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4-10-31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 发表时间:2024-10-31
10月31日,“雅正高华——首届宋韵美学研究论坛暨第九届‘两宋论坛’研讨会”学术盛会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召开。宋代文豪苏轼有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句话不仅体现了宋韵美学中艺术形式间的交融与互补,更深刻揭示了宋人追求内在精神与外在表现完美结合的艺术境界。宋韵美学所传达出的是一种超越物质表象的精神追求,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在平凡事物上寻求美,从而达到一种“平淡天真”的高雅意境。这种对美的极致追求,反映了宋人对天地人生的一种深刻感悟,同时也对我们当下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次论坛由浙江省社科联、中国宋史研究会指导;中国美术学院、河南大学、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主办;世界遗产保护杭州研究中心(杭州南宋文化研究院)、杭州城市更新与文化传承研究院、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河南大学美术学院、上城区社科联承办;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中心、宋韵国家形象设计传播研究院(筹)、中国美术学院基金会协办。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作开幕致辞,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出席论坛并作主旨发言。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杜红心,开封市委宣传部原部长王载飞,开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伟东,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管慧勇,杭州市上城区社科联副主席朱大敏,浙江省社科院文学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封博物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文化艺术研究》杂志等文博机构,北京大学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上海戏剧学院、浙江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师范大学、赣南师范大学等高校学者,中国美术学院校内相关专业师生代表,企业界、媒体界嘉宾近200余人参加开幕式。中国美术学院发展规划处处长、宋韵美学研究工程负责人周宝松主持开闭幕式。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讲话
许江表示,宋代是中华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朝代, 这个时代既有众多千古风流人物,又在衣、食、住、行、赏、玩上达到独特的高度,仅在1000年的这半个世纪,就出现众多我们所熟知的人物,唐宋八大家有六大家在这个不平凡的世纪中 。他提及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对山水画的论述“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滉漾夺目。”,表示这是对山水画的一次心灵解放,也是宋代美学的一次心灵解放。他讲到,宋韵的“韵”可有三种阐释,以意为韵,张而未发,箭在弦上;以淡为韵,淡即能远,远即会韵;以清为韵,清风明月,超然物外。新世纪以来杭州抓住宋韵来打造城市精神,在城市建设中、在人心之中播洒宋韵的种子,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因此他对本次论坛寄予满满的希望,同时也勉励各位研究者不必太急,可多下些研究之功。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主旨发言
金一斌表示,宋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繁盛时期,各个艺术门类的相互启发、促进、融通共同构成宋韵的丰富内涵,凸显了“悟”“趣”“韵”“味”“逸”“闲”“适”等美学范畴。他从理性思辨之美、心境理趣之美、深沉平淡之美、诗情画意之美、厚植于心的家国之美的角度阐释宋韵的六重特征。他表示,从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审美理念发展的视角,“宋韵”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是一个民族在审美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如今,“宋韵”一词已经从一个形象概括用语,转化为文艺术语并进而扩展到政治、文化领域,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多样指向性的文化符号或更有象征意味的文化标识。由此,他期许宋韵艺术研究者们要弘扬爱国主义,推进新时代文化建设;延续宋韵美学,树立文化自信;传播兼容并包,提高审美趣味;传承审美品格,讲好中国故事;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宋之“韵”的根本所在,取其精华,承担起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浙江省社科联副主席陈先春开幕式致辞
陈先春指出,浙江作为宋韵文化重要承载地之一,具有承担起传承和发展好这一文化瑰宝的责任。浙江围绕“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推出了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宋韵研究系列成果,包括出版宋韵文化系列研究丛书、完成宋代主要文献整理等等,除此之外通过浙江人文大讲堂·未来讲堂、科普等各类形式讲好宋韵故事,丰富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让宋韵文化这张浙江文化金名片更加深入人心。
“雅正高华——首届宋韵美学研究论坛暨第九届‘两宋论坛’研讨会”联动了浙江杭州、河南开封、江西赣州、福建泉州等宋韵典型城市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以宋韵美学为研讨主题,从全新的视角讲述宋韵故事,进一步提升了宋韵美学研究的整体水平提升,传承宋韵雅正高华之文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杭州国际城市学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杜红心闭幕式致辞
杜红心指出,本次研讨会的内容非常丰富,宋韵主题特色鲜明,分题设计科学合理,各位领导、嘉宾发言的内容生动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别有意义的学习、交流、互通的机会。这次研讨会是首届宋韵美学研究论坛,希望能够坚持做下去,并与“两宋论坛”紧密结合,联动河南开封、江西赣州等宋韵文化研究高地,南北交相呼应,把浙江杭州打造成新时代宋韵美学研究重镇,不定期发布与探讨前沿研究,昭显宋韵文化之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
主题论坛
宋人尚意,追求笔墨情致,强调意在笔先,尚意之美是既重视规则法度又强调情感表达的审美表现,也是寄情于物、寄情于景、追求意境的写意理念。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沈乐平主持“尚意之美”主题论坛
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宋画的追求:从〈江行初雪图〉说起》《润物无声——蔡襄书学思想审美取向与价值》《中国戏剧的开创和奠基时代:宋代的杂剧艺术审美》《宋韵生活美学的当代重构》《宋韵美学的国际传播与形象建构》为主题的报告。
宋人周游寰宇,自然之美,是识于鸟兽草本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荣枯语默之候,于感悟自然中外师造化,也是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依山就势的天人合一境界。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成朝晖主持“自然之美”主题论坛
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宋朝审美趣味的精微化及其启示》《以古为鉴的时尚“新-中-式”》《南宋西湖园林钩沉》《宋韵中医之美》《闲情高致——宋代四雅之挂画》为主题的报告。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简约之美,是以简洁的线条,淡雅的色彩及朴素的材质来表达意境和情感的美学语言,也是摒弃繁琐的装饰和奢华,空而后能简,简而练,则理趣横溢,而脱略形迹的克制与含蓄。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昕主持“简约之美”主题论坛
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宋韵服饰美学的当代时尚设计探索》《陶瓷之美》《说“宋瓷尚青”》《“清空”“骚雅”的南宋词独诣之境》《宋代赣州文化遗存及其诗韵之美》为主题的报告。
宋人崇理,格物致知,理正之美是力求超越表面形似,在纷繁物象中探究事物内在的规律和物理,从而把握事物之源与物象之真,也是正本清源,依循尺度与法则的工正之境。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讲师徐大路 主持“理正之美”主题论坛
各位专家学者分别作了《江南建筑的宋韵美学与营造匠艺》《象征与庆典:南宋临安的礼仪空间》《傩演变史及传统傩面具制作与艺术特征》《宋画的写实旨趣——从图像中的雷峰塔说起》《宋韵美学的历史文化底色与现实启示》为主题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