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召开艺术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

作者:安之堃   编辑:陈舒婷    来源:组织统战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5-22

作者:安之堃   编辑:陈舒婷   来源:组织统战部    发表时间:2024-05-22

5月22日下午,中国美术学院在西湖区转塘街道慈母桥村召开艺术赋能美丽乡村建设座谈会,围绕艺术如何赋能乡村振兴、推动“艺术村长”制度常态化长效化、以及进一步发挥美术学院优势助力地方发展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校党委书记金一斌,党委委员、组织统战部部长徐国强,“艺术村长”代表、外派挂职干部、新选派的文化特派员,社会合作处、组织部、宣传部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并特邀转塘街道党工委书记严超和街道、慈母桥村等相关地方领导参与研讨。

转塘街道党工委书记严超首先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合作的“艺术村长”相关工作推进情况,提出乡村振兴“五个一”工作思路,让“艺术村长”创新机制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艺术乡村“双共富”。他指出,转塘街道接下来将打造环美院艺术街区,推进从艺术社区到艺术街区、再到艺术城区的迭代升级。

我校“艺术村长”代表李凯生、毕学锋、沈实现、周东红,外派挂职干部胡国生、沈建、安之堃,和文化特派员任天、董莳、金晓依,社会合作处处长王益等,分别就目前已开展的工作和后续推进计划进行了汇报,大家围绕各自专业与岗位,就面对的重难点问题谈需求、谈建议,从不同工作视角谈感受、谈希望,座谈会在坦诚轻松的氛围中开展。徐国强指出,“艺术村长”与外派干部需要明确各自的工作定位,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要着力考虑如何与地方政府实现“双向奔赴”,进一步探索艺术如何更好赋能乡村振兴。

金一斌在听取各方发言后,对“艺术村长”和外派干部的当前工作表示了充分肯定,他表示“艺术村长”制度是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西湖区首创的校地共建机制,作为一种组织创新,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有着较强的引领作用,选优外派挂职干部与文化特派员是坚决贯彻执行浙江省委省政府相关工作的重要内容,这都体现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双一流高校的社会担当,也体现地方党委和政府敢为人先的先锋意识。他强调,“艺术村长”与外派干部要精准定位在当地工作的角色职责,献策不决策、帮办不代办、到位不越位;要大胆探索“艺术赋能乡村”的长效机制,做到高校与地方的“双向奔赴”,利用好艺术资源与特色优势提升在地美育、助力社会发展。

本次座谈会总结梳理了中国美术学院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的干部队伍和机制体制建设,现场调研了“艺术村长”再慈母桥村的设计落地的亲子运动公园等项目,今后将更好发挥名校的组织优势、学科优势、专业优势,持续以中国美术助力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