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助力美丽中国,“艺术村长”谱写和美未来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浙江卫视 转塘发布 大公网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1-19

作者:   编辑:吴敏瑄   来源:浙江卫视 转塘发布 大公网    发表时间:2024-01-19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浙江时强调,浙江历史文化丰厚,历史上文化名人群星璀璨,只要传承历史、守正出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就一定能够实现建设文化强省的目标。近年来,我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论述,推动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指导全省各地激活众多名人故居,用好丰富名人资源,将名人文化转化为新时代文化标识,实现以点带面、串珠成链,把浙江活力展示好,把浙江精神阐释好,赋予名人文化更多的时代价值与现实意义,彰显浙江精神魅力。

1月19日,“艺术村长”年度总结会暨第二批“艺术村长”聘任仪式在西湖区转塘街道亚运会高尔夫赛事服务中心举行。活动中,转塘街道第二批“艺术村长”上任,继续探索“艺术村长”集成创新模式,推动艺术走进乡村、融入乡村。

西湖区区委书记董毓民,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西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宣寅、西湖区委组织部长李军,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组织统战部部长徐国强,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党委书记董威,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副书记蔡亦军,浙江音乐学院党委委员、组织部(统战部)部长、人才办主任李俊,西泠印社党委委员、社委会副主任王丽艳,西泠印社社委会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张帆,西泠印社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宇,已聘任艺术村长、艺术乡村COO,拟聘任艺术村长、艺术乡村COO,西湖区、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西泠印社相关职能部门、企业、街道负责人参加活动。

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讲话

董毓民对六位村长及其团队在过去半年中对农村发展的描绘、设想和实践给予了充分肯定,相信这些努力将对中国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他指出,“艺术村长”是他与中国美术学院高世名院长共同提出的,农村需要艺术和文化的注入,艺术也应该走出学院,在中国的大地上绽放。为此,他提出了三个关键词:“携手向美”、“齐奏强音”、“同心相印”。

他强调,农村改造需要投入资金,但也要关注资金的绩效和产业发展;鼓励村长们更加关注人的感受,特别是要激发原乡民的热情;指出每个村庄都应该有自己的政策,“村村有力量”,推动各村发展出不同的特色。最后,董毓民感谢与会的院长和村长们,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能够有更多的沟通和合作,共同为中国农村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讲话

此外,为了“艺术村长”项目稳步推进,活动现场还颁发了“艺术村长”综合补助资金。转塘街道以区里拨付一点、校企支持一点、街道补助一点、村里承担一点“四个一点”原则,落实资金保障,为“艺术村长”项目保驾护航。这些资金将用于孵鸡湾风貌提升、外桐坞艺谷改造等艺术村庄建设项目,全面激活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与经济。

校地合作,艺术赋能!2023年5月,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艺术村长”项目启动,6位来自中国美术学院具有浓厚乡土情怀和深厚艺术造诣的大咖被聘为“艺术村长”,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主任牟森,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视觉传播学院教授毕学锋,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凯生,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周东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沈实现分别与西湖茶场村、桐坞村、上城埭村、长埭村、慈母桥村、大清社区签约。“村长”们各显神通、各展所长,围绕原创性改革、特色性抓手、标志性成果,量身定制6村运营方案,大清社区大岭艺术社区、慈母桥村国潮主题亲子公园等“网红打卡点”实力“破圈”,桐坞村全国首个“IDF乡村特别放映”、长埭村“人民之心·塑境长埭”主题雕塑展等300余场品牌活动生动开展,上城埭村“村长开讲啦”、西湖茶场村“艺术家进乡村”等美育讲堂吸引400余位青年教师和院系学生前往村社调研学习,带动村社获得全国“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近30项,创新做法获评市第三批共富试点项目,让世界在浙江西湖感受到“人文气息”,看得见“未来模样”。

6位“艺术村长”在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牟森是中国先锋戏剧的标志性人物,《零档案》《一句顶一万句》《红高粱家族》等舞台作品享誉中外。徐小明是台湾新新电影的代表,《少年吔,安啦》《去年冬天》《望乡》等作品获得多个国际奖项。毕学锋是中国设计界的领军人物,作品被英国V&A博物馆、德国汉堡设计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李凯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设计艺术委员会理事,中国建筑师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和中国第五代建筑师“群体中的代表”,多次参与国内外重要艺术双年展。周东红是“意大利——中国”建筑文化保护与促进协会中国分会秘书长,多项设计案例在国内外受邀展出并获奖。沈实现是浙江省高校高层次拔尖人才,主持和参与了国内外40多项规划设计项目,获得多项国内外重要奖项。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主任牟森

西湖茶场村的艺术之旅,正是中国美院“乡土学院”建设的一个缩影。牟森秉持不给乡村添麻烦的原则,致力于找到最真实的诉求,带领团队成员经过多次测量、开会、汇报和反馈,形成了以茶为本、以花为魂的规划方案。方案的核心愿景是和美,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肩负共富的使命担当,立足村庄+茶产品,塑造“西湖茶场”品牌,以茶和消费对象为本,以环境为体,发展茶和花产业,美化村庄环境,接续自力更生的传统。

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

徐小明和团队希望集结电影学院的美学力量,形成电影聚落,将桐坞村打造为中国电影艺术策源地。桐坞村是一个具有上千年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落。团队在提取桐坞地标性元素时,发现了位于桐坞据高点的水塔。古时水塔是桐坞的生命脐带,孕育桐坞世代乡情,于是团队设想将水塔改造为灯塔——自水发源,传承为光,由此将灯塔塑造为桐坞的文化象征。行动分四步走,首先是展映展演,接着是培训游学、拍摄制作,最终通过引进影视工作室,在桐坞形成电影聚落。

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播学院教授毕学锋

以打造“最美中国茶村”,突出茶产业和乡村旅游业两个重点,让茶村“处处都是景,四季皆可游”为目标的艺术乡建计划。毕学锋提出了以“三大方向、六大关系、九大场景”为引领的艺术乡建再提升计划:一是生态景观再构筑,思考生态景观和构筑物的关系,从自然生态的创新再利用,通过生态与艺术的结合,创造自然交融的艺术体验,为乡村注入更为丰富的艺术氛围,发挥生态优势来扩大社会融合。二是文化空间再提升,思考文化空间内和外的关系,把文化空间形成具有城乡互动的粘合力,创造具有吸引力的文化旅游地,以此促进未来乡村多元产业发展与良性的创意生态。三是在地活动再创造,持续开展在地艺术活动的联合计划,以创新的活动机制推动乡村建设,激发乡村活力引入青年艺术群体,联合院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在乡村落地的活动计划。

中国美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李凯生

李凯生回想起2018年参与乡建之初,对于这群年轻的艺术家,村民们并不欢迎。村民们的质疑声,让李凯生意识到,艺术要点亮乡村,要先从村民说的“实用性”入手。这里原本是一块废弃的场地,背靠茶山风景宜人,美院团队决定对它进行爆款改造。把平地改成如山丘般起伏的运动场,错落的台阶与远处的茶田遥相呼应,改头换面后的体育公园,时尚又实用。一场场村BA吸引了周边十几个村的村民前来观赛。紧接着,村公所、茶奥花海……一件件美院“作品”推开了长埭村的艺术之门,也开启了村民们的“艺术人生”。

中国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副教授周东红

周东红希望通过艺术设计的手法,通过创物、绘景、造势、培众四个维度,将慈母桥村的“慈孝文化”立体地呈现出来,提升“一老一小”的代际融合,配合精心设计的提升点将与已经建成的儿童友好型公园等设施相融合,力求在整体规划中形成一个有机的循环,为慈母桥村营造一个富有魅力和温馨感的适老化体验基地,吸引更多人前来体验参观,同时也为村庄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来,团队将将更加注重村庄立体化、系统性、多维度地全面提升慈母桥村的产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努力加强提升村庄的整体文化品质,丰富共同富裕的理论内涵,聚焦于“艺术振兴乡村”的小切口,做好“推动共同富裕”的大文章,力争打造出更具西湖标志性和辨识度的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乡村样板。

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沈实现

沈实现带领团队成员深入到村间田头,与村领导、村民广泛交流沟通,为大清村编制了总体规划,提出“世外桃源·忘忧清谷”的定位,并以“清”为主题,进一步划分“清静”泰康、“清幽”宋家里、“清廉”夏同善、“清趣”大岭、“清艺”留泗五大功能区块,全面指导正在建设的大岭艺术社区,并为艺术社区设计了数款LOGO。团队积极打造村庄未来的特色景点,结合声光电将连接村内外的隧道设计成为通往“世外桃源”的时光隧道,对隧道口的工厂提出留泗艺术公园的改造理念,对村民住宅区提出宅前屋后的艺术菜园概念,结合当地实际生态特色,实现艺术赋能乡村。

从2002年至2006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每年都会到中国美院考察,提出“加快建设成为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从此,美院大胆提出“扎根大地办教育”,每年组织3000余名师生奔赴全国60多个教学实践点,让各地的山乡水土成为培育人才的无界课堂。如今,全国已有130多个艺术乡村出自美院之手。

近十年来,中国美院积极倡导“以乡土为学院”,目的是打通学科的知识、社会的知识和生活的知识,融艺术课程与社会工程于一体,使学院与社会互为智库,形成扎根中国大地的全国性实践网络。两年前,中国美术学院建立了美丽中国研究院,以“中国美院助力美丽中国”,动员全体国美人扎根中国大地,联动各界力量,以最优质的艺术与设计资源,深度对接乡村振兴、城市更新和美丽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