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慧、汪正虹携作品亮相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

作者:凤凰艺术等   编辑:陈舒婷    来源:凤凰艺术等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4-22

作者:凤凰艺术等   编辑:陈舒婷   来源:凤凰艺术等    发表时间:2024-04-22

当地时间2024年4月18日,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意大利威尼斯正式开幕,并于4月20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中国国家馆展览由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协办,浙江大学进行学术支持,以“美美与共:集”为主题,分为“集”和“传”两个板块,旨在从“汇聚、交流、融合”的视角反思本次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处处都是外人”,在展示多元文化的同时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中“海纳百川”“和合共生”“美美与共”的价值理念,在军械库(Arsenale)展区游览路线的最后部分为观众带来不同的文化思考和视觉体验。

第六十届威尼斯双年展由阿德里亚诺·佩德罗萨(Adriano Pedrosa)策划的主题展“处处都是外人(Stranieri Ovunque – Foreigners Everywhere)”共有331位艺术家参展,同时还有88个国家馆参展。这是一次对“外人”这一概念的探索,旨在关注那些处于边缘的人群,展览特别关注那些身为外国人、移民、流亡者等的艺术家们,以及他们的作品和经历。

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由浙江大学教授王小松和独立策展人姜俊共同策划,共分为两个部分:由“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图像文献组成的版块“集”,和由车建全、焦兴涛、邱振中、施慧、王绍强、汪正虹、朱金石七位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组成的版块“传”。在“传”版块中,七位艺术家基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开新的创作,从建筑、山水、人物、花鸟等不同绘画元素切入,以艺会友,与古为新,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的雅集文化,也强调了传统与当代之间的“传承”。

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文化处参赞张凌霄,威尼斯纪念马可·波罗逝世700周年委员会代表、里米尼机场主席、意前副外长劳拉·芬卡托,浙江大学校长杜江峰,紫荆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胡贤政,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金生,香港艺术发展局行政总裁周蕙心,西九文化区管理局行政总裁冯程淑仪,M+董事局主席陈智思,澳门特別行政区政府文化局局长梁惠敏,澳门特区社会文化司司长办公室顾问罗灏芝,澳门艺术博物馆馆长袁紹珊,本届中国国家馆展览策展人王小松、姜俊等嘉宾,中国美术学院施慧、汪正虹教授等作为参展艺术家受邀出席开幕仪式。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施慧作为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参展的中国艺术家代表致辞

施慧讲到,在1987年,她作为入选瑞士洛桑国际壁挂双年展的参展艺术家代表第一次到欧洲,第一次真正打开了艺术视野。 从80年代开始,30多年来她一直将编织与纸浆视为创作的媒介来传达自己的艺术理念,并一直坚信中国传统文化与文明是中国艺术家在创作中保有东方艺术所特有品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从早年的假山系列到后来的本草纲目,再到近几年的书非书系列,她一直试图与中国传统文化对话,努力融合中西文化的精髓,探索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共鸣。她认为艺术是沟通人类精神的桥梁,是不断交织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

施慧表示,在这次的展览中,中国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一系列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魅力的作品中,体现了艺术的多样性,体现人类文化的共通性和精神的伟大。“美美与共:集”作为展览的主题,强调的是相互尊重和理解,倡导共同发展和共享成果,以文化之美相互包容,追求和平共处,展现文明互鉴、开放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展览作品

施慧携“书非书”系列作品亮相本届威尼斯双年展,通过对材料文化性及生命体察的持续关注,演绎中国书法的意韵,编织东方精神文脉。

施慧《书非书》 
宣纸、纸浆、棉线、木板  多尺寸
2021年

文字之于文明的意义不言而喻,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以结绳来记事。作品《永字八法》以“结绳”的意念来演绎中国书法的意韵。纤维的编织与文字的书写有着许多共通点,书法的抑扬顿挫在结绳这里转化为一种绞结捻转,形成一种陌生与熟悉、传统与当下的互文。书法中“点如坠石,横若长河”是一种气势和胸怀,文字不唯记事,万般兴味俱在其中。

施慧《书非书之二:沉思》 宣纸、纸浆、棉线 
       高80厘米*长1050厘米*宽200厘米 
     2021年

作品《沉思》以散落的遗迹般的石块为意象,石块上编织有残存的来自书法和古籍书页的文字,犹如历史的残存。千年之后,会是怎样?万物嬗变,但那文化的遗存,仍是未来造物的宝藏。

施慧 《书非书之三:读碑》 宣纸、纸浆、棉线 
     高260厘米*宽110厘米*厚17厘米 ×3 
   2023年

中国早期绘画中“读碑”的主题是一种怀旧的表现,以文人画的方式绘就的读碑图,彰显着文人雅士的身份和胸襟。《读碑》这件作品用宣纸进行编织,塑造成碑的样式,以素白之风表现古朴和清纯,传达出一种古老和优雅的气息。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正虹的行为艺术作品《百鸟图迹》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汪正虹以行为艺术作品《百鸟图迹》参展此届双年展。《百鸟图迹》的观念来自五代时期的画家黄筌所作《写生珍禽图》(约903—965)。此画以精细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捕捉了自然界中多样的生物。画中详细描绘了24种昆虫、鸟类和乌龟,每个生物都以准确的形态和明确的特征呈现。鸟类形态各异,动态自然;昆虫细小却刻画入微,栩栩如生;乌龟则以精确的透视和娴熟的笔触展现,显示出画家深厚的艺术造诣。最为让人不解的是:画面中24只小动物各自独立,它之间并无关联,也没有统一的主题。不管是同类或非同类都是陌生的。

汪正虹 《百鸟图迹》 宣纸、纸浆、棉线 
    金属、玉石、木头、多尺寸
   2023年

汪正虹从这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写生画卷中,得到灵感,却反其道而行之。首先,她将画面中的各种鸟类以微型雕塑的形式,创作了微型鸟形10000只携带到现场。艺术家自己或与佩戴鸟形的行为者一起,让身体模仿鸟的千姿百态,以行为游走的方式,穿梭在各个不同场景,在这里人们可以感受到,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个体与集体行为之间的动态。此时的观众成为了这场表演的见证者,这种演绎不仅挑战了个体身份的概念,也突显了集体存在的社会价值。通过这些模仿行为,艺术家试图探讨和批判现代社会中人与自然的脱节,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自然本能和集体记忆的重建。这既回应了今年威尼斯艺术展的“处处都是外人”,也表达了中国馆的“美美与共-集”的主题思想。

展览现场

 

艺术家介绍

施慧,1955年生于中国上海,现居住杭州。198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86年开始从事当代艺术创作,作品以棉、麻、植物、宣纸、纸浆等纤维材料为特征,以当代艺术意义上的创作构架以及对材料运用的敏感和娴熟技能,使创作趋于纯化和成熟。施慧的作品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图式中,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特征,体现出东方精神的文化底蕴。施慧曾参加的重要展览包括:第三届和第十四届上海双年展、“生活在此时——29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德国柏林国家美术馆,2001)、首届广州三年展“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广东美术馆,2002),“间——中国当代艺术展”(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2003),并在德国科布伦茨路德维希博物馆(2013)举办个人作品展。2007年获马爹利非凡艺术人物奖、2014年获AAC第八届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大奖(雕塑)。出版有个人作品集《素朴之诗》《施慧》等。施慧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艺术总监。

汪正虹,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参展艺术家。自1998年起,作品多次在国内外重要艺术机构展出,并被众多博物馆及专业藏家收藏,其中包括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何鸿燊基金会、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上海当代艺术馆、青岛雕塑馆、上海宝龙美术馆、法国巴黎杜勒伊⾥皇家公园、美国华盛顿肯尼迪会展中心、荷兰CODA博物馆、比利时安特卫普银饰博物馆、德国慕尼黑手工艺术中心、成都天府美术馆、银川当代美术馆等。

 

 

展览时间

2024年4月20日-11月24日

(预展时间:2024年4月17-19日)

 

展览地点

意大利威尼斯军械库及处女花园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主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承办

中国对外文化集团

 

协办

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

 

学术支持

浙江大学

 

策展人

王小松  姜俊

 

参展项目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组

 

参展艺术家

车建全  焦兴涛  邱振中  施慧  王绍强 

汪正虹  朱金石(按姓氏拼音排序)

 

学术委员会

陈为  韩绪  杭侃  何欢欢 

缪哲   孙周兴  吴飞  徐天进

尹吉男   赵鼎新  赵丰(按姓氏拼音排序)

 

图片版权: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