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创新设计学院 编辑:陈舒婷
来源:创新设计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5-14
作者:创新设计学院 编辑:陈舒婷 来源:创新设计学院 发表时间:2025-05-14
2025年5月14日上午,中国美术学院与杭州市余杭区政府在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举行2025首届“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同时开启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与余杭美术馆的战略合作。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韩绪,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伟俊,余杭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州良渚新城党工委书记曾宏,余杭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罗伟娟,杭州良渚新城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潘峰锋、沈何刚,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相关领导,以及杭州市余杭区和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师生代表出席仪式。签约仪式由创新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韩阔主持。
首届“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合作协议签约现场
韩绪、曾宏代表双方签订首届“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合作协议。孙旭东、倪伟俊见证签约。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与余杭美术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院长段卫斌、杭州良渚文化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代表双方签订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与余杭美术馆战略合作协议。孙旭东、韩绪、倪伟俊、曾宏见证签约。
中国美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讲话
孙旭东系统阐述了校地合作的战略意义与未来愿景。自2016年双方签署战略协议共建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以来,余杭区政府在办学空间、政策支持、资源整合等方面提供了全方位保障,助推设计学科这一国家级A+学科在良渚落地生根。良渚校区凭借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既承载五千年良渚文明的文化基因,又身处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产业集聚的前沿阵地,形成了艺术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天然沃土。创新设计学院作为首家入驻良渚的二级学院,通过构建“艺术+科技+商业”三位一体的跨学科体系,已发展成为校地协同创新的重要试验场,为双方深化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孙旭东指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艺科融合之先锋策源地的丰厚学术积淀和强大创新力量,更以此次签约为契机,依托良渚校区和余杭美术馆的地缘优势,充分利用全球化的艺术资源,联合余杭区的文化、科技和产业力量,共同打造“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学术品牌标杆,推动余杭美术馆成为数字艺术与创新设计的展示高地及中国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核心阵地。
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倪伟俊讲话
倪伟俊围绕深化校地合作、赋能区域发展提出了展望。他强调,此次双年展作为余杭美术馆的启幕首展,将依托良渚五千年的文明基因与余杭区数字文化产业的厚积薄发,构建历史文脉传承与前沿科技创新的深度对话。立足第三届良渚论坛的国际视野,汇聚全球艺术与科技领域的顶尖力量,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倪伟俊指出,余杭区与中国美术学院的合作已进入纵深阶段:自2021年良渚校区启用以来,中国美术学院不仅以艺术基因重塑区域文化生态,更通过输送数字艺术人才、构建“环美院产业带”、策划文化项目等实践,形成“政产学研”多维赋能的创新网络。此次以余杭美术馆为载体的战略合作,旨在以“艺术+科技”双引擎驱动产城人文融合,探索“以展兴产、产城融合”的发展路径。余杭区将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与资源配套,健全校地协同机制,为中国美术学院在良渚的深度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为高质量建设良渚文化大走廊贡献力量,携手打造校地合作的新样板。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和系列重要指示,展示中国艺术与科技融合的时代精神,推动艺术、科技与社会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一步助力文化和科技的深度融合,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2025年10月,首届“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将于余杭美术馆举办。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发起,中国美术学院、杭州市余杭区政府主办,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宣传部、杭州良渚新城管理委员会联合承办。
首届“中国·杭州艺术与科技国际双年展”将锚定“技术迭代中的生态重构”核心命题,汇聚全球的前沿创作力量,通过人工智能、生物演化、脑机接口、人机协作、混合现实技术等打造的先锋作品,构建技术哲学的多维对话——既以斯蒂格勒“第三持存”理论解码技术媒介对人类记忆的重构机制,又以批判性设计为棱镜,折射数字文明演进中的伦理之忧,共同探讨从“杭州样本”到“世界标杆”的路径,展开对未来生存图景的哲学叩问。“凝视·数字共生”“联结·具身交互”“猜想·生态重构”“宣言·哲学追问”四大核心版块,将呈现艺术与科技碰撞下的“新物种”与“新美学”,更以“技术代具性-人文主体性”的动态共演模型,为人类文明在技术狂潮中的存续开掘兼具算法理性与生命诗性的探索之路。
艺术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已成为驱动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命题。下一步,中国美术学院将与余杭区开展文化、艺术、科技、人才、产业各领域的全面合作,探寻艺术创作与科技创新的全新坐标,共同书写“艺术赋能城市、数字点亮未来”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