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8-02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发表时间:2024-08-02
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160届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中国数字艺术特展”于6月28日在法国巴黎正式开幕。该展览由法国国家美术协会主办,法国文化部、中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中心等单位支持举办。
法国国家美术协会执行主席伊莎贝拉,法国参议院、法国外交部及交通部官员、法国第六区区长,法国国家美术协会、法中文化协会、联合国经济社会部法中文化交流促进中心等相关领导,以及众多中法文化艺术领域知名人士出席开幕式。
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举办地法国参议院橘园展厅(ORANGERIE DU SÉNAT)
法国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是由法国文化部支持的国际性展览和学术活动,是国际上最著名且历史最悠久的大型综合性艺术展览之一。创建160多年来始终坚守其宗旨,为众多艺术家提供了展示作品的机会,成为推动世界艺术发展和艺术人才成长的重要平台。
作为沙龙展第三阶段,6月28日起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的“第160届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中国数字艺术特展”是沙龙展历史上首次为数字艺术作品提供展览空间,特展落地巴黎东方中心500平米展厅。
法国国家美术协会执行主席伊莎贝拉·罗森同中国数字艺术家合影
法国国家美术协会执行主席伊莎贝拉在开幕式中表示,此次艺术沙龙展汇聚了各地顶尖艺术家,中国数字艺术特展首次开启,是一场文化与科技融合盛宴,希望法中艺术家相互启发探索,深入交流。展览自开幕以来,便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专业人士及法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并对中国艺术家的作品给予了赞誉。展览期间,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亲临沙龙展并同中国艺术家们进行了亲切交流。
中国驻法国大使卢沙野亲临沙龙展现场并同中国艺术家亲切交流
颁奖典礼上,由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虚拟视觉与全息艺术研究中心基于自创发明技术专利集体创作的《生命的摇篮》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本次展览的焦点之一。
《生命的摇篮》数字艺术作品
《生命的摇篮》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水墨流体渲染技术,实现了中国传统水墨艺术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的新发展,并给传统水墨动画赋予了新的艺术生命力。通过极简而抽象的水墨艺境,承载人类对生命之源、宇宙之源本体性思考的宏大叙事。
“艺术科学奖·数字短片金奖”获奖证书
在展览现场,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爱好者、专业人士及法国各界观众受到《生命的摇篮》独特艺术魅力和科技含量吸引驻足观赏。他们纷纷表示,这部作品不仅让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神奇与伟大,还让他们对科技在艺术创作中的应用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生命的摇篮》让大家看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让他们重新思考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虚拟视觉与全息艺术研究中心师生(杨林、张之益、卢勇、高世强、孙广秀、徐尔璐等)通过数年艰辛研究,自创发明了一项属于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技术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实时水墨流体渲染方法和装置”,于2024年4月5日荣获国家发明专利。
该专利所述方法包括:基于构建的流体体积网格模型和流场数据,计算流体颗粒的运动轨迹和颜色属性,将运动轨迹的颜色属性输入预先构建的颗粒着色器中,以得到所述颗粒着色器输出的颗粒扩散和碰撞行为数据;基于流体运动模拟运算,响应于颜色选择指令,将选中的颜色添加至颜料库中,并根据预设频率进行颜色的混合和渲染;在所述流体体积网格模型的每个网格单元上计算经过颜色混合和渲染后的流体的参数,并将得到的流体的参数输入并输出到流体着色器中完成渲染。该方法和装置能够模拟水墨的渗透、混合和扩散等特性,使得仿真效果更加接近真实水墨画效果。
《生命的摇篮》作为对中法建交60周年及中法文化旅游年的特别献礼,在巴黎国际艺术沙龙展上所取得的荣誉,不仅为中国数字艺术赢得了国际声誉,更为推动中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未来,一同期待更多中国数字艺术作品能够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