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万玛才旦——电影/文学中的故乡与世界”万玛才旦电影展映活动顺利举行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潘玉珊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2-12-15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潘玉珊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2-12-15

2022年12月10日、11日、1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钱江晚报、浙江省电影放映协会共同主办,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制作系与导演系、钱江晚报·瞄电影平台联合承办的“重遇万玛才旦——电影/文学中的故乡与世界”万玛才旦电影展映活动顺利举行,本次活动共包含电影作品展映与艺术创作研讨会两大板块。

著名导演、作家、编剧万玛才旦,被誉为“藏地新浪潮”的领头人,其作品在海内外多次获奖。2021年,万玛才旦作为人才引进,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在编教授、博导。此次也是万玛才旦在中国美院开启教学生涯后,首次举办个人影展。

在“遇见电影”之前,文学与翻译是万玛才旦与世界建立链接的一种方式与手段,这也为他后来的影像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与灵感。这次展映活动呈现的是导演万玛才旦多年影像创作的沉淀,也是对他影像创作脉络的一次重要回溯。

 

万玛才旦 · 电影展映

12月10日,“重遇万玛才旦——电影/文学中的故乡与世界”万玛才旦电影展映在杭州百美汇影城拉开帷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宣布电影展映开幕

展映为观众带来了万玛才旦近年所创作的六部精彩作品,分别是《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五彩神箭》《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观众可跟随此六部作品,回溯、感受万玛才旦导演的创作脉络与创作历程。

每场电影展映后都分别由万玛才旦与苏七七(学者、影评人、作家)和周佳鹂(学者、编剧、中国美院副教授),与影迷们近距离交流。

展映活动开幕现场

 

万玛才旦 · 艺术创作研讨会

12月13日,“重遇万玛才旦——电影/文学中的故乡与世界”万玛才旦展映活动学术板块——“万玛才旦艺术创作研讨会”顺利召开。

当天下午,众多国内电影、文学、美术、哲学、评论界的重磅嘉宾齐聚中国美术学院,在象山校区以圆桌的形式围绕“文学中的故乡”与“电影中的世界”主题进行学术探索和讨论。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高世名代表学校欢迎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他表示,万玛才旦在电影和文学的领域当中,长期以来都呈现出令人赞叹的创作风情和艺术的张力,在电影界和文学界都颇受关注。万玛才旦加入中国美术学院,为学校影视与戏剧学科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希望他为电影学院的教学和创作贡献智慧和力量,带来他特有的影像跟文字的诗性的书写。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导演 万玛才旦

万玛才旦回顾了自己从文学到电影的创作历程,并谈到能与这两种艺术形式产生紧密的联系,除了热爱与坚持,也如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机遇之歌》一样有许多偶然与巧合——包括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的机遇,是一件很“殊胜”的事情。对于今天的研讨会,他希望各位嘉宾能够多批评指正,也希望将来自己在电影领域、文学领域一直创作下去。

浙江省委宣传部电影处处长 蒋余鹰

蒋余鹰感谢各方对展映活动、研讨会成功举办的支持,并表示万玛才旦导演的作品在市场上反响热烈,电影票开售四十秒瞬间抢空。最后他总结电影是讲好中国故事、浙江故事的重要媒介,希望未来浙江能引进更多电影人才,成为真正的“电影强省”。

钱江晚报副总编辑 温浩杰

温浩杰提出“栽好梧桐树,吸引凤凰来”,钱江晚报一直以来都希望能够架起“名家大师”和百姓间的桥梁,通过交流、报道和活动,开启更多“大师与城市”的双向通道。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周佳鹂主持万玛才旦艺术创作研讨会

分会场一:“文学中的故乡”

藏语与汉语是万玛才旦语言中的分岔点,也是汇合点,双语存在给予他的文学书写一种向着边界扩展的能力。这一扩展力也使他自如地从文学走向电影,“跨界”意味着故乡与他乡的互相守望,也是文学与影像的互相交织。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高世名对万玛才旦加入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团队表示祝贺。他提到,文学一直在美院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万玛才旦在电影和文学两个领域中做出了双重贡献,对于美院来说意义非凡。他的创作既有现实层面也有艺术层面的高度,无论是电影还是文学,总是蕴含着一种“水清石见,水中着盐”的气质——好比盐溶化在水里,第一眼看去是透明平静的,但品尝起来有滋有味,不同寻常。万玛才旦隐藏在影像之下的朴素,能唤起观众对于记录影像最原始的感觉,这才是他电影中的根本,也是他作品的成功之处。

浙江省作家协会主席 艾伟

艾伟表示自己同为作家,可以感受到万玛才旦的汉语小说一直蕴含着对生死轮回这一母题的思考,在语言层面带着古老感和新鲜感,又非常质朴,还有不同于汉语小说的强烈“异质感”,字里行间透露着广大的善念。他期待万玛才旦今后的创作能继续突破,加入更多的丰富性、可阐述性,让作品有更丰润的解读空间。

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兼任同济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等校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学会委员会哲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孙周兴

孙周兴提到,在看完《静静的嘛呢石》后脑海里一直在回响:“哪里还有静静的嘛呢石?”他表示万玛才旦导演真正懂得了现代性美学,因为这种冲突、分裂、对抗是现代人性的特征。此外艺术神秘主义也是万玛才旦导演所拍摄电影的特点之一,电影和艺术一样,都要能够带来奇异和神秘的东西,就像万玛电影中的时间观可能更偏向宗教轮回的思考,不是大部分人用于规划生活的线性时间观念。

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江南》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钟求是

钟求是以“独特和共情、简约和神秘、此处和远方”归纳他眼中万玛才旦的作品。他指出,万玛才旦通过独特的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建构内在目光,也找到了藏族与汉族的共情点——人。其简练和纯粹的语言特征,似乎带有卡佛式的极简主义,与藏族淳朴的性格也十分相近。藏地本身的神秘感和这种简约相结合,成了万玛的优势。当万玛离开藏地,与故乡拉开距离,“此处”变成杭州,“故乡”反而变成“远方”之后,这种变化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当下的、具有“现代性”的思考。

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世界汉学研究会(澳门)副秘书长,浙江省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翟业军

翟业军将万玛才旦的电影和小说的创作,放在藏地传播史和想象史的范围中谈,发现多年来人们对于藏地的认识大多来源于对藏地的想象,感动于万玛才旦导演讲述自己故乡是以质朴自然的方式。同时,他提到万玛才旦导演作为非汉语母语的文学创作者,他小说中的语言和对话仍然存在可以推敲的空间。

宁波诺丁汉大学国际传播学院数字媒体与文化研究讲师,亚太研究所研究员,移动研究所研究员 郝雷

郝雷认为万玛才旦的电影是一种崭新的民族主题的表达,因为他创造了一种区别于以往的藏地形象。在郝雷看来,万玛才旦所拍摄的电影为藏族主体建构开辟了一个多元的话语机制,而且他的电影有非常显著特点,第一是建立在他者角度上已有的文化祛魅,第二是通过展示藏族的面貌,激活了人们对藏地的重新想象。

中信出版集团副总编辑,中信出版·大方总经理 蔡欣

蔡欣表示大方出版社基于全球多元声音、跨界创作者、青年力量的原则出版作品,而万玛才旦正是大方一直寻找的作家。他的写作极具世界性,也极具诗性,简朴的语言却让其作品具有一种本质性和对人性的洞察。而正是这些特点为当下青年及青年创作者树立着榜样,激励更多人努力创作。此次他入职中国美院也让中信出版集团更加期待未来与中国美术学院、钱江晚报及杭州这座城市的联动。

浙江理工大学服装学院表演系副教授 王音洁

王音洁以“文学、电影一种交错的认识方式”为题展开讨论,她觉得在万玛才旦的作品里,文学是电影的边界,电影是文学的边界,这构成了其创作的整体性。从他的作品里不难看出一种感性的交错,这种交错是对原有边界的摧毁与重建,在交错的越界中,艺术和感性不再受任何外在边界的制约,而是构成自己的边界再突破。

 

分会场二:“电影中的世界”

在万玛才旦的影像中,他将自己、将镜头抛入藏地的无垠之中以拾取狂风中的沙尘。他的电影作品并非开凿了一处新的世界,而只是将那些被我们忽视的远方,拉近了给我们看,那个远方始终凝缩着两极:滞重的现实与诗意的幻梦。

电影学者,影评人,策展人 苏七七

苏七七表示,自己每次在阅读和观看万玛才旦的文学与影视作品后,都有新感受。读者跟小说中的人物之间,存在某种对话性可沟通的余地,而在他的电影空间中,既体现了完整缜密的构思,也保留了具有开放性的结局。她指出,在处女长片《静静的嘛呢石》中,万玛导演的个人风格已经奠定,此后更是逐渐成形丰润,在表达上有着非常多元的阐述,在旧的故事里又产生了新的故事,在“用过的方法”里又产生了新的方法。

浙江师范大学文化设计与创意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余韬

余韬对万玛才旦导演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以及调度的设计与选择有很大触动,这是一种影像本体的回归,值得学习与研究。同时他也对万玛才旦今后的创作提出进一步的问题与期待,主体性的创作可以根植到一种非藏地文化的语境当中去,万玛才旦极具内在独特性的表达和他强烈的作者意识在一个新的空间里产生新的可能性。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 德格才让

德格才让表示,万玛才旦电影的上映对于整个“藏地”来说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虽然因为成长环境不同,藏地和藏地之外的观众在观看万玛导演的电影时的感受不一样,但仰赖于技术的发展、媒介的传播,今天我们对于万玛的电影的解读相比从前更加丰富。创作者和观众们是双向的,这么多年来万玛导演在文学和电影的创作上一直在努力进步,观众们其实也在一同成长。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浙江传媒学院华策电影学院院长 范志忠

范志忠首先祝贺中国美术学院有像万玛才旦和刘智海老师这样的导演领军,希望能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子。他从发展的角度对万玛才旦导演的创作投注新的期待,希望他来到杭州之后,能够用藏地导演的目光看待世界,通过眺望故乡,展现一个对世界的全新体验。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电影文学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 王国富

王国富认为万玛才旦导演的文字和电影是十分独特的存在,他电影作品令人印象深刻的原因正是源自于对文本不断的锤炼与打磨,这一点尤其值得年轻的编剧与影像创作者们学习,尤其是短篇小说的写作训练。他表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他希望万玛才旦能够延续自己的风格并更进一步创作出跨越民族与文化的优秀电影作品。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中国著名纪录片导演,奥斯卡金像奖评委 杜海滨

杜海滨认为,万玛才旦的电影从文学中汲取了大量营养,让他想起布列松、李沧东。万玛的电影具有“去戏剧性”,兼有宗教的智慧灵性。在写实写意的影像之中保持克制,也找到了具有他个人风格的、最恰当的表达节奏。近些年,万玛才旦影响并帮助了一大批藏地导演,为中国电影领域的青年创作者的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

浙江省电影家协会秘书长 吴晨

吴晨对此次万玛才旦电影展的顺利开展表达祝贺,同时也为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人才引进工作点赞。谦逊的万玛导演和他优秀的作品给人印象深刻,他希望未来万玛导演除了继续引领藏语故事电影外,可以将目光投向浙江,尝试以其独特的视角讲述不一样的浙江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付帆

付帆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向当天来参加研讨会的嘉宾同仁表示感谢,希望未来能够多交流,举办更多学术研讨活动。他站在教学的角度谈及万玛才旦从导演转换到教师,是很好的样本。从万玛才旦的创作当中,可以看到强烈的作者性和作者意识,以及文学到电影有迹可循的转化过程,这能让学生们在成长道路上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浙江传媒学院电影制作系主任 万波

万波表达了对万玛才旦的作品的喜爱,在《气球》和《撞死一只羊》这两部作品上更能感受到极强的个人风格,还有导演成熟的控制力。这也给他带来思考——从电影制作学习的角度上,如何让资金加持和工业化的制作方法,更好地为导演的个人表达服务,不要丢失掉电影艺术的属性。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制作系副主任 杨树

杨树提到,藏地独特的地域文化和环境造就了万玛才旦的独特灵魂,这是从生活中孕育和浸润出来的气质。从万玛导演的创作角度来说来说,他的作品中极少有刻意和矫揉造作的地方,其中自然流淌的作品风范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他认为,艺术是不可言说的一件事,在这种环境下,我们应当给予万玛才旦导演足够的创作自由和尊重。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副教授 周佳鹂

周佳鹂对此次万玛才旦影像的总结为“大地微尘的涌动”。她探讨了万玛才旦导演影像中关于拒斥和被接纳人的二元对立、人的静默和情境强烈的冲突以及人与宗教之间的暗涌和神秘性。最后,周佳鹂认为万玛才旦导演的电影的叙事方式像是在“吹气球”,总是在膨胀,始终在拓展,最后“爆裂”——万玛带出的是整个时代和地域的涌动,用非常细小的笔触,深深地嵌入人的欢心与刺痛当中。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刘智海

刘智海回顾了与万玛才旦相识的二十年历程,并提到他身上的“简单与平实”贯穿其整个创作历程。尤其是在创作环境复杂的当下,能够保持自己的创作初衷、坚守自己的创作理念与他质朴的个人品格是高度一致的。他强调,许多人总是给万玛才旦的创作贴上“藏地电影”、“藏族地域”的标签,忽视了其作品中真正蕴含的当代性与现代性,这种当代性建立在他对于电影、对于艺术的理解与认识之上,而这恰恰是他的作品中最值得被探讨的部分。

“万玛才旦艺术创作研讨会”嘉宾合影

此次艺术创作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也象征着整个“重遇万玛才旦——电影/文学中的故乡与世界”万玛才旦展映活动的圆满结束。

 

展映 · 片单

《静静的嘛呢石》

The Silent Holy Stones

2005

■ 剧情简介

从寺庙到村落,又从村落回到寺庙,在三天的时间里,充满好奇心的小喇嘛被电视节目深深吸引。在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之间,在现实世界和神话传说之间,在本土文化和外来文明之间,小喇嘛既感到新奇又感到迷惑。

影片以纪实的手法讲述了一个深处偏远寺庙的小喇嘛过年回家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藏族当代人的生活,原汁原味地将还原后的西藏呈现在了观众的眼前。万玛才旦表示:“我想通过影片中小喇嘛的故事,表现在那样一个相对封闭而偏远的山区表面平静下悄然发生的一些不平常的变化,表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相互渗透,淳朴的人们对信仰的虔诚,以及他们之间淳朴的亲情。”《北京青年报》《淇河晨报》

这是万玛才旦的处女作,被认为是中国百年电影史上第一部由藏族导演独立编导的藏语对白影片。荣获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第13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第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最佳导演等奖项,第7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新导演。

 

《寻找智美更登》

The Search

2009

■ 剧情简介

一个导演去藏区寻找将要拍摄的一部电影中扮演智美更登的演员。在一个村庄,导演选中一位蒙面女孩,女孩提出要跟着他们去找她以前的男友。路上,老板讲起了他的初恋故事。他们从彼此的故事中观照到了自身的许多问题。最后,女孩告别男友回去,没有人看到这位女孩的真面容。生活还在继续,寻找智美更登的旅程还在继续。

这是一部关于爱情的电影,以纪实手法讲述了一位电影导演跟随向导在青海藏族聚居地区寻找出演八大藏戏之一《智美更登》演员的全过程,为寻找一位合适的演员,摄制组走访了许多跟藏戏有关的村庄、寺院、藏剧团,几个不同的故事随着寻找演员的过程徐徐展开。在描写爱情故事的同时,也直观展现了藏戏在青海民间传承的现状。万玛才旦说“影片是为了寻找一种精神性的东西。智美更登是八大藏戏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身上体现的是佛教最核心的精神:慈悲、宽容和爱。”《中国民族报》《威海日报》

这是万玛才旦的第二部剧情片作品。影片由第五代导演代表人物田壮壮监制,在今年国庆档狂揽15亿票房《万里归途》的制片人王红卫担任剧本指导,拍摄于2007年。获得第62届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影片金豹奖提名,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评委会大奖,第7届曼谷国际电影节金吉纳利评委会大奖等奖项。

《五彩神箭》

The Sacred Arrow 

2014年

■ 剧情简介

位于某藏地的拉隆村和达莫村世代友好,两村向来有着传统射箭比赛的习俗。射箭世家的大儿子扎东已经连续两年输给了达莫村的神射手尼玛,无缘象征神射手的“五彩神箭”。怀恨在心的他阻扰尼玛与自己妹妹的恋情。两个村的孩子暗地里也在比试箭艺,长一辈则对传统渐渐地流失而担忧。县政府将要举办的一场大型国际射箭比赛,扎东和尼玛将代表各自的村庄争夺唯一的参赛资格……

 

这是一部以延续千年的藏族民间射箭文化为题材的影片。影片通过两个村庄的年轻人在对抗性年度射箭比赛中的冲突、友谊以及爱情纠葛为线索,讲述了具有精神象征意义的传统在当下的境遇,表现新时代的藏族人传承特色民族文化,将民族精神代代相传的故事。《中国民族报》

本片是万玛才旦的第四部剧情长片,该片的摄影是由《长津湖》《金刚川》的摄影指导罗攀执掌拍摄,并荣获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摄影。

《塔洛》

Tharlo 

2015年

■ 剧情简介

孤儿塔洛牧羊维生,他是记忆世界的国王,记得所有的事情,但他却是真实生活的边缘人,没人记得他,连他的名字都忘记了,只唤他小辫子。直到他遇到理发馆女孩,第一次被人记得,第一次爱,那就是存在的开始。塔洛开始一场爱情,很多惊奇,太多失望,见天地,望众生,然后回到自己。辫子失去了还会长回来,那关于这个世界呢?总是需要一次离开,然后才知道归来。欲离何曾离,云空未必空。

影片讲述了独身放羊多年的塔洛去县城办理出生以来的第一张身份证,在理发店认识了前卫大胆的藏族姑娘杨措,不料同赴拉萨开始新生活的美好梦想却被杨措携款逃离的现实击的粉碎。《塔洛》为藏语拍摄的全黑白故事片,万玛才旦表示,一方面为了突出塔洛的精神状态,他的世界就是非黑即白的;另一方面因为在藏地拍摄的画面色彩斑斓,黑白能把色彩过滤,凸显主人公塔洛。《南方都市报》

本片改编自导演万玛才旦同名短篇小说,获得第7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影片提名,最终荣获第3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中小成本故事片奖,第17届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等奖项。

 

《撞死了一只羊》

Jinpa 

2018年

■ 剧情简介

司机金巴在路上撞死了一只羊,决意超度此羊;杀手金巴即将找到杀父仇人,准备报仇雪恨。阴差阳错,杀手金巴搭上了司机金巴的卡车。于是,两个叫金巴的男人的命运便神秘地联系在了一起,一段惊心动魄的旅程开始……

 

剧本改编自次仁罗布短篇小说《杀手》和万玛才旦的短篇小说《撞死了一只羊》,讲述了一个从小寻找杀父仇人的康巴男人和一个在路上撞死了一只羊的货车司机在茫茫草原公路上的一段偶遇。影片故事虽发生在海拔5500米最低气温可达零下40度的藏地,但司机金巴对生命的尊重、对陌生人如朋友般的关心等,均呈现出该片的温暖内核与迷人的世界观。《石家庄日报》《海口日报》

本片由知名导演王家卫监制,荣获第75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地平线单元最佳剧本和第28届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奖十佳电影的称号,并获得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原创音乐四项提名。

 

《气球》

Balloon 

2019年

■ 剧情简介

主人公达杰一家因一只普通的避孕套卷入了一系列尴尬而又难以抉择的事件当中,他们原本宁静的日常生活被彻底打破,生老病死如日月流转,当灵魂遭遇现实的挑战,该如何抉择?

电影讲述了20世纪90年代,达杰一家难以抉择的事件,妻子卓嘎意外怀孕,面对现实的各种问题和压力,他们原本宁静的日常生活被彻底打破。万玛才旦表示《气球》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有一次在北京中关村上空偶然看到的一只红色气球:“这个场景当时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觉得是特别好的小说意象。”《深圳晚报》

该片是2020年豆瓣评分第三名的华语电影,荣获第2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金椰奖最佳影片、最佳女演员奖,第55届芝加哥国际电影节最佳编剧奖等奖项,并入围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获得第十四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最佳男配角四项提名。影评人木卫二评价道:“这可能是用情最多的一部万玛才旦作品。”

 

万玛才旦

电影导演,编剧,作家,以电影和小说创作为主。现为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 已出版《诱惑》《乌金的牙齿》《故事只讲了一半》等多部藏、汉文小说集,获得“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花城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等多种文学奖项。主要电影作品有《静静的嘛呢石》《寻找智美更登》《老狗》《塔洛》《撞死了一只羊》《气球》等,因其对故乡深入而细致的描述,使人们对藏族文化及其生存状况有了新的体认。作品获得意大利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美国布鲁克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影片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最佳导演奖等数十项国内外电影大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