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召开启动会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3-11-17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    发表时间:2023-11-17

启动会现场

11月17日,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混合体验技术集成与应用》与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临安天目窑护胎釉数据采集与制备工艺的数字化拓展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举行。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科技处处长金宝石、浙江省文旅厅科技与教育处副处长赖宋平、校内外专家学者、项目负责人及成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出席项目启动会的论证专家有: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罗仕鉴、浙江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创新研究院院长倪洪杰、浙江理工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汪颖、复旦大学教授沈岳明、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教授周少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陈云、浙大城市学院研究馆员何汉生。会议由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处长刘海勇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傅巧玲为启动会致辞

傅巧玲对出席会议的领导专家们表示欢迎,对两个项目组表示祝贺。她表示,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学院积极探索和推动艺术学科和前沿科技的跨界融合与互动实践,促进协同创新,并取得明显成效。本次获得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的立项,体现了文旅部对我校研究团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希望项目组要认真研究、分析、吸纳专家们的宝贵意见,进一步打磨研究框架,聚焦研究问题,丰富研究内容,打造高质量的创新性研究成果,为艺术学科建设提供国美方案,为我国文化和旅游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混合体验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卢涛教授汇报发言

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混合体验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负责人卢涛教授从项目目标、背景分析、研究内容、前期工作、保障条件、考核指标等方面对该项目做了介绍。他指出聚焦数字时代文化遗址的体验升级与沉浸式文旅方式的业态转型,围绕开发以IDN数据库影像制作技术、产品模块化开发技术、多模态融合交互技术、平台架构技术为主的技术集成创新。通过智能混合体验终端产品设计与研发、服务系统设计与研发、推广模式的建构,形成一种可推广、可复制的模式建构,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为文化遗址体验旅游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应用范式。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临安天目窑护胎釉数据采集与制备工艺的数字化拓展研究》项目负责人周武教授汇报发言

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临安天目窑护胎釉数据采集与制备工艺的数字化拓展研究》项目负责人周武教授做项目总述,并从背景分析、目标任务、技术路线、前期工作、基础条件、考核指标等方面展开汇报。临安天目窑是宋代生产黑釉瓷和青白釉瓷的代表性传统民窑,有着悠久而独特的烧制工艺历史。项目组通过文献调研、田野考察、窑炉复建、材料实验、样品复烧等前期工作,发现护胎釉是天目窑烧制中的一种共性关键技术,该技术不仅具有抢救性保护的必要,还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尤其是在数字化拓展方面有着很大的开发空间。该项目聚焦数字化拓展研究,围绕临安天目窑护胎釉数据采集和制备工艺两个方向,以数字化技术赋能护胎釉的创新工艺实验,从而实现临安天目窑护胎釉技术在现代生产工艺中的应用与实践。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科技处处长金宝石总结发言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科技处处长金宝石在总结性发言中,对中国美术学院、评议专家表示感谢,对项目立项表示祝贺。他肯定了项目组在前期工作中取得的进展,并对今后工作提出几点期望:第一,在项目实施之初就要对具有的标志性成果进行明确设想与合理计划;第二,研究任务和研究内容要聚焦关键问题,细化研究工作;第三,项目的全过程管理要按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国家文旅科技创新研发项目由文化和旅游部于2023年6月首次启动推荐工作,旨在发挥科技在文化和旅游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科技创新。我校本次立项的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研发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公园沉浸式混合体验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为四个重点项目之一,《临安天目窑护胎釉数据采集与制备工艺的数字化拓展研究》项目为九个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之一。

长期以来,我校积极探索和推动艺术学科和前沿科技的跨界融合与互动实践,促进协同创新,并取得明显成效。本次项目的立项是我校持续推进视觉艺术东方学、自主研究和创新上取得的重大突破,彰显了我校产教融合下,产业化应用的社会影响力,对推动我校双一流高校建设、新文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与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