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国美发布”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6周年活动举行

作者:   编辑:童戈辛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4-08

作者:   编辑:童戈辛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4-04-08

湖山清明,学脉绵延。4月8日,2024“国美发布”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6周年活动在南山校区正式启幕。96年前,中国美术学院前身国立艺术院在西湖之畔肇启新篇、开基定制,96年来,中国美术学院一代代学人焚膏继晷,弦歌相承。

值此建校96周年之际,2024“国美发布”共发布五项内容: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成立AI中心、美丽中国影像中心、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一个百年的学术工程,一项创新的艺术行动,三个跨学科的研究中心,背后是面向国美百年的学术策略。

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杲,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高世名,学校党政班子成员孙旭东、沈浩、傅巧玲、曹晓阳、韩绪、陈于杰、夏文莉、徐国强、余旭红,新华社浙江分社副总编辑方益波,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王水明,浙江广电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陈洁,浙江省文投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尤匡领,著名人文学者、中国美术学院首届“哲匠奖”得主范景中,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美术总监陈岩,中国美术学院教育基金会捐资人、浙江万泰铝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小飞,蔡元培先生、林文铮先生家属孙劲松,李树化先生家属欧阳鹭英等,学校老领导、资深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师生代表,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青年音乐家,以及文化界、艺术界、企业界、创意界同道,合作企业代表、媒体代表出席活动。蔡元培先生家属蔡英多、蔡磊砢线上参会。活动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主持。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和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共同为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首批创作小稿揭幕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为美丽中国影像中心授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为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授牌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为艺术通感研究中心授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讲话

高世名表示,在国美建校95周年之际,学校创办“国美发布”平台。目的是在每年4月8日——国立艺术院开学典礼的纪念日,建立一个文化创意的公共发布平台。希望“国美发布”在未来能够超出国美,成为中国文化艺术乃至整个创意领域的开放节日。今年的“国美发布”既有梳理学院文脉、塑造百年巨匠的研究创作工程,也有推动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艺术行动,更有两个AI交互发展的未来探索。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座百年名校的“经典之学”,也看到了扎根中国大地、助力美丽中国的“有为之学”,更看到了一种跨界融通、道器贯通的“创造之学”。

高世名指出,刚刚发布的“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从今年开始直到2028年,将动员国内外学术力量,围绕百年巨匠实施一系列创作与研究,梳理学院文脉,弘扬国美精神。通过对巨匠们的学术发掘,不断提醒自己——学院之根本在于“出人、出作品、出思想”。我们创建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一方面,希望推动艺术的跨感官体验、跨模态研究,汇集多种艺术形式,共同拓展艺术的通感境界,于眼耳鼻舌身意的交相作用中共同探索艺术创造的源代码。另一方面,在现代学院教育中重新启动久违的感性之学、感受力之学,形成一种基于艺术经验的人文教育,一种诉诸感性的、有感觉的教育,一种感而后觉的教育,一种不言之教。刚刚发布的“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要鼓荡起两个AI,“人工智能与艺术智性”的互鉴、纠缠与辩证,将在与两个AI的缠斗、耦合中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一种能够驾驭算法甚至反超算法的“人+AI”的复合体,在未来汇集人类所有的知识、激活人类所有的文明基因,从而形成一种超越尺度的“通”与“变”。今年,我们将与人民网一同成立“美丽中国影像中心”,以摄影为方法感知社会,洞察现实,直击社会现场,把握时代进程,用影像记录、呈现新时代的历史刻度,为美丽中国建立一个落地生根的感觉机制和社会性的视觉档案,让艺术家们从中孕育出更加辽远博大的艺术关怀。中国美术学院未来将积极投身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重大战略的最前线,启动“长三角艺术行动”,把艺创与科创结合起来深入探索“艺术-科技-思想充分联通、高校-政府-企业深度协同、教育-产业-社会整体创新”的高质量发展新模式,将艺术设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转化为落地生根的新质生产力。

 

发布“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

自2023年起,中国美术学院正式启动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直至2028百年华诞。在中国美术学院近百年的历史中,历代先师前辈如璀璨的星群,点亮了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天空,也构成了学校的精神脉络和学术底蕴。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是一场面向百年校庆的“倒计时”,蕴含着历史记忆的唤起,学术脉络与基因的梳理,更是对当下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追问。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部长、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余旭红发布国美百年巨匠创作与研究工程

96年前的今天,蔡元培、林风眠等先生在西子湖畔举办开学典礼,以“培养专门艺术人才、倡导艺术运动、促进社会美育”的初心和眼光,穿透百年。国美百年,汇聚并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巨匠,他们有着文艺复兴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的先锋意识,艺理兼通的哲匠精神,人文湖山的诗性气质,这些共同凝结成为中国美术学院独特的学术脉络和精神品质,烙印在代代师生的心里,成为一种融入血脉的“国美精神”。我们纪念从1928年学校创立以来,百余位已故的名师巨匠。“百年为度,我们承前启后,铭记历史。百年启新,我们精进不休,踵事增华。”我们为名师巨匠塑像,让他们的形象与国美的山水校园相融,传递国美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我们为名师巨匠举办纪念展览、研讨会,呈现他们的艺术成就和人格风范,体察他们的艺术思想和精神世界,凝聚推动当代中国艺术发展的合力;我们为名师巨匠开展社会美育行动,让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其中,感受艺术对身心的浸润,领略国美百年风华。“到源头饮水,与伟大同行。”在名师先贤的指引下,用心、用情、用力“建设代表中国文化艺术研究和教学最高水平的世界一流美术学院”,为下一个百年国美撰写新的壮丽篇章。

发布“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

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锚定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协同各方深入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人文艺术交流活动。2023年12月27日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开启长三角优质资源共建共创的全新局面。2024年,中国美术学院将在上海举行系列高水平艺术展演。未来,中国美术学院将携手上海,通过打造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上海)中心、构筑长三角文化艺术高地、打造全球设计创意社区、搭建社会美育大平台、提升中国美术学院张江校区功能等系列举措,聚合全球创意资源,编织国际智造网络,推动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深度融合,打造面向未来的生活美学创新体系,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蓬勃动力。

文创设计制造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卢涛发布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

国美长三角艺术行动共发布五项内容:一是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上海)中心行动。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市杨浦区共同打造的DIU国际设计智造联盟(上海)中心项目已于2023年正式启动。DIU上海中心总体定位采用“DIU运营总部+发布中心+科艺展馆+园区基地”的模式,致力打造一个“艺科商教”四维融通的创新联合体。二是长三角文化艺术高地行动。联动上海知名文化艺术场馆,携数个年度重要展演亮相上海,开展长三角国际文化形象提升工程,打造贯穿全年的“艺术四季歌”。三是长三角全球设计创意社区行动。盘活利用现有工业遗存、历史街区等空间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创意社区,为青年创意人群和创业校友提供众创空间与产业转化平台;促进设计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推动优质文化内容与影视剧、游戏、动漫、图书等领域开展知识产权全流程开发及数字资产确权。四是社会美育大平台行动。提供“全民、全龄、全域、全时”的美育教育,计划在上海市相关中小学和社区设立艺术传播基地,开设面向公众的艺术专业通识课程和线下文教体验工坊,将丰富多元的学科资源转化为培育人文艺术社会氛围的肥沃土壤。五是中国美术学院张江校区提升行动。立足“国际创新策源地”的功能定位,积极布点跨学科交叉研究院所和实验室集群,探索国际合作办学的新模式、新机制,做实、做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艺术科学协同创新核心功能。

发布“美丽中国影像中心”

美丽中国影像中心由人民网与中国美术学院共建,携手中国的摄影家与摄影者共同参与,是汇集、采集、生成美丽中国影像的平台,以生成具有历史、当下与未来意义的中国图像为使命,汇集行动,采集光影,生成美丽中国影像志。在此前长达20年的时间里,中心抢救性整理了数百万件中外摄影家的影像档案与文献。今后,美丽中国影像中心将以每年百万件基层摄影工作者影像入库为目标,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收集中国革命与社会变迁的影像文献为方向,记录美丽中国建设过程,助力城乡发展与振兴;记录参与其中的行动者、实践者、思想者,关注历史与当下的中国。

中国摄影文献研究所主任、美丽中国影像中心秘书长高初发布美丽中国影像中心

美丽中国影像中心汇集的新图像是珍贵的历史图像资料,是历史长河中一个个凝固瞬间的时刻累积。这些影像库汇集的是拍摄者举起相机的那个时刻不可遏制的按下快门的冲动,是艺术创作的饱满的情感,正如画家拿起画笔一样。在这里,历史的现场和艺术的现场合二为一。我们先后出版了《中国大画册》和《革命与复兴——中国共产党百年图像志》,也将推出《中国人》。这些汇集共同构成了一个新库的开始,同时也是有学术支撑体系的采集图像与视频同构的采集对于边疆和热点区块的专项采集,是对于百万基层摄影者的动员,也是对新时代图的立传。我们从过去那些不经意的历史配图中找到重新唤起历史的热情,找到主体性推广、短视频生成领域重要内容的意义,并将“聚集、采集、生成”共同作为未来“美丽中国影像志”书写在中国大地上的起点。

发布“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

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CAA AI Center),将艺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计算机科学结合起来进行研究。用艺术智性去联通和牵动人工智能,研究两个AI-艺术智性(Artistic Intelligence)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除了对数码客体(digital object)的研发之外,更是推动一种更根本的“数码主体”(digital subject)的研究探索,并以此为基石,结合顶尖的企业家、VC、AI产业专家资源,连续开发先进视觉AI工具,培养AI艺术尖端人才,共同打造的集AI教育和AI创新创业为一体的政产学研平台。

AI中心主任,北京奥运会、冬奥会美术总监陈岩发布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

艺术智性和人工智能的融合是不可回避的方向和路径,对全球每一个艺术行业从业者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我们必须以绝对审慎的态度和专业的方式予以对待。AI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是解放和融合,以技术实现思维的解放,以观念促进创新的融合。基于此,AI中心将落于北京CBD与杭州良渚,一个是拓展前台,一个是研发后台,全方位展开各类项目。AI中心不仅面向教学实验创作与研究,也面向产业和社会服务。其中正在进展中的项目:文明互鉴——AI电影联合计划,旨在挖掘和支持全球国内外各高校具有AI电影前沿探索精神和独特审美的艺术家团体,并参与到多个大型洲际项目之中;“众里寻TA千百度”培养计划,致力于通过TA课程创建一个社会化平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艺术表现力。未来,中心还将开展AI博物馆项目,将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驱动力,引领体验者步入一个全新的高度智能化的文化体验空间。人工智能与艺术创作的探索没有止境,我们将以中国美术学院AI中心作为最坚实的基础,“以艺术智性牵动人工智能”,以艺术开启下一个超人工智能时代。 

发布“艺术通感研究中心”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Research Center of Art-Synesthesia,RCAS,下简称研究中心)是全球范围内首个基于艺术人文立场的通感研究机构。中心将通感视为科学与艺术的交叉点,以新方法深入研究艺术史经典作品中感官模态的交互关系,连接多个交叉领域,志在触达艺术高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切艺术皆趋向于音乐”的通达境界,重新打开“通人之学”的路径。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首届哲匠奖得主范景中发布艺术通感研究中心

艺术通感研究中心旨在发掘艺术本源之意识、开拓多种感官与艺术之无穷组合,突破脑神经科学对“通感”概念在生理化给出的狭窄定义,进行突破性研究,延拓艺术通感的人文空间。中心将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展开跨学科研究,连接视觉与音乐、诗歌与绘画、色彩与音调、光线与建筑、味觉与心理等专题的研究。艺术通感研究中心向多方优势学术资源开放,已经与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维也纳大学、布里斯托大学等相关专家和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大学、上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等国内艺术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未来,艺术通感研究中心将形成以国际性的多学科的艺术通感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主持

活动开场,来自星海音乐学院和浙江音乐学院的艺术家张奕明、翟晓寒、翟星星演奏了中国第一代钢琴家和作曲家、国立艺术院音乐系主任李树化的音乐作品《西湖荡漾(船歌)》、《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校歌》、《艺术运动》

青山行不尽,国美又日新;湖山无尽藏,创新向未来!活动在现场全体师生齐唱校歌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