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首页活动

活动

探寻红十三军足迹,创新实践教学路径: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赴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作者:李海艳   编辑:吴敏瑄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3-12-13

作者:李海艳   编辑:吴敏瑄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表时间:2023-12-13

为弘扬红色文化,探索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路径,更好地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由朱文信副院长(主持工作)、支部书记翟志强带队,于12月8日赴温州永嘉参观红十三军教育基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赓续红色根脉,追溯信仰之源

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怀着崇敬的心情参观了红十三军纪念馆、军部旧址和烈士纪念碑。岩头镇党委委员林雪川在红十三军教育基地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进行了一场生动的现场教学。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浙江本土建立的唯一列入中央军委正式序列的红军。在党的八七会议精神指导下,1930年5月,红十三军正式宣布成立。红十三军在浙南坚持斗争四年,活动遍及温州、台州、处州、金华地区的20余个县,历经大小战斗百余次,营连以上干部大部分牺牲。红十三军坚持在浙南广大农村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火种,为后来的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并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十三军精神:怀抱理想,敢为人先的求真精神;艰苦奋战,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为民奉献,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

“红色根脉”蕴含着党的初心使命,是我们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基因密码,是浙江在新时代两个先行建设中的精神之源、使命之源、力量之源。详尽的历史实物与文图资料让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从思想上得到洗礼,身处历史场所的地理空间拉近了教师们与浙江红色根脉的距离,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精神与伟大信念。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升级“星空下的思政课”

参观过程中,双方就红十三军精神的传播方式、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思政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根本课程,既要守好课堂,又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浙江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为课堂教学注入生动的内容,更为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模式,迭代升级“星空下的思政课”提供了现实路径,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中的守正创新的重要内容。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这要求思政课教师挖掘和吸收红色文化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精神。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这要求思政课老师创新教学模式,通过拓展和升级“星空下的思政课”,引导学生体悟浙江精神,赓续红色根脉。

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也是寻找艺术与思政在新时代融合的自新之道。红色文化是铸魂育人的精神动力,文艺同样是塑造人的重要方式。文艺不是大政之余,而是大政之始。中国美术学院历来重视精神的传递和对“新人”的培育。中国美术学院的前身即国立艺术院,一直有着一个伟大的抱负与启蒙传统,它体现为蔡元培先生 “以美育代宗教”的社会理想,也体现为林风眠先生“为艺术战”的亚波罗精神。在精神的传递中,中国美术学院坚守文艺是塑造民族精神的社会实践,通过文艺与育人结合来实现人性完整的亚波罗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凝聚民族意志,实现文艺为现代社会服务,文艺为现代的人服务的目的。中国美术学院在国家重大题材的创作、“以乡土为学院”、“无围墙的学院”、“国美作业”等一系列教育实践中将艺术与思政有机融合,坚持初心使命,追本溯源,立足社会,秉承文艺发展的守正创新之道,弘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传统。

 

传承红色精神,助力共同富裕

此次考察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参观了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红十三爱心社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由永嘉电力系统发起的红十三爱心社继承党的红船精神和红十三军精神,积极开展帮残助孤、扶贫济困、关爱留守儿童等公益活动,倡导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将公益的爱心足迹传播到全国。

大家还参观了枫林镇镬炉村和岩头镇丽水街。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镬炉村是浙江省第二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不断探索坚持党建引领、统战聚力、乡贤参与的方式,汇聚同心合力打造村美人和的“乡贤助乡兴”样板村。岩头镇丽水街历史久远,通过微改造、精提升的改造模式,打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重塑产业格局,寻找新时代共富路上古今、中西结合的方式。镬炉村和丽水街的发展为理解共同富裕提供了生动的案例。

参加考察的永嘉县领导有:永嘉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胡程远、县委宣传部部务成员和网信办副主任郑良、县委党校副校长金桥、县委宣传部党教科科长金淑微等。本次考察活动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主题党日活动方式,培育和创建党建品牌,筹备建立思政教学实践基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