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讲坛

首页院长讲坛

院长讲坛

许江: 国美战疫 ——写在2020年4月8日校庆日

作者:许江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0-04-08

作者:许江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0-04-08

今天是中国美院建院九十二年纪念日。两年前,我们和广大校友一道,在北京、在杭州以盛大的展览,以洋洋洒洒三十九卷的《国美之路大典》,以春满校园的深情,隆重庆祝国美的九十大庆。两年过去,学校又有许多变化,在全国的“双万”建设中,我院十三个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连续两年的国美“铸金炼课”大展在全国引起重要反响,良渚校区正在紧张地建设之中,象山艺术公社素颜面世,之江青艺周等一系列重要文化活动揭开帷幕。青山绿水相蕴,文心艺品铸炼,中国美院稳步行进在持续发展的大路上。

新冠疫情让原是意象盎然的校园冷落了这个春天。河畔的樱花开否?象山周遭的桃园可曾桃夭桃笑?老师同学们宅在家中,关注着升升落落的疫情,也日日关怀着校苑家园。这场史无前例的疫病把一个“年”过成一场不断延续的居家隔离,一次无人置身其外的身体和心灵的磨砺,一个举国参与的自我思考和拯救的大事件。新冠疫情为我们庸常的生活突如其来地注入某种危机之时,也注入了一种生命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让我们突然照见人心,感受着某种史诗般的超越性力量。我们明明白白地看到一种生命珍重和舍身救难的力量,依靠这种力量,危机被改变,所有人的生活也被改变。这种“深刻性”深刻地铸炼了同此经历的每个人。多少白衣战士驰援武汉,舍命救难;多少医者国士预判这场举国围剿的策略和疫情揪心的警世;社区的义者凛然站立,组成延绵中华的“网格壁垒”;各级政府精心谋划着人流阻隔、物资调度、舆情回应、人心稳定。我们的共和国在庆祝自己的七十大庆之后,被以这种“骇人”的方式来验证国体的成熟、制度的力量、治理的效率,在疫情的风风雨雨中考验并感知着民族的意志和整体的承受力。

“疫病”是什么?这大概是疫情之中内心殊患的人们不尽追问的问题!在疫情汹涌的初期,这的确拷打过猝不及防的普世人心。这种变异的病毒让人们谈虎色变,自觉戴上口罩,深宅家中。有关它的难以捕捉的新情况和医学的新描述,都直接地造成社会和心理的震荡,人们前所未有地渴盼医学的发达,疫苗的诞生。即便在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今天,那种无症状的隐患依然令人揪心。而疫情的全球性传播,在欧美等经济、医疗强国的爆发,更让我们感到病毒的深重。

当此其时,认识疫病本身就是一剂宁心定志的重要良药。在疫苗创制出来之前,以人命为天,极尽可能地调动各种社会性措施,阻断疫病,保卫生命,变得尤其可贵。所以,疫病不仅仅是一场蔓延的传染病,更是一场关于人性和政治的考验。面对这样的考验,我们的国家充分调动全国的资源,集中优势的医疗力量,围阻合歼,封死疫毒。与此同时,全社会统一抗疫意志,协调公共反应,有效地消解心理和社会的不安,防止人心在漠视否认和过度反应之中挣扎,并有效地提倡复工、抓紧生产。在这些方面我们尤其看到了我们政体的能效和优势,也深深地感怀东方民族某种持续的忍耐、传统的克己从众以及不断地向善和优化的力量。

老师同学们,这是疫情为我们上的一场自识自省的大课。大疫当前,我们既要理性的声音,又需要人文的关怀。这既包括危机中的大爱无疆,仁心仁术,也包涵了各种反思:如何敬畏自然,如何重塑人与人的温情与博爱,如何磨砺自我整体的思想洞识,将一场公共卫生事件逆转为一个体制辨识和心灵提升的政治和精神事件,从而缔结起一个有内涵的道德、情感、意志的命运共同体。这既是东方族群的文化和道德使命,也是不断铸炼成长和成熟着的小康社会的价值规范。

老师同学们,正是本着这样的思考,这场疫情又成了我们生命中的人生大课。面对疫情的围困,我们曾经揪心;面对一再延缓的归期,我们曾经焦灼;面对手边工具和材料的单薄,我们曾经束手无策;面对陌生的线上教学、居家独处的上手练习,我们又如何渐渐地安心面对。这一场每一个人的磨砺,这一场每一日的困兽犹斗,既塑造了我们学术的独特的课程,也铸炼了我们生命的独有的春天。我们用最本然的眼光观摩自己的家居和亲人;用最简单的工具来描绘眼中所见,心中所想;我们还原初心,来重历一场视觉表达和革命。那天,看手机上传的“美院空投开箱”的短视频,心中五味杂陈。今日画材丰富,与半个世纪之前、我这一代人少年时相比,可谓天壤,此一喜。看到视频后同学和社会的点赞,心中一激。如许资材,有师者慎密,有社会襄助,蜡笔小新的欢曲又让人心一热。举目天下苍苍,俯首笔底莘莘。瘦铅精炭热画棒,彩颜丽色纹纸张,把居家的岁月付于自主学习,笔底春华,末了会是怎样一番风景呢?这又是一期。如是一喜、一激、一热、一期,伴教师们的隔空对话、悉心点评,若钟石枕流,感心励志,诚然人生殊课!

老师同学们,我们的国家,“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场战疫,铸炼了世所罕见的举国意志与坚强。我们的学校,校虽老校,其命生生不息。全体师生以各自的方式,谱写着这场至今还在进行着的国美战疫。八十二年前,1938年的四月,在武汉的黄鹤楼,田汉先生、倪贻德先生带领一批艺者,其中包括艺专青年,挥斥长笔,激扬热彩,仅用十多天,绘就巨型黄鹤楼壁画。一个月后,日军攻陷武汉,壁画尽毁。“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黄鹤楼壁画虽已不存,但那一代人的精神,同仇敌忾的气势,留在历史上,留铸国美传统的担当与学脉。今天,我们正在将对于此次战疫的举国意志的赞颂、对于抗疫英杰的讴歌置入我们的课程,置入我们的线上线下交织着的艺行思考和上手训练之中。也许,我们画的只是居家的某个场景,动手的只是橡皮泥的小小塑像,家里凡常毛线碎布的各类纫贴,但那里边满是疫情中的生活的真实记录,满是凡常日子中生命磨砺的原朴痕迹。唯其细小,唯其简朴,使它镌刻着我们生活和生命的真信息。爱惜和珍视这些小作品吧!那是我们传习的密码,那是我们本心的表达,那是我们每个人的“黄鹤楼壁画”。“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当回返校园之时,我们将以这些挂心的小作品汇入全校的“赞歌”。面对“庚子疫情你做了什么”的历史诘问,这些作品既是难忘追怀,又是我们坚强成长的见证。

老师同学们,开学的时间表正在酝酿之中,“陌上花开,当缓缓归矣。”这古老的东方祈愿用在今天会是怎样的呢?陌上之花,正是疫情的基本稳定。这既需要医学的判断,又需要全局的把控。那“缓缓之归”配上“当”字,作“可以”解,那是盼归似箭;作“应当”解,则是对持续警觉、周密布防的慎重和要求。东方的似水柔情,佳期梦想,铸炼成坚定的守望和力争,让我们恒心定力,钟期相会吧!

 

许江

2020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