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5-14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时间:2024-05-14
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坚持把学校思政课建设放在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党对思政课建设的领导全面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加鲜明,思政课教师乐教善教、潜心育人的信心底气更足,广大青少年学生“四个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奋发昂扬,思政课发展环境和整体生态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建设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为内容支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力量根基,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党组)要把思政课建设摆上重要议程,各级各类学校要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中国美术学院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重要讲话精神,从学校艺术专业特色和学生心理思想特点出发,将思政和艺术相融通、理论和实践相融通、线下和线上相融通、学校和社会相融通,探索建设具有“国美味”的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第一时间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如何推进新形势下国美思政课建设展开思考。
在我们的历史传统当中,为天地立心与为生民立命的人文立场,贯通在历代的知识分子心中,而今日所对应的,首先也应当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习者们责无旁贷的人道抱负。5月11日,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召开,在中国当代教育思想上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他特别强调了人才培养中的思想性,当有旗帜鲜明、毫不含糊的价值立场。以更深刻地坚持马克思主义于教育事业的指导地位。我们才能透过时代的层层雾障,在世界文明的大潮激荡中获得教育与思想的主体性。于是,我们作为中国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教师,结合到自身的具体教育工作当中,专业上稍有不同,精神上需要结盟,需要建立起一些相对统一的认识,需要重构教学形态,将哲学思想与美术创造之间的壁垒,在深度凿通,为艺术道上求索的青年学子开启人生的新路径,新天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朱文信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成效,提出努力培养更多让党放心爱国奉献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的工作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学校近年来改革和发展的主旋律中,中国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从无到有,在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学科研究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将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站稳课堂,加强研究,专研教学,檫亮“星空下的思政课”教学品牌,培育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研究新的学术增长点,以研究破局,以学术立院,服务学校“双一流”建设人才培养目标,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翟志强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思政课面临新挑战,需展现新气象。我们要同步推进思政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并在艺术类院校的课堂中更生动地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挖掘这些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让学生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能够深刻理解思政课的内涵。确保未来的艺术家们具备坚定的政治立场、深厚的情怀、创新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邱涵
踔厉奋发 笃行不怠。思政课不仅仅是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引导,更是用生命影响生命,躬身入局,以身作则。作为一名中国美术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我更加深刻意识到立德树人不仅仅是传递党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德润人心;要在牢牢把握政治属性的同时,结合学校艺术专业特色,将艺术表达融入思政教学,致力于培养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陈珍
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内涵式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精神的切实举措。艺术院校为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文艺工作的人民性和文艺工作者的品德建设。切实加强艺术院校思政课建设,是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努力为人民创作优秀文艺作品的重要手段。从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实际出发,以贯彻执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为主线,着力探索在“大思政课”视域下艺术院校思政课的内涵式建设,科学分析艺术院校思政课教学特殊性,将思政课与艺术生专业特性有机结合,探索艺术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落地实践。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杜姣
作为一名思政人,从学生到老师,我一路见证着思政教育的发展与变化,思政学科建设、思政教育环境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新局面。这是百年来我们历史和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适应国家发展大势的需要。面向新时代,思政课肩负着更为重要的使命,这要求我们每一个思政教师不断的去丰富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情感培养目标的达成,主动的寻求跨学科的融合,真正推动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思琪
作为一名艺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我深刻认识到面对“新时代·新征程·新青年·新文艺”的历史变革,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是实现培养合格的人民艺术家的基本保障。作为思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守正创新,打通中国传统的、革命的、先进的文艺资源在思政课建设中的实际应用,使00后一代新青年真正通过思政课教学,热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刘震
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途径,以培育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作为思政教师,既要守好课堂,又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创新教学模式,迭代升级“星空下的思政课”。传承蔡元培先生“以美育代宗教”的社会理想和林风眠先生“为艺术战”的亚波罗精神,实现新时代青年学生的使命和担当。我们思政教师要努力探索思政教育和艺术教育深度融合的“国美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将思政教育嵌入灵魂、融入血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 李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