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4-09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4-09
4月9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7周年之际,“省哲社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授牌仪式举行。这一植根于中国美院六十余载书法教育沃土的学术机构,拥有着学校多学科融合互动的优势和雄厚的学术研究基础,依托美术学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将以清晰的历史脉络串联起一所学院与一门艺术的世纪情缘。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诸迪,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马小龙,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协主席范迪安,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屈健,中国美协副主席、福建省文联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来文,中国美协副主席、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陆庆龙,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协油画艺委会主任庞茂琨,中国美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王平,中国文联美术艺术中心常务副主任李伟,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电影局局长范庆瑜,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陈广胜,浙江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郭华巍,浙江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常务书记杨守卫,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院长余旭红,浙江省文联副主席、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赵雁君,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浙江省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林亮,中国美术学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孙旭东、沈浩、傅巧玲、韩绪、陈于杰、夏文莉等出席活动现场。
诸迪、郭华巍共同为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授牌,陈振濂、范迪安、金一斌、赵雁君、黄海峰共同见证。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发布“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
中国美术学院书印大家
1979年,沙孟海、刘江先生与第一届书法研究生及日本插班生在校内合影
“国美之路”是一条中国艺术的守正创新之路。自建校伊始,中国美术学院始终把“振兴民族艺术、助推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责任。1963年,在潘天寿先生的大力倡导和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朱家济、方介堪、刘江、章祖安等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创建了全国首个高等书法篆刻专业,将书法篆刻从文人书斋引入高等学府,为中国书学、印学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石,开辟了新中国书法高等教育的先河。“以学养书、研史通今,技道并进”,六十二载春秋,几代国美学人共赴这一学术生命的接力,继往开来。
沙孟海先生“与刘江书”(节选),1980年
许江《学术生命接力五十年》手稿,2012年
守正,接续先贤道统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学术研讨会,2023年
2023年,中国美术学院秉承首创精神,以学科引领为己任,正式成立学科定位高远、专业布局科学的书法学院。而此次授牌的"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将与之共同担负起赓续学校守正创新文脉道统的重任。书法学院的成立成为全国同类专业学科建设的示范,而书学印学研究院则为传统书学印学研究搭建了一个高水平国际化的开放学术平台,二者相辅相成,将共同推动中国书法篆刻艺术从技艺传承向学科建设的深度转型,彰显了中国美术学院作为艺术教育重镇的文化自觉与历史担当。
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以“汉字与文化研究”“书法篆刻文献与理论研究”“书法篆刻创作与传播研究”三大研究方向为支柱:以中华文明基因——汉字作为研究切入口,从中华文化和艺术源头的视角,推动传统文化艺术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古代文献的梳理与研究为切入口,从文化观念、社会视角,审视中国书学印学的实践与理论,挖掘传统文化内涵,阐释传统文人的精神世界;以理论研究为依托,强化书法篆刻创作语言研究;通过跨学科融通,扩展传承与传播渠道,弘扬中国书学印学的传统精神,铸炼当代语境中的时代意义。
研究院的建设既是对先贤教育理想的致敬,亦是对“书法高等教育发源地”学术使命的接续。当前,中国美术学院正在浙江省委宣传部、省社科联的指导下,整合校内外学术力量,积极承接“中国书法大系”编纂任务和“书法大系数据库”建设,不断为新时代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供滋养,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传薪,以书印构建通人之学
未来,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将发挥中国美院攀登文艺高峰的领军作用和重大文化坐标的辐射作用,开展一系列传承中华文脉、描绘时代气象的艺术创作、研究和教学,筑就“中国艺术教育圣地”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胜地”;发挥中国艺术国美之路的引领作用,推进“汉字”“山水”“器道”“造园”等中华文化基因工程研究,以及中国书学、中国印学、中国画学、东方雕塑、东方造物等视觉国学研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深入实施中国书学印学传承与传播计划、中国文化视觉传播计划,构筑引领中国、影响世界的中国文化传播体系,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墙盘和乌程汉简
与浙江相关的历代书法作品
正如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介绍,“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将进一步强化三个研究方向的内涵建设,始终以加快、推进、引领书法学科发展为目标,通过对书学印学传统文化艺术的深入研究,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协同多学科拓展研究成果应用,为打造中国书学印学研究的高端平台,为书法篆刻学术研究深入推进、书法篆刻研究高端人才培养、中国书法篆刻自主话语体系建构、中国传统文化社会影响力、国际传播力提升、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文化产业繁荣、文旅融合发展提供坚实的学术保障。”
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师生团队所编纂书法篆刻系列专著
守正创新,接续先贤道统,活化历史文脉;
源流互质,返古开今,激发古典学术的真实义,创造将来文艺的新格局。
中国书学印学研究院的意义不止于学术——它见证着一所艺术院校如何以笔墨为舟,载渡中华文明的精神基因;更诠释着浙江这片土地,如何将“文化之邦”的传统转化为当代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当湘湖的晨雾漫过国学门的飞檐,研究院窗内的灯火与六十二年前南山教室的煤油灯遥相辉映,正照见国美人一直守护的同一份初心:让传统文化的薪火,永远炽热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