学院继续展开研讨。会议由教指委委员、中国美术学院陈正达教授主持。各位委员一致赞同全国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多元化、高质量的发展方向,并积极提出创新性建议,包括:鼓励联合毕业设计、设计竞赛与展览认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开展学生交流与青年学者访问计划等多项举措,并对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未来五年将要组织开展的学术活动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工作模式和工作重点。主任委员娄永琪教授强调:教指委的责任不是提供“标准答案”,而是应该指导和帮助全国设计院校制定自己的“个性方案”。院校不论大小、区位、发展阶段,都有在特定方向发展成为高水平,甚至“世界一流”的可能;同时也充分肯定了此次会议所提出的落地性建议的价值和意义,并表示设计专业研究生教育要坚持四个面向、做强生态、聚焦特色,特别是要支持和关注青年人才的未来发展。

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全体会议现场

娄永琪作总结发言

陈正达主持会议

杨冬江、宋协伟、吴剑、谢建明、陈登凯、苏丹、冯信群、段胜峰、吕品昌、韩挺、魏洁、姚健、辛艺华、王小松发言

全体会议圆满结束后,与会人员在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副院长于朕的导览下,参观了中国数字艺术大展。展览所呈现出的数字艺术独特魅力给专家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部分委员与秘书处合影

专家委员参观中国数字艺术大展

观展后,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与教指委委员们齐聚会客厅,共同探讨了设计专业在当下的境遇和主要关注点,会谈还就如何提升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推动设计产业的发展等内容进行了深入交流,为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和设计行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与委员专家们交流

全国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指委将面向发展新形势,把握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合心聚力,积极建言献策,贡献优质资源,切实履行职责,共同为推动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