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姚云骓 张婷 编辑:陈舒婷
来源: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6-03
作者:姚云骓 张婷 编辑:陈舒婷 来源: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发表时间:2024-06-03
“Co-道”学术周系列活动主视觉海报
6月3日,由中国美术学院、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承办的“Co-道”: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设计教育学术周暨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启新一周年系列活动开幕。此次“Co-道”学术周既是对中国美术学院首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启新一周年的教学检验,也是对艺术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思考与展望,旨在构建思想交流与学术碰撞的多样性教育平台,以期大力拓展学术版图,滋养学术涵养之目标。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高翔,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院长克里斯蒂安·盖勒林(Christian Guellerin),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欧洲设计协会BEDA前主席派维·塔科卡利奥(Päivi Tahkokallio),浙江省教育厅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蓝晶晶,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代表及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全体师生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主持开幕式
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蓝晶晶致辞
“Co-道”学术周系列活动开幕式现场
开幕式以浙江音乐学院室内管弦乐团乐手们带来的法国印象派大师克劳德·德彪西的《亚麻色头发的少女》与中国著名音乐家黄海怀的《赛马》开场,“Co-道”学术周系列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
“Co-道”|“坐而论道”
[ 共商国际艺术教育协作 ]
中外校长圆桌会议
“Co-Dao”| “A Symposium on Dao”
Sino-Foreign Presidents Roundtable o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in Arts Education"
作为学术周的首场活动,“坐而论道——共商国际艺术教育协作”中外校长圆桌会议,围绕“东西互鉴:认领共同世界的命题”主题,汇聚中法两国艺术教育领域的领军人物,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思想碰撞,为国际艺术教育协作提供了新的视角与启示。
“坐而论道——共商国际艺术教育协作”中外校长圆桌会议
高世名作为“领题人”,向四位“应题人”发起了联合“解题”的学术邀请,聚焦于“普遍社会意识”、“可持续性发展”、“包容社区福祉”、“文化政策互证”、“人工智能向善”、“科技演化策略”、“数字技术嵌合”、“设计人文感知”、“产业赋能未来”等多元议题,激发彼此跨越学术、职业与专业界限的敏锐思考。在场师生作为“听题人”,见证了这场文化思想的交锋,感受到了国际学界对于艺术与教育未来的深刻洞察。
“领题人”: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
高世名在“人工智能”议题的对话中强调,在21世纪AI革命背景下,设计不应仅追求实用与利润,而应回归革命性与原创精神。设计不仅是技术的应用,更是社会变革与文化创新的推手。中国美术学院提倡“两个AI”概念,主张艺术与智能协同进化,超越技术替代,探索未知潜能。面对设计被商业化边缘化的现状,他呼吁设计界重拾社会愿景与伦理价值,通过共同的努力,构建全球共识,创造新生活模式,实现人类与AI和谐共存,为世界构建新的团结与共享视野。
“应题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工业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高翔
针对“可持续发展”的议题,高翔指出,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应重构能源体系以应对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工业化虽推动经济增长,但也加剧了“温室效应”。为实现碳中和,必须转向以新能源和绿色能源为主的体系,如法国正全球推广的风能、太阳能和绿色燃料。他强调,重构能源体系需兼顾安全、绿色与经济性,目前尚缺关键技术,需全球合作设计未来。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为例,其发展需融合高速性能、美学设计与技术创新,展现科学、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完美结合,共同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
“应题人”:同济大学副校长娄永琪
娄永琪谈到了AI与设计、认知智能的关系,他强调不应单一讨论AI取代人类创造力,而应认识到人类与机器思维的差异,主张人机协作,各展所长。机器擅长处理海量信息及非结构化数据,人类则具备感性、情感与交互性,若能同步发展,将创造更佳成果。他认为,在AI时代,艺术价值更加凸显,面对技术崇拜,人类亟需重新启蒙与觉醒,保持批判性思考,平衡科技与人文,确保技术发展服务于人类福祉。
“应题人”:欧洲设计协会BEDA前主席派维·塔科卡利奥
派维解析了芬兰设计风格源于自然环境与历史背景,强调简约、实用,反映对自然的尊重与依赖。她指出,尽管设计重要,但在面对“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性挑战时,需跨学科合作。可持续发展是联结各国的共同目标,要求全球共同努力,集合各方力量,应对环境与社会问题,实现人类长远福祉。芬兰设计的简约美学与对自然的敬畏,为可持续设计理念提供了启示。
“应题人”: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院长克里斯蒂安·盖勒林
克里斯蒂安强调了跨学科教育的重要性,倡导设计学院整合商学、工程、社科等人文学科,培养具有道德领导力的未来设计师。他构想的教育哲学聚焦于项目管理和面向未来的课程,鼓励学生拥抱多元文化,成为代表本国文化的全球设计师。在国际交流中,学生应深化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以独特的文化视角丰富全球设计领域,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国际市场的创新。通过跨文化学习,学生能更好地在全球语境下理解和应用设计原则,为解决世界冲突与挑战贡献力量。
·
“Co-学”|“道可道也”
[ 视阈中的艺术与科技 ]
国际设计教育会议
"Co-Learning" | "The Dao That Can Be Told"- International Design
Education Con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d Technology"
6月3日下午和6月4日上午,“Co-道”学术周第二、三场学术活动——“视阈中的艺术与科技”国际设计教育会议,聚焦“艺科融通”分别展开“国际设计教育和跨领域革新”、“国际设计教育和跨文化教学”方向的探讨。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致辞,深刻阐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长远愿景与核心价值。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韩绪致辞
韩绪指出,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不应仅仅停留在表面的交集,而应探索二者深层次的共生关系,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寻找共同语言。在设计领域,功能性的追求固然重要,但更应关注设计背后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设计应成为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工具。艺术与科技的对话,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交流,更是关于美学、哲学乃至生命意义的深层探索,挖掘那些无法被简单建模的美学体验,从而提升人类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创造力。
“道可道也”—“视阈中的艺术与科技”国际设计教育会议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院长克里斯提安·盖勒林
演讲主题:《伦理型领导:设计与设计师的新前沿》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林存真
演讲主题:《融合发展,共创未来》
欧洲设计协会BEDA前主席派维·塔科卡利奥
演讲主题:《当我们认同设计、艺术、科技和科学融合是必要的 —— 但自然的角色是什么?》
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陈正达
演讲主题:《自由前行的设计》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院长
袁由敏主持会议
本场会议邀请业界学者、行业专家分享前沿观点,探讨了在全球化和技术变革的双重驱动下,设计教育正经历从传统模式向融合艺术与科技的新型教育形态转变,以应对泛数字技术、社会包容性、环境危机等全球性议题,尤其是如何在跨学科的语境下,促进媒介、技术、理念与实践的交汇共生,在智能生成、可持续发展、健康生活、系统整合及生态伦理等领域,寻求设计与科技、自然及社会的深度联结。会议强调设计教育的角色不仅是传授技能,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理解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激发其批判性思维,鼓励他们成为能够跨越物理、虚拟与心灵世界的创新者。
“道可道也”—“视阈中的艺术与科技”国际设计教育会议
浙江大学国际设计研究院院长、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孙凌云
演讲主题:《智能时代的设计驱动力》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院长胡飞
演讲主题:《服务设计同济行动》
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法方副院长璞建笙
演讲主题:《启发性的创意经济之路》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院长段卫斌
演讲主题:《面向未来的设计教育试验》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院长袁由敏
演讲主题:《设计的十字路口——设计教育的转型之路》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党委书记、副院长胡敏主持会议
面对新时代的转型需求,会议倡导建立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师生团队,培养跨语言设计思维,构建跨文化课程体系,促进学术思想的自由对话、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强调了教育质量认证、科学管理在中外合作办学中的重要性。会议就跨文化“学理教育”、“教学模型”、“师资结构”、“课程体系”和“能效评估”等核心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期加强“国际学术伙伴圈”的合作,推动设计思维的多语言教育、研究、交流和实践,共同促进国际设计教育的繁荣与发展。
·
“Co-创”|“道中有道”
[ 视阈中的艺术与科技 ]
国际设计学研产会议
"Co-Creation" | "There Is a Dao Within the Dao" - Industry-Academia
Linkage Confer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t and Technology"
6月4日下午,“Co-道”学术周最后一场学术活动——“视阈中的艺术与科技”国际设计学研产会议,聚焦“科创联动:国际设计教育中的学研产新生态”,展开关于科技创新与创业、校企合作创新、学研产孵化基地等方面的探讨。
“视阈中的艺术与科技”国际设计学研产会议
学研产基地授牌仪式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企业策略负责人弗洛伦特·奥索尼
演讲主题:《学术合作——让设计与创新视角纳入企业》
李泽湘教授团队XbotPark机器人宁波基地负责人柯宏伟
演讲主题:《学院派创新创业模式在长三角的实践 ——李泽湘教授与门徒们的故事》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李轶军
演讲主题:《整合设计与创新策略》
荣耀UX设计部部长葛峰
演讲主题:《当科技遇上艺术,荣耀的科技美学》
北京汉仪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COO马忆原
演讲主题:《汉字字库的未来想象》
中国美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副院长汪建军
演讲主题:《群龙与独狼——技艺集置下的产学协同》
本场会议深入探讨了国际设计教育界如何通过“学-研-产”系统的深化与优化,实现人才增益与社会储备力量的有效提升。会议指出了跨学科领域与跨文化语境下的“科创联动”是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环节,旨在通过科技应用、创新激励与创业融合,构建集学术研究、产业实践与教育培养为一体的协同机制,倡导构建开放的教育合作平台与创新设计孵化基地,为设计创意工作者、科学家、工程师及企业家提供资源共享、思想交流与技术研发的空间,以此激发“学研产”协同创新生态系统的活力,整合艺术与科学的力量,共同应对国际政策、人文环境、设计教育等多领域挑战,开创一个更加开放、活力四射、充满机遇的产业未来。
·
“Co-道”: 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设计教育学术周暨
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启新一周年系列活动大合影
“Co-道”:中外合作办学国际设计教育学术周暨南特设计联合学院启新一周年系列活动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
法国南特大西洋设计学院
承办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支持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
(港澳台合作交流办公室)
总顾问
金一斌 高世名
总指导
沈 浩 韩 绪
总策划
袁由敏 胡 敏 汪建军 璞建笙(Joseph Press)
策划执行
金赛英
“CO-道”|中国美术学院南特设计联合学院 教学展
负责团队:汪建军、董莳、翁林伟、项亚量
Co-道”|“坐而论道”——“共商国际艺术教育 协作”中外校长圆桌会议
负责团队:张婷、李辉
“Co-学”|“道可道也”—“视阈中的艺术与科 技”国际设计教育会议
负责团队:徐利、舒怀、黄晓菲、郑超
“Co-创”|“道中有道”—“视阈中的艺术与科 技”国际设计学研产会议
负责团队:朱发运、杨可、杜一晨
宣传推送组
金赛英、姚云骓
活动会务组
汤文思、章飞艳、张婷、黄可欣
视觉设计组
江航、马逾骉、林佳婷
主题片设计
端木琦、周红
学生志愿者
宣传推送组:许冰莹、张梵歌、陈泽、冯崇博、叶欣冉、李玟萱、吴星晔
开幕式组:张芊梵、徐姝皓、赖俊杰、李汶珈、程思、傅书玉、郑周舸、刘冰、孙心语、陈乐艺、肖莹、任钰楠、樊纪雯、吴登帅、董之、顾佳盈、张嘉悦、鲁乔寒、王慧乐
“Co-道”组:张佳乐、汪逸婷、王羽佳、陈蔚宁、方思琦、卢炳秀、裘雨馨、王晨语、叶涵之、范希媛、龚佳琪、李美乐、邵伟达
“Co-学”组:杨紫清、周稚悦、洪晴雨、章王艺、卞远馨、徐子惠、曹易斐、高嘉璐、李悦、钟冰娴、陈悦、乐景涵
“Co-创”组:娄诗阳、戴佳音、王浩然、宋子涵、胡艺觉、夏汇之、王一言、马泽宇、温程钧
媒体支持
潮新闻
天目新闻
杭州日报
都市快报
美术报
特别鸣谢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北京汉仪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
XbotPark机器人基地
杭州浩钧展示设计
上海鸿德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杭州一峰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