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2023 |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圆满举行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阅读:     发表时间:2023-11-26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    发表时间:2023-11-26

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简称“IDF2023”)于11月24日至26日在中国美术学院举行。本届大会设有“西湖荣誉”评优单元、“IDF论坛”学术单元、“纪录之光”展映单元三大内容板块,邀请了中外纪录片作者、制作机构、发行机构、文化学者、媒体人齐聚杭州西子湖畔,共赏西湖纪录之光。

IDF2023大会现场

出席开幕式和闭幕式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高世名,党委副书记刘正,党委委员、组织统战部部长徐国强,浙江省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余旭红,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胡钟华,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党委书记盛晨霞,评审委员会主席、拉脱维亚导演、编剧莱拉·帕卡莲莉娜,美国导演、人类学家、美国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史杰鹏,俄罗斯导演、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优秀纪录片”奖项得主朱莉娅·塞尔吉娜,独立戏剧制作人、编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导演、编剧、制作人李睿珺,大会学术委员会委员、论坛嘉宾,入围纪录片导演主创代表,浙江省纪录片协会嘉宾代表、高校代表,中国美术学院相关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电影学院师生代表以及影视界、文艺界、媒体界嘉宾。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宣布本次大会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艺术总监高世名致辞

高世名为开幕式作题为《“众·人”:一条辽远苍茫的地平线》的演讲。他提出,本届IDF要回到纪录片工作中那些根本的东西,回到本心和初心——专业性、学术性、国际性。IDF不只是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的英文缩写,更是“我·纪录·事实”的英文缩写,现实即现实题材、现实主义。对艺术创作来说,现实是对象,是认识的客体,同样也是行动的支撑点,而纪录片所朝向的现实是整体性的、有生命的存在,而非孤寂的、死寂的现存。IDF倡导的正是这样一种电影:以开放的叙事、多元的语言开拓出纪录电影的新光谱,以深度的感知、同情之理解建构起影像与现实的新关系。而今年IDF的主题“众·人”指的是我们必须扎根当代众人的生活世界,从生动、复杂的现实感觉和社会意识中,去发掘出一种深层的、有温度的、知行合一的力量。这要求我们从众人的生活史中去体会人间情味,从乡土与社会、家国和历史的复杂关系中探究百姓的精神生活,从人生的日常与无常中汲取心灵的回馈。

评优单元的初审及复审评审委员会成员为入围纪录片作品颁发入围证书

本届评优单元共收到了来自 6 大洲 96 个国家及地区的 641 项有效报名。经过初审、复审等环节的遴选,共有 15 部纪录片脱颖而出,最终入围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西湖荣誉”评优单元。

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评审委员会成员上台亮相,并由本届大会评审委员会主席莱拉·帕卡莲莉娜女士致辞

莱拉·帕卡莲莉娜表示,纪录片是跨越国界的语言,本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主办方与创作者们透过纪录片语言共同展示热爱并带来更多的沟通,并用“你好、谢谢、干杯”三个中文词祝愿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永远年轻且充满想象力。

随后进入开幕纪录片展映环节。本届开幕纪录片是导演维姆·文德斯的《安塞姆·基弗:流年之声》,影片主角为当代最具创新精神的画家和雕塑家之一的安塞姆·基弗,导演维姆·文德斯以3D的影像形式,与基弗一同钻入了他们用艺术构建的如迷宫一般的时空洞穴,在纠缠的时间线索里与自我和世界重逢。该片曾获得戛纳电影节“金眼睛奖”最佳纪录片提名、美国评论家选择纪录片奖提名、罗尔夫-汉斯·穆勒奖。

IDF2023开幕式现场观众观看开幕纪录片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发表映后感言

开幕纪录片展映后,许江发表映后感言。他表示,维姆·文德斯导演镜头下深厚、博大、沧桑的影像令我们看到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作品中对自我民族的怀念、悲悯、批判与反省,基弗真正的创作工具不是画笔、也不是刮刀,而是火、是钢花。影片旁白是法国伟大诗人保罗·策兰的诗,同样展现的是深厚的民族精神与理想世界,在这充满诗意的旁白下,基弗始终孤独地行走于废墟当中,内心藏着对众人深切的关怀。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刘正致辞并宣布大会闭幕

刘正对本届大会进行回顾与总结,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不仅是一场视觉的盛宴,更是一场思想的交流和碰撞。本届大会促进了全球优秀纪录片的互鉴与对话,加强了中外优秀纪录片的交流,延续了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校庆系列活动“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的精神,学校立足专业性、学术性和国际性,持续将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打造为中国纪录片界具有鲜明标识的“靓丽之窗”。

“西湖荣誉”评优单元评审委员会成员集体上台亮相

评审委员会主席、拉脱维亚导演、编剧莱拉·帕卡莲莉娜发言

IDF2023的奖杯取名为“灵璧在泉”,是本届大会和琉璃艺术家高俊杰老师合作的作品。“灵璧在泉”的制作过程一如纪录片创作者们长期艰辛的创作,兢兢业业,步履前行,成就一件件令世人深思妙赏的作品。

本届大会评审委员会对入围“西湖荣誉”评优单元的15部纪录片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评优工作,最终评审出“IDF优秀纪录短片”“IDF优秀华语纪录片”“IDF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IDF优秀纪录片”获奖作品。

荷兰导演道维·戴克斯塔的作品《邻居阿布迪》(Neighbour Abdi)荣获“西湖荣誉”“IDF优秀纪录短片”。该片讲述主人公在饱受战争和移民带来的创伤和暴力时,于情感的明暗之间穿梭,令人动容,同时也慷慨地邀请观众进入其动态的制作过程,与其进行温暖的合作。

评审委员会成员、第五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IDF优秀纪录片”得主朱莉娅·塞尔吉娜(左)为“西湖荣誉”“IDF优秀纪录短片”获奖作品颁奖

“西湖荣誉”“IDF优秀纪录短片”获奖作品《邻居阿布迪》(Neighbour Abdi)导演道维·戴克斯塔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

中国导演郑仪飞的作品《废物故事》(Trashy Boy)荣获“西湖荣誉”“IDF优秀华语纪录片”。这是一部有灵魂的纪录片,纪录片的灵魂在主人公的勇气和激情中得到了回响,尽管他被父母和邻居轻视,但他仍有勇气面对自己,追求梦想。导演用亲密的视角让他发光发热,同时激励着所有被主流所忽视的人。

评审委员会成员、导演、编剧、制作人李睿珺(左)为“西湖荣誉”“IDF优秀华语纪录片”获奖作品颁奖

波兰导演帕维尔·洛金斯基的作品《阳台电影》(The Balcony Movie)荣获 “西湖荣誉”“IDF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该片在结构的简单性与存在的复杂性之间取得了平衡,正是因为导演袒露的开放与脆弱,使得过往的路人对他敞开心扉,他将生活场景塑造成了生命故事的舞台。

评审委员会成员、美国导演、人类学家、美国西北大学广播电视电影系教授史杰鹏(右)为“西湖荣誉”“IDF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获奖作品颁奖

“西湖荣誉”“IDF评审委员会特别推荐”获奖作品《阳台电影》(The Balcony Movie)导演帕维尔·洛金斯基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

加拿大导演杰奎琳·米尔斯的作品《孤独地貌》(Geographies of Solitude)荣获“西湖荣誉”“IDF优秀纪录片”。该片讲述的是一位电影制片人和她的主人公,他们找到彼此,一起用科学和电影揭示了世界的奥妙以及人类日常对世界施加的暴力,并为生活和艺术创作提出了充满希望的可能性。

评审委员会主席拉脱维亚导演、编剧莱拉·帕卡莲莉娜(左)与评审委员会成员、独立戏剧制作人、编导、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右)一同为“IDF优秀纪录片”获奖作品颁奖

“西湖荣誉”“IDF优秀纪录片”获奖作品《孤独地貌》(Jacquelyn Mills)导演杰奎琳·米尔斯通过视频发表获奖感言

颁奖仪式结束后,本年度“西湖荣誉”“IDF优秀华语纪录片”《废物故事》拍摄主角大海绵来到现场为观众献唱。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合影

本届大会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主会场,举办了“西湖荣誉”评优单元、“IDF论坛”学术单元、“纪录之光”展映单元三大板块活动。“IDF 论坛”学术单元举办论坛及讲座共 5 场,近 4000 人参与。“纪录之光”展映单元共展映 38 部纪录片, 43 场次,其中 21 部纪录片在 5 分钟内预约满额,举办 20 场映后交流,观众人数达 7000 余人次,小程序总浏览量达 322000 余次。

“纪录之光”展映单元现场

本届大会所展映纪录片中,世界首映纪录片 3 部,亚洲首映纪录片 7 部,中国首映纪录片 12 部,中国大陆地区首映纪录片 6 部。许鞍华导演的纪录片《诗》(Elegies)也在IDF首次与中国大陆的影迷见面,除此之外,曾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青年单元评审团大奖的《善良的心》(Kind Hearts),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短片《上岸》(Haulout),及《孤独地貌》(Geographies of Solitude)《群山水手》(Mariner of the Mountains)《纯真》(Innocence)等曾入围戛纳、威尼斯、柏林等众多国际重要影展的纪录片作品也在本次大会展映。

本届大会期间特设VR板块全天开放。首次“IDF露天特别放映”也在由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担任文化村长的桐坞村大草坪公园举行,观众尽享电影在自然中再次生成的独特魅力,并与LoopyClub联名举办了Y2K派对。

“IDF露天特别放映”桐坞村大草坪公园现场

“IDF论坛”学术单元举办了“亚洲纪录片联盟学术论坛”“国际女性纪录片论坛”“青年学者论坛”三场学术论坛,以及国内外知名纪录片学者赵千帆、史杰鹏的两场学术讲座。其中,“亚洲纪录片联盟学术论坛”由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暨中国电影高等研究院院长、CNEX 视纳华仁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奥斯卡纪录片选片委员陈玲珍担任召集人,以促进亚洲文化发展与国际交流为出发点,努力推进亚洲纪录片联盟的发展。论坛还邀请到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策展人谢伟烈,日本导演中村高宽,法国第三视觉制作公司国际合拍业务负责人、资深制片人尼古拉斯·德尚,负责华纳集团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的非虚构节目内容管理、编播以及节目制作的魏克然·钱纳,策展人、制片人徐铮,韩裔美国电影创作者金善娥共同对谈,商讨如何迎接新时代里亚洲纪录片的机遇与挑战。

“亚洲纪录片联盟学术论坛”现场

11月24日至26日为期三天的第六届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以创新、先锋、学术以及非虚构为核心价值,旨在探索在当今新技术环境下纪录片的无限可能性,发扬艺术纪录片的人文精神与社会思考价值,以公正、开放、理性的态度面对真实作品,面对诚意作者;以专业、真诚的态度面对纪录片从业者,进而推动纪录片的创作生产。

大会邀请了来自 3 个大洲,包括俄罗斯、美国、德国、法国、日本、印度等 12 个国家在内的 69 位嘉宾。注册产业嘉宾 84 人,媒体 73 家,志愿者 70 人。大会期间,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新闻网、香港文汇网、中国蓝新闻、潮新闻、美术报等媒体发布了大会相关资讯近 20 篇,IDF官方开展独家专访 17 场,大会组委会通过微博、B站、小红书、抖音、视频号等社交媒体平台与观众展开广泛互动,共发布 350 余条资讯。

西湖国际纪录片大会(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简称“IDF”)是集纪录片推优、展映、论坛于一体的高品质人文艺术平台,于每年金秋时节在杭州举行。IDF即“I DOCUMENTARY FACT”的缩写,中文为“我·纪录·事实”,意在探讨纪录片创作主体、影像方法、拍摄对象三者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