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4-10-24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 发表时间:2024-10-24
10月24日下午,由中国文联、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四届“中国美术奖”颁奖仪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文联主席铁凝出席颁奖仪式。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高世名,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获奖艺术家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颁奖仪式。
“中国美术奖”旨在表彰那些为时代抒写、为人民抒怀的优秀美术作品,鼓励引导广大美术工作者攀登艺术高峰,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 本届“中国美术奖”共评选产生金奖9件、银奖14件、铜奖17件。我校共获“四金一银二铜”,沈晓明的《金色土地》(中国画)、吕鹏的《山河颂》(油画)、李丹等的《美丽新疆》(壁画)、洪万里的《鲁智深》(连环画)获金奖;崔晓冬的《千里故人》(油画)获银奖;邬大勇的《我的英雄》(油画),袁由敏、方宏章、宣学君、陈申的《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及体育图标系统设计》(艺术设计)获铜奖,创下了浙江美术在“中国美术奖”评选中的历史最好成绩!中国美术学院原院长、著名油画家肖峰教授获得“中国文联终身成就奖”。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主题雕塑《旗帜》《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和漆壁画《长城颂》获得评委会特别奖。主题雕塑《攻坚》由中国美院杨奇瑞教授团队创作。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评委会特别奖”中国美术学院获奖作品
《攻坚》 汉白玉 1500cmx450cmx800cm
中国美术学院
杨奇瑞 班陵生 刘元捷 赵彦龙 韩枫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雕塑《攻坚》以写实而富有力量感的雕塑语言,塑造了67位代表性劳动者的群像,并通过刻画攻克艰难、不畏险阻的感人瞬间,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革命精神和顽强意志。
杨奇瑞表示,奋斗美学是大型主题性纪念碑雕塑艺术的属性,关乎于奋斗、牺牲、勇敢者,关于戮力前行、使命意志、集体精神,历史情怀等等,它就是树碑铸魂的艺术美学。这种艺术美学在漫长的雕塑历史上,在新中国几代雕塑家的创作经验里被证明了。我和《攻坚》团队不忘初心、励志创新,牢记“精品工程、百年工程、千年工程”的创作使命,攻坚克难以不负时代。3年以来,我们塑英雄与英雄的精神世界,共情同震,创作了12组群像、67位人民英雄的面容。今天,当我们看到《攻坚》耸立在党史展览馆的广场上每天络绎不绝的观众,我们深感欣慰。我相信许多年以后,许多代以后,这些人民英雄的面容依然会深切感人,永远被铭记!
第四届“中国美术奖”中国美术学院获奖作品
金奖作品
(4件)
《金色土地》 中国画 240cm×240cm
沈晓明
这幅作品通过意象化的手法,展现了农业和土地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的核心地位。画面将耕作、收获和享用粮食的场景交织在一起,体现了人与土地的亲密关系。作品描绘了从青年到老人的不同人物在烈日下劳作的场景,展现了耕作的艰辛和收获的激情,不仅是对土地的赞歌,更是对坚毅朴实精神的颂扬。
沈晓明表示,新时代,以城市为主的现代化生活已经成为美术创作主流的取材方向,土地和耕作已不是我们能够目击的日常,但这一主题却是他一直关注与探索的。回顾创作历程,他对人民与土地有着深厚的情感,真实的人和真实的生活有着强大的穿透力,这也成为他创作《金色土地》更深沉的内因。他认为,只有关注和表达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现实主义作品,这是他人物画创作的根本动力,也是主题性的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应该不懈探索的方向。
《山河颂》 油画 210cm×230cm
吕鹏
这幅作品鲜明反映了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这一具有深远意义的时刻,对傅抱石和关山月两位艺术家致敬。作品画面采用仰视视角和稳固的三角构图,展示了艺术家的磅礴气势,采用了逆光的手法,赋予了画面一种庄严和崇高的氛围,引领着观者进入那个充满激情和创造力的时代。
吕鹏表示,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他一直秉持扎根人民创作有魂的作品;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他努力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用优秀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戒浮躁,树立精品意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路线”的创作理念融入到创作中,并言传身教传授给他的学生们,引导他们树立精品意识,以人民为创作源泉,用艺术的方式去反映社会、反映人民的心声。
《美丽新疆》 壁画 300cm×360cm
李丹、刘梓涵、刘睿、刘丽娟
这幅三联画作品以新疆的民族团结为主题,通过市集、婚礼和歌舞三个场景,展现了新疆人民的幸福生活画面。在表现方法采用线造型的岩彩绘制技法,我试图用与新疆色彩相匹配的中国传统色彩进行描绘。连接三个主画面的是十种不同的象征美好寓意的地毯纹样,表达民族团结祖国强盛像石榴籽抱在一起的美丽画面!
李丹表示,新疆是中国最美的地方之一,她在采风过程中逐渐爱上新疆,壁画《美丽新疆》是她系列新疆作品的一张,通过背景调研和深入创作,她对新疆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各族人民是祖国大家庭中重要的成员,他们情感朴素、个性率真,勤劳而智慧,健康而美丽的形象都深深印记在她心中。她将心中的美好转化为绘画语言,呈现民族团结、祖国强盛像石榴籽抱在一起的美丽画面!
《鲁智深》 连环画 39cm×39cm×10cm
洪万里
以施耐庵所作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著名人物鲁智深的十个经典故事为素材创作的连环画《鲁智深》,是作者近年在探索用漫画造型与中国画表现形式相结合进行连环画创作的过程中,产出的一件风格较为成熟的作品。作品以诙谐幽默之风与观者心灵沟通,画面完整而精致,力图以小画面展现大格局,并创新地将传统唯美的古典风格与憨萌稚拙的现代趣味巧妙融合。
洪万里表示,此件作品的形成除了与他的从艺经历有密切关系,也离不开“浙派精神”对他艺术观念的深刻影响。他认为在绘画创作中无须刻意追求所谓“新”“异”,关键在于继承传统绘画精髓,把握时代艺术精神,让自身的精神世界蕴藏于画卷之中。在对传统文人画和文人趣味进行继承的同时赋予文人趣味以时代感,让传统文人画不再“传统”也是连环画《鲁智深》的创作初衷和追求。
银奖作品
(1件)
《千里故人》 油画 239.5cmx184.5cm
崔晓冬
这幅作品描绘了一位农民宁静、满足的生活状态,他悠然自得地守护着他平凡而幸福的生活世界。儿时的菜场在冬日的暖阳下依旧如初,温暖的场景仿佛让眼前的人成为一位久违的故人,既像儿时的玩伴,又似少年的挚友。遥远而又熟悉的童年记忆被唤起,于是感动化为画面,凝固成为《千里故人》。
崔晓冬表示, 在《千里故人》艺术语言运用上,他有意克制了常用的表现度较强的“书写”意味的笔法,而采用朴实沉稳的塑造笔触,一笔一画,一字一句似的呈现那时那刻的感动和深情。在创作中,他力图在平和的画面中重拾童年印记,暖红色的调性设计也是一开始就确定下来的,通过多层次多变化的红色运用,烘托出画面冬日暖阳的温柔和热度,更加充分体现人物内心满盈的幸福感和满足感。希望《千里故人》这件作品能唤起一代人的家国情怀,他们见证了国家的飞速发展和社会巨变,他们感恩命运,感恩我们所处的伟大时代。
铜奖作品
(2件)
《我的英雄》 油画 235cm×198cm
邬大勇
这件主题创作,作者希图以自己成长时重要的图像记忆,展开自己绘画的主题,寻求创作的自洽。《我的英雄》选取作者成长时图像记忆里的英雄偶像——一代为新中国盛世开太平的科学工作者——钱三强、李四光、竺可桢、童第周、钱学森、邓稼先、华罗庚、陈景润、钱伟长等诸先生为主体展开刻画。先生们被安置在无界的书架前,书架上堆着历史的图像。画中取先生们年轻时的模样,展现他们的英姿勃发,渊渟岳峙,青春飒爽、芳华待灼。作者延续其《我的大学》系列创作,试图克服概念化的群体肖像刻画与情景设计,把严肃的题材化为与自我生活有关的质感来呈现,展现了自己对新中国一代科学工作者的崇敬。
邬大勇表示,他所画的钱学森、邓稼先等 9 位先生,是新中国一代科技工作者中的杰出代表,是我们这代人打小记忆里的英雄。在画这组群像时,他选取他们年轻时最意气风发的模样,一方面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敬意,一方面也想突出青春可歌可泣,歌颂他心中的英雄,把自己最好的时光献给祖国。绘画的过程实质上是自己把他们从遥远的图像记忆带到现实里立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里,他对他们这代人的崇敬之心更深。
《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及体育图标系统设计》 艺术设计(平面设计) 100cm×70cm
袁由敏、方宏章、宣学君、陈申
这组设计囊括了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视觉形象设计及61个体育图标,融合扇面造型、赛道、互联网符号及亚奥理事会太阳图形等元素,以钱塘江、钱江潮头为核心,展现江南人文、体育竞技、杭州特色及浙江儿女精神,象征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潮的涌动和发展,也象征亚奥理事会大家庭团结携手,紧密相拥,永远向前。
袁由敏表示,该设计项目历时近五年,超越了传统平面设计学科的认知,拓展了设计学的边界,尤其是在动态图标环节,顺应了数字媒介的技术变迁,平面团队、动画团队及后期的音乐团队通力合作,完成了学科跨界和学科融合,动画团队和音乐团队的工作,是本届亚运会单项体育图标动态图标工作的高光环节,也是本设计的突破之处。该部分的设计超越了语言文字传播举办国文化理念的局限性,在表现地域人文之美同时,强化体育的美感、科技韵律美的同时,赋予了杭州亚运会时代精神和数字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