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清华——童中焘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中国美术馆 书画频道    阅读:     发表时间:2023-11-25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中国美术馆 书画频道    发表时间:2023-11-25

  山水清华——童中焘艺术展 

 时   间2023年11月25日-12月5日

 地   点:中国美术馆一层1、8、9展厅

 主   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

11月26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主办,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度国家美术作品收藏和捐赠奖励项目“山水清华——童中焘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童中焘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画及速写作品150余件,文献若干,展现其从艺不同阶段的创作特点和艺术成就。在展览举办之际,童中焘无偿向国家捐赠其作品30件/套,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童中焘是当今中国山水画届的代表画家之一,他在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发展、开拓、创新上具有突出成就,其绘画作品记录并表现特定历史时期的风貌与艺术成果,具有重要的艺术及史料价值。

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宣布展览开幕。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先后致辞。童中焘先生致答谢词。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国文联原副主席杨承志,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国务院参事室原副主任王明明,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马锋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立辰,中国美术馆党委书记安远远,中国国家画院原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刘万鸣,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李翔、何家英,中国国家画院原副院长张江舟、于文江,丝路规划研究中心副理事长尹毅,荣宝斋副总经理唐辉,浙江美术馆党委书记、副馆长杜群,安徽省无为市政协原常务副主席汪元波,宁波市文联副书记、副主席夏秋耘,宁波美术馆副馆长江宇华,以及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画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首都师范大学的相关领导和专家、著名艺术家同仁等。

全国政协副秘书长、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致辞

吴为山表示,童中焘先生的山水画,不追求透视的纵深感,而是有浮雕般的压缩空间,平中遇奇,奇中至和,凸显了画面的形式感。他强调笔墨本体的审美意趣、审美的韵味,他善用宿墨、淡墨辅以淡彩。这都是童中焘先生独特认识产生的审美境界。童中焘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画家,他对传统的金石进行研究,对哲学亦有广泛的涉猎。他的学术论文集《中国画与中国文化》,由微到宏,对于我们今天的中国画继承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童中焘先生的艺术做到了“言洁”“辞弘”“旨永”,对应“致高”“致大”“致远”。读童先生的画作,始知艺术源自生活和时代,归于国家和人民。

原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宣布展览开幕

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冯远致辞

冯远表示,童中焘先生知行合一,做人、为文、作书画是一致的。童中焘先生所表达出来的学术理念前后是一贯的,同时他真挚、坦诚、方正、耿介。他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敢于坚持自己鲜明的意见。就像邵大箴先生所言,在有一些事关中国画传统认知和教学方面的学术主张,他坚持自己的意见。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致辞

许江表示,童中焘先生在中国山水画界德高而望重,这几年童老虽深居简出较少露面,但是,他关于中国绘画的学说依然广被传播,深具影响。他的笔墨学说是一个观点鲜明、内涵渊博的论说,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当代正说,代表了中国传统绘画最具内涵的经典论语,同时也建构着我们这个时代最富思想根源的核心语境。他不仅将中国画的笔墨构筑而为一个富有内涵的艺术表现体系,而且将之导入一种学养渊深、境界开阔的理念系统;不仅将这种笔墨掇辑而成“天地顺焉、百物生焉”的自足的品赏结构,而且将之树立而为一个“独与天地相往还”的内修以诚的景仰世界。由此,他竭力让书画成为一份精神与实操的标尺,来标示中国艺术精神的意蕴高度,同时又将中国笔墨持续地铸炼而为一个内涵充盈、意趣横生的方法体系,带领着当代艺者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涉入中国绘画的时代创造的正道。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

范迪安指出,童中焘先生是当代中国画坛享有盛誉的名师名家,是坚持赓续传统文脉、坚持守正创新的一位重要代表,他几十年潜心探索耕耘,创作了大批艺术精品,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他的几十年山水画创作历程既表达了祖国山河的壮美、清秀景象,又在笔墨研究上把中国画的优秀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这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可以说是美术界同仁特别期盼和高兴的学术盛事。让大家得以近距离欣赏他的精湛手笔,领略他作品的卓越品质,学习他的艺术创造精神。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致辞

金一斌表示,“山水清华——童中焘艺术展”,从中国画教学、艺术创作、艺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全方位展现了童中焘先生的艺术高度,更在为人、为道、为学的方面,为后学者做了示范。他的作品不仅在笔墨的运用上力求精湛,更展现了深邃的文化内涵和个人修养。新时代,童先生又进行了山水画创造性转化的艺术实践,如《富春江畔写生》《天目瑞雪》等代表作,体现了对传统笔墨的全新理解与应用。先生从未止步于传承,而是通过对笔墨的人性化处理,将中国画推向了更为深刻细腻的艺术灵境。金一斌指出,作为中国画理论研究者,童中焘先生饱读诗书、承继先师们的艺术主张,形成了独到的绘画理论主张,他在笔墨的运用、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见解。童先生素来强调艺术创作中的品性和道德,将艺术与人格紧密联系,强调了画家应当以道德修养为基石,以笔墨作为表达内在灵感的媒介,这些都是他身体力行于自己的艺术与人生之中,始终保持着耿直和坚韧的品格。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致辞

邵大箴表示,童中焘先生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艺术家,他敢说真话。童先生的艺术理论和实践都是很一致的,他不说空话,说的都是实实在在的话。通过今天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相信大家一定会从中看到他心中、他眼中的思考,和他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他自己的表达。

童中焘先生视频致答谢辞

童中焘表示,中国山水画最高的标准就是人。这些画是可以代表我对中国画的认识,我的这些画是秉承了人格、学养、意境、笔墨这些内容。中国画是以笔墨为核心,自成体系,这与西方的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黄宾虹先生过去所讲用笔的标准:平、圆、留、重、变,自己画画体会后总结了用墨的标准:清、润、沉、活。这两方面结合,就是中国画笔墨的核心。

童中焘无偿向国家捐赠其作品30件/套,由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展览分为“望岳”“寄畅”“云起”和“映道”4个板块,呈现了童中焘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代表作品和相关文献,全面反映了他的创作风貌和艺术主张。童中焘在中国山水画创作和学术研究方面,始终坚持“清”“正”二字,他认为中国的正统学术思想都是沿着“清”“正”的路径向前发展的。

童中焘所营构的画面空间,综合了中国画的平面性特征与西方近现代以来的平面性经验,一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冲和舒缓;亦如岩岫巉绝,断崖回溪,张力十足。于此,画家将笔墨写就的点线面素材分解出丰富多变的组合形式,再有序地编织出虚实互生的空间,彰显笔墨价值的同时,释放造型的自由。在笔法的运用上,其刚柔相济,巧拙相辅,互为表里。

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一层1、8、9号厅展出,展期至12月5日(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