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院长高世名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上代表文艺界发言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阅读:     发表时间:2023-11-13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人民日报 新华社    发表时间:2023-11-13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座谈会6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开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蔡奇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的,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这一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我国文化建设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原则、实现什么目标等根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引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蔡奇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博大精深,不仅有深邃的观点、战略的谋划、科学的部署,还教给我们正确的立场、管用的方法。要全面学习领会,既准确理解其中的重要概念和提法,又加强系统性、整体性把握,吃透基本精神,领会核心要义,明确实践要求,做到学有所悟、融会贯通。要深入领会这一重要思想蕴含的重大创新观点、科学方法论和关于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深刻认识这一重要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

蔡奇表示,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既要重学习、又要重实践,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上下功夫,在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在促进文化繁荣上下功夫,在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上下功夫,在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上下功夫,切实把这一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把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学习培训,组织开展理论研究,持续加强宣传阐释,不断引向深入。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主持会议。国务委员谌贻琴出席会议。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华社、上海市委宣传部、广东省委宣传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代表作了发言。中央宣传文化单位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同志、思想文化界有关专家学者等参加会议。

守正创新  自信自强

关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点滴思考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高世名

文化不是大政之余,而是大政之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化思想则更加重要,因为它关乎中国共产党的文化领导权,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无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角度,还是从党的建设和理论创新的角度,都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习近平文化思想要言不繁,体大思深,有着宏大的文明史观、深远的历史意识。其立场是以人民为中心,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其路径是守正创新,坚持“两个结合”,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与互鉴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其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新时代以来,中国文艺界最重大的事情,就是2014年习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每年10月15日,中国美术学院都会召开专题纪念活动,重温总书记的讲话,检验我们的工作实践。今年,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从“延安文艺”到“新时代文艺”。我们认为,这是党在文化建设和文艺工作方面的一次历史性飞跃。简言之,就是在“两为”“双百”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两结合”“双创”。“两为”和“双百”都是就文艺发展之目的而论,“两结合”与“双创”不但是目的,更包含了方法、路径。目的与路径相统一,就是“道”的层面。这也就回答了当今文艺工作的一个根本问题——新时代何以为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最大的特征就是守正创新,自信自强。守正,一方面表现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另一方面表现为坚定文化自信。创新,一方面表现为直面新时代、新现实、新命题、新经验的艺术探索,另一方面表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攻坚》雕塑 1500cm×500cm×800cm

2021年 立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西广场

《启航——中共一大会议》何红舟、黄发祥 油画 240cm × 500cm 

2021年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藏

这些年,全国文艺界创作出了一大批体现新时代文化精神的精品力作。以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学校师生在各项国家重大美术工程中表现突出,入选作品近500件,为全国之最。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就有《启航》等近50件优秀作品来自国美团队。在馆外的广场上,矗立着国美团队创作的大型纪念碑雕塑《攻坚》。这座雕塑的创作历时三年,在创作过程中,团队感受到了三种眼光的凝视:首先是历史的眼光,要求作品的艺术品质在一百年后依然立得住,同时其造型和手法要充分体现新时代的风格,这需要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其次是世界的眼光,要求作品具有中国艺术的特质,在国际上独树一帜,同时还要能够感通世界,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这需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最重要的,是人民的眼光,作品要让大众喜闻乐见,同时又能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品味,这需要人民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历史的眼光、世界的眼光、人民的眼光,每一种眼光背后都包涵着一对辩证统一的要求,这正可以代表新时代文艺的价值尺度。

文艺不只是历史的见证,而且是历史的动力。新时代文艺坚持一种积极能动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们从新时代人民的生活现场中创造出一种史诗般的现实主义,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现实主义。作为现实主义者,我们不是简单的模仿照搬现实,而是要参与正在生发中的历史、正在形成中的世界,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发掘出新时代中国人内在的品格、价值与精神动力,谱写出中华民族的崭新史诗。

“以不息为体,以日新为道”。新时代文艺秉承一种继往开来的自新之道。中国历史上,伟大艺术家的创作始终与古人相往还,与先贤共吐纳,与大传统绵延一体。无论中国书法还是中国画,都讲究“临、摹、仿、拟”,这四个字各有不同的含义,既是教育的手段、学习的方法,也是充满能动性的创造之环节,绝非简单的复制模仿,而是与伟大作品直接照面、相契相知,继而自出机杼、别开生面。新时代的艺术家不但要“抗志希古”“与古为徒”,更要“血战古人”“与古为新”——这正是中国文化从历史中演化创造、于传承中生生不息的守正创新之道。

习近平总书记主政浙江期间,对文化建设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索与实践,提出了许多观点、论断、方法和举措,与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可谓一脉相承。2006年2月23日,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专题研究支持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明确提出中国美院要“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十七年来,我们牢记嘱托,积极探索,开拓出一条具有全球视野和中国精神的艺术教育之路,将艺术教育发展成为一种扎根中国大地、助力社会创新的“有为之学”。一方面要“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一方面要达到“世界一流”,这是极高的期许。要回应总书记的期许,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激发传统文化的真实义,创造未来艺教的新格局。所以我们提出“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让文明史成为我们艺术创造的工具箱,让古今中外的艺术大师作为我们艺术教育的工作伙伴——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美术学院要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与古为新”。

去年,在杭州的湘湖之畔,中国美术学院创建了面向全国艺术界的“国学门”,希望将之打造成为中国艺术传统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策源地。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我们不但要固本培元,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重建“艺理相通、道术相济、学养相成”的艺术传统;更要守正创新,将古今概览之眼界、现实生活之体认,转化为艺术创作之资粮,创造出新时代文化艺术的清刚正大、高风峻骨。

身处新时代,我们不必厚古薄今,只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海纳寰宇古今,把握时代脉搏,感通人民之心,我们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不让古人、无愧时代的文化成就,孕育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璀璨花朵。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中国文艺界将坚持守正创新,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构建起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大格局,让中国文化艺术的伟大精神继往开来,含弘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