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与武藏野美术大学签订友好合作协议并举办师生版画展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绘画艺术学院、浙江美术馆    阅读:     发表时间:2024-11-08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绘画艺术学院、浙江美术馆    发表时间:2024-11-08

11月8日,中国美术学院与武藏野美术大学在浙江美术馆举行友好合作签约仪式及师生版画展座谈会。此次活动标志着两校在艺术教育领域的合作迈向新高度,双方将进一步深化交流、共享资源,共同为艺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和武藏野美术大学校长樺山祐和代表两校签订友好合作协议

金一斌讲话

金一斌回顾了两校三十年的合作历程。他表示,自结为姊妹院校以来,双方秉持对艺术教育的共同热爱,在联合教学、创作营、画展举办、教师互派及硕博士联合培养等方面开展了形式多样、成果丰硕的合作,此次活动不仅是对过去三十年育人成就的总结,更是双方拓展合作深度与广度的新起点。

樺山祐和讲话

樺山祐和对双方合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强调中国美术学院作为该校海外合作交流的首所院校,开启了双方在交换留学制度等方面的深入合作,意义深远。他指出,此次交流活动基于为年轻艺术学子提供发展机遇的共识,通过跨文化对话,将助力双方学子及院校实现更深层次的发展。

座谈会现场

在座谈环节中,两校领导及教师代表就深化合作展开了积极讨论。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提出,持续的校际互访与深入了解是促进双方发展的关键;武藏野美术大学副校长高浜利也表示,中日学生间的相互兴趣与交流将激发更多创新成果;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资深教授张远帆回顾了三十年来合作的点滴进展,对未来关系的持续稳固表达了殷切期望;武藏野美术大学副校长篠原規行则对两校学生自发推动的交流活动深感欣慰。

开幕式现场

同期,“中国美术学院与武藏野美术大学师生版画展暨两校缔结姊妹院校30周年纪念”在浙江美术馆展出。金一斌、樺山祐和、沈浩、张远帆、武藏野美术大学版画专业主任遠藤竜太出席开幕式并讲话。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副院长、策展人王超主持开幕式。

中国美术学院原党委副书记刘正,武藏野美术大学副校长高浜利也、篠原規行、山本靖久,中国美术学院原工业设计系主任赵阳,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督导吴小华,浙江美术馆馆长应金飞,中国美术学院老教授朱维明、陈之川、邬继德、张远、李以泰、辜居一、张敏杰、周崇涨等,中国美术学院和武藏野美术大学相关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出席开幕式。

沈浩讲话

沈浩指出,中日两国有着源远流长的文化交流历史,版画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多元。进入21世纪,中日两国艺术在版画领域中各自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独具一格的成就。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着很多相通的文化基因,期待与武藏野美术大学的同道们一道勠力同心,以东方艺术独有之文脉,成就世界艺术共享之价值,将艺术教育发展成为一项开放而通达心灵的事业。

樺山祐和讲话

樺山祐和指出,此次版画展是一场为了纪念双方缔结友好协定30周年所举办的展览,两校经由此次展览的契机,必定使得多年来业已进行的丰富交流更为有益、积极。他相信两校之间会展开更为长久且广泛的合作,并使得两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培育出更多的人才。他强调应当将此种交流持续开展下去,以共存的世界为目标持续地进行创作。

张远帆讲话

张远帆回顾了30年前他访问武藏野美术大学并见证了姊妹院校友好交流协定的缔结的经历。中日版画交流的果实,已经成为双方工作中的营养。他认为交流涉及理念、样式、技术等诸多层面,其影响可广大至群体,也可细微至个体。两校交流带来的,是互通有无,是相互开启,是互助共进,既利在当下,更功传千秋。

遠藤竜太讲话

遠藤竜太表示,以美术大学相关的教育现场为重心,两国版画家一直在对“作为艺术的版画的确立和普及”这一共同目标做着共同的努力。站在日中版画家对“作为艺术的版画是什么”这个问题进行不断追问的历史延长线上,构筑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的版画概念,这是版画与其它美术学科共同的目标,同时也是举办此次展览的最大意义所在。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之一王超介绍,中国美术学院与武藏野美术大学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已有40余年历史。版画作为两校共同的重要学术领域,构建了中日文化艺术的对话平台,两校以此次版画展览为契机促进未来进一步的合作与发展。此次展览的展品,选自中国美术学院与武藏野美术大学师生近年来的创作,显示出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征;既有对传统精神的现代解读,也有对当代社会的敏锐观察,它们以不同的视角、不同的技法、不同的语汇,构建出一场丰富多彩的版画视觉盛宴。

面对时代的变革,中国美术学院将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汇聚全世界的人文艺术资源,努力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加强了两校间的艺术纽带,更为中日艺术教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树立了典范。双方将继续在艺术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携手前行,共同探索国际艺术教育合作的新模式。

展览现场

部分作品

张远帆 《游记-夏原》 套色木版 45X60cm  2018年

陈海燕《梦2017年10月19日蓝色卡车》 黑白木刻  80x120cm  2018年

徐方《美少年》 铜版  39x54cm  1998年

辜居一《去病》 综合版画  23x85cm  2009年

张敏杰《舞台No.3》 平版  75x100cm  2014年

李晓林《幸存者》 独幅平版  100x80cm  2010-2013年

蔡枫《东方颜貌之一》 水印木刻  69x56cm  2018年

周崇涨《掠过》 铜版  85cmx100cm  2017年

方利民《花影重重之一》 水印木刻  70x64cm  2018年

孔国桥 《基本词汇——杯子》  铜版  72cmx17cm  1998年

应金飞《风骨峭峻遗尘埃--林风眠》 水印木刻  50x40cm  2022年

佟飚《还没有想好》 黑白木刻  30x40  2001年

鲁利锋《Constellections—星丛》 UV、平印镂空  77x108cm  2021年

于洪 《暮归》   丝网版画  80x160cm  2024年

付河江《文明影像—街道》 套色木刻  60x90cm  2024年

王超《别多欢少奈何天》 水印木刻  68×45cm  2014年

邵蓓艳《南方的山(三)》 水印木刻  60x90cm  2015年

杜松儒《感情生活》 水印木刻  60cm×90cm  2001年

张兰《游园杂记》 水印木刻  36x91cm  2024年

张晓锋《且听风吟梨园梦》 木版水印  175x162cm  2024年

吴俊勇《生肖剧场》 独幅版画  96x144cm  2023年

蔡承志《关于记忆》 黑白木刻  80x80cm  2023年

李逢春《日子-19-22》   铜版  120x120cm  2024年

李小彬《20180827》 水印木刻  76X53cm  2018年

王丹南《无处安放1》 石版套色  66x68cm  2017年

倪华夏《介》 铜版  65x75cm  2014年

遠藤竜太 《不确定的存在-I (b)》  平版  86.1x61.3cm   2024年

⾼浜利也《败落的家屋-16》  铜版画  51x43cm  2018年

元⽥久治《预见:停车场2》 平版  83x61.2cm  2021年

いとう瞳《万花筒_1》 麻胶版  50x37cm  2024年

大坂秩加《触感不佳》 平版  25.2x17.5cm  2020年

鈴⽊吐志哉《黛博拉 月虹-03》 水印木刻  60x91cm  2019年

迫鉄平《愚人之金#7》 丝网版  55.5x73.4cm  2019年

村上早 《终结 II》  铜版画  88.5x99.5cm  2015年

⽥沼利規《待雪》 铜版画  36.5x24cm  2024年

⼭⽥ひかる《投币自助洗衣店》 木版  50x50cm  2023年

⻫藤思帆《2:09》 丝网版  28.2x33.4cm  2016年

中村美穂《静夜》 木版  36x30cm  2017年

重野克明《38岁的自画像》 铜版  35.5x32.3cm  2013年

上⽥良《金属胶(漂流物)》 喷墨印刷  51.7x73cm  2022年

中村真理《2012.04-2013.03》 平版  25.3x17.6cm  2019年

宮寺彩美《收集物#1》 平版  68.2x50.2cm  2021年

加藤万結《满足》  丝网版  54.8x37cm  2023年

松尾華子《失衡》 平版  35x31.5cm   2023年

須貝芽生《温馨》 铜版  36x52.7cm  2022年

所彰宏《访问》  独幅版画  96x77cm   2023年

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武藏野美术大学

承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浙江美术馆

协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总 顾 问:许江、金一斌

总 策 划:沈浩

学术顾问:张远帆、应金飞

策 展 人:王超、高浜利也

委    员:周艳、韩亮、卓旻、方舟、黄寿耀

项目统筹:何佳敏、金磊、沈蓓、潘洋、李小彬、李逢春、蔡承志

项目视觉:王子豪

项目执行:朱子昂、夏宇、周羽、骆理察、孔令熙

武藏野美术大学工作团队

总 策 划:樺山祐和

策    划:篠原規行、山本靖久

学术顾问:伊藤貴史、北澤智豊、増古憲一

项目统筹:古賀祐馬、遠藤竜太、元田久治、いとう瞳(ITO HITOMI)

项目执行:加藤万結、周昊、宮寺彩美、松尾華子、須貝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