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团队 阿那亚戏剧节官方推送 阅读:
发表时间:2024-07-15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团队 阿那亚戏剧节官方推送 发表时间:2024-07-15
2024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沙城
2024年6月18日至6月30日,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团队赴秦皇岛阿那亚参加“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开展驻地艺术创作。
2021年,诞生于“阿那亚戏剧节”的“候鸟300”首次以“候鸟”作喻,开创性地搭建起全新的跨界艺术展演平台和交流网络。它由青年导演刘畅、平面设计师朱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郑靖和戏剧“鬼才”陈明昊导演共同发起,每年在全国范围内,招募300名不同身份、不同背景、来自各地的创作者,共同展演、栖居和创作300小时。
本次“候鸟300”驻地艺术创作中,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共入选了13件涵盖团队创作、个人作品、艺术工坊、剧团表演、花车巡游等不同创作形式的艺术作品。在阿那亚的海边,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完成了主题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
与常规的驻地创作不同,“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项目的特点在于打破艺术的“墙”。在协作创作的300个小时里,来自全国的艺术家在完成作品的同时相互交流,探讨全新的合作可能性并持续输出。通过沟通交流,视觉艺术跟戏剧表演、音乐、舞蹈、诗歌等大艺术门类结合在一起,联合探索新的艺术呈现方式。持续参与“候鸟300”,也是师生践行中国美术学院近年来提倡的让艺术走出学院、走出工作室,与广大公众结合在一起的“无墙的学院”的直接表达。让艺术到更广泛的文化空间中去,“候鸟300”,持续发生。
01《星陨漫游指南》
《星陨漫游指南》合照
《星陨漫游指南》
海报团队:“7”
刘舸帆、林上通、应小亮、倪辰、熊子涵、袁若晨、陈怡颖
指导老师:郑靖
作品介绍:
七颗来自不同平行宇宙的星陨,坠落在阿那亚的海中、沙滩以及公路等附近,七个不同的地球人拾到了它们。与来自不同时空的星陨的接触中,他们和星陨产生了七条不同的故事线,留下了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与向往。
《星陨漫游指南》作品照
《星陨漫游指南》花车巡游
《星陨漫游指南》跨界联合创作
《海魄》
作者:刘舸帆
作品介绍:
云端垂下的鱼线勾中人间鱼饵,甩入海中,钓出一团海的魂魄
联合创作:
《海魄》刘舸帆 ×《ICE PIECE》重影剧场(图右)
《ICE PIECE》是以“冰”为主题的参与式行为表演作品。
在作品中,冰既是时间的倒影,又是空间的具象。随着冰的融化,我们将讨论人是通过什么彼此相连,又是经历了什么而逐渐分开。
《海魄》刘舸帆 ×《禁闭》象山剧社(图左)
《太阳底下没新事儿 - 一千零一夜》
“那是天上的星星吗?”
“不,那是亿万年前的目光。”
《遇见多维异石》
作者:林上通
作品介绍:
从宇宙大爆炸开始至今,大千世界就出现了无数个时空的可能性,在一颗陨石内部就可能瞥见宇宙精彩的一隅。在阿那亚海滩上,正捡到一颗来自多维宇宙的陨石,陨石的空洞内展现着多维宇宙的绚丽。
联合创作:
这次创作在完成装置本体的制作后,我希望装置可以和整个阿那亚社区相结合产生一些互动。装置本体设计时,它可以通过拾取周围的声音使得装置的内部灯光发生变化,在“漫游”的过程中和地方的大街小巷发生联系(图左)。同时,我将装置放在海滩边,观众也可以在陨石本体的仿石材的表面上画出每个观众心中的关于宇宙的符号,使得装置本体也能和阿那亚来往的观众发生联系(图右下为西安美术学院青年教师刘铁源绘制过程)。最后,装置和象山剧社的表演者进行互动,成为戏剧《太阳底下没新事儿 - 一千零一夜》(图右上)表演的一部分,使得其本体的意义再次延伸和发生变化。
《星梦》
作者:熊子涵
作品介绍:
注视着夜空中的流星雨时,你感受到的不仅是自然的壮丽,还有无尽的想象和情感。
作品试图捕捉这种奇妙的感觉,将流星雨的美与人类内心的梦想和渴望联系起来。通过抽象的形式和流动的线条,我希望观众能够感受到宇宙的神秘与无限,以及自己内心深处的追求和向往。
“星梦”是对自然美和人类精神的致敬,也是对梦想和希望的赞颂。
联合创作:
在“候鸟300”,与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从业者和受众交流,让我意识到艺术表现也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表达,自我输出的工具。身处其中,我深刻感受到戏剧和各种各样的媒介作为语言,能够跨越国界和文化差异,深刻触动每一个受众的内心。
我们团队的作品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剧社的艺术家们进行了在地二创,整场展演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致敬,更是对人类精神中不懈追求和向往的赞颂。随着表演的节奏,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情感共鸣的境界,每个人都能在这场展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梦”。
《陨落》
作者:应小亮
作品介绍:
数亿年后,太阳的能量消耗殆尽,世界一片漆黑,唯有雨燕尚未被即将毁灭的地球所困住,它们朝着宇宙中划过最亮的那颗流星迁徙过去,即使同伴的尸体不断坠落在陨石表面,它们也像崇拜神明一样执着于对生命未来去向的探索。
联合创作:
《陨落》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剧社联合演
《异世界探险号》
作者:陈怡颖
作品介绍:
这是一辆满载着母系陨石的探险车,它从遥远的外太星系出发,登陆到宇宙的各个角落,通过一辆辆探险车对不同星球进行信息采集与交流。这辆《异世界探险号》恰巧在“候鸟300”期间降落在了阿那亚.....
联合创作:
非常有幸能在“候鸟300”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剧社的小伙伴们一起创作全新的作品,剧社小伙伴们用他们的表演为我们的作品注入了情感与感情,肢体与行为的添加更是为我的探险车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异肢骑士》
作者:倪辰
作品介绍:
在阿那亚的海滩边,陨石坠落,将其驯服为异肢,成为本体的一部分,让宇宙不再遥远 …
联合创作:
《异肢骑士》在阿那亚的海滩边,陨石坠落,将其驯服为异肢,成为本体的一部分,让宇宙不再遥远,此次与《太阳底下没新事-一千零一夜》探讨了人类与自然、与宇宙互相规训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中,陨石不仅是力量的象征,更是连接地球与宇宙的桥梁。通过与陨石的融合,打破了人与宇宙之间的隔阂,剖析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展现了人类在探索未知领域时无尽的可能性。
《满载陨星爆裂的永恒》
作者:袁若晨
作品介绍:
“我”在阿那亚捡到一颗陨石,在装载过程中它突然发生爆裂并且定格在了散开的那一瞬间,从此“我”带着它四处旅行。
联合创作:
“我”带着定格在爆裂瞬间的陨石四处旅行的过程中,遇见了一艘漂流中的香蕉船并与之同行了一段路,对方将自己的“守护”装置赠予了“我”。(与西安美术学院联动)
在四处旅行的过程中“我”意外闯入了旅人的梦中,并见证了他们对信仰的选择,奇妙的感受令“我”惊奇于人类不管重来多少次,都有始终如一的勇气。(与戏剧联动)
2024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创作团队
02 《异星来客》
《异星来客》制作团队“九成九”
《异星来客》《异星来客》海报
团队:九成九
(杨仕聃、钟盈盈、周可、史函璐、钱映雪、杨廷娸、杜晓雯)
作品介绍:
我们以异星为背景,将部分的自我外化成为实在的“怪物”,在探索身体的空间性过程中,借助怪兽投射出身体的历史、当前与未来,在混淆的灵肉倒置中究竟谁才是怪兽的本体?
《异星来客》作品合照
《异星来客》花车巡游
03《星际漫语-异世界观察者》
《星际漫语-异世界观察者》
作者:尹宝、郭明童
作品介绍:
这件作品想表达的是一位异世界来客降落在阿那亚海滩,身体隐藏于“异世界”内部,漫步于海滩之上,观众会注视与观察着这位异世界来客,反过来同时他也在观察着阿那亚海滩-异世界的人们。
我们在星球内部打出光,“人”在星球内部,影子就会实时映射在视觉中,同时可以带动球在海滩上往前行进,是一次利用光与影的公共空间艺术创作。在傍晚或者凌晨天昏暗的时候,伴随着海风的吹拂与海浪的声音,一颗孤独的星球,一位孤独的来客,孤独的在静谧的海滩边行走着。
05《那些未知的》
《那些未知的》
团队:堡礁队
王人平、王子琪、焦瑞源、王溪悦
作品介绍:
作品以微观世界的视角对正在发生的生命进行探讨。
海滩上出现了一个正在培养未知生物的培养皿,当人们进入与其中生物进行互动,新的“繁殖”开始了。“新生物”走出场域后,其进化仍在继续...
05《可能的未来》
《可能的未来》
作者:丁奇胜
作品介绍:
数字化已深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物质世界渐渐消失殆尽。房间里的物品不再是真实的实体,而是由虚拟物品创作者精心打造的可视的可触碰的幻想。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被模糊,虚拟世界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物品的真实与否不再重要,关键在于体验。作为观察者的我们是否也同样被观察;作为创造者的我们是否也可以在作品中被定义为被创造物;真实的现实世界是否可以作为被创造的虚拟世界的一部分。通过这种设定,作品引发人们对现实、虚拟、自我存在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06《阿雷西博信息》
《阿雷西博信息》
作者:傅世杰
作品介绍:
阿那亚的沙滩上出现一个不明装置名为Arecibo(名字选用世界第二大的单镜面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望远镜,于1974年向距离地球25,000光年的球状星团M13发送了一串由1679个二进制数字组成的信号),该装置不停旋转带动滚轮在阿那亚的沙滩上拓印下神秘的符号文字,彷佛是在向外发送某种信号,向天外传达这里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召唤其他远方的候鸟到来。
07《拟象》
《拟象》
作者:吴佳馨
作品介绍:
作品创作多从材料出发,探索材料与本土文化以及创作者的个人经历之间的关联性。仔细审视自然事物和乡土建筑来构筑作品,在特殊和普通之间寻找一个中介物质性的可见空间。
作品将人类的呼吸与植物的进行二氧化碳储存与释放的能量转化并置在一起,使观者能够通过呼吸这一行为意识到植物的呼吸暗藏着生态环境可能被破坏的危险性,同时作品植入萨满神鼓的造型,意在探讨人们或许需要回溯到“万物有灵”的信仰之下审视自己的行为。
08《时间沙丘-时间量化装置》
《时间沙丘-时间量化装置》
作者:李建安
作品介绍:
希望以一种轻松的方式参与2024“候鸟300”,进行一场时间量化的试验。
制作了一台可移动沙漏器,坐在黄色塑料凳上在时间的沙城中穿行。
让时间在身后慢慢的流逝,或许是一条长长的沙砾痕迹,或许是一个小小的沙丘。
在整个沙滩上显的无迹可寻,就犹如时间在你身边的样子,不动声色却一直在。
09《在把你带来的大海中》
《在把你带来的大海中》
作者:谢俊义
作品介绍:
利用大海自身海浪起落结合光进行创作,伴随光浪拍打,在沙滩显现一首关于大海的诗歌,随着海浪褪去隐匿于黑暗之中,循环往复。
10 《乘风》
《乘风》
作者:陈芷豪
作品介绍:
一个与风互动的装置,在失重般的起伏之间,企图乘风而上。
11郑闻卿《沨沨》
《沨沨》
作品类型:声音装置
作者:郑闻卿
作品介绍:
此刻的风声,此处的水声,属于你。
艺术工作坊
12《Keep Turning - “反重力”热玻璃社群计划》
中国美术学院“Keep Turning反重力”CAA热玻璃社群计划
中国美术学院“Keep Turning反重力”CAA热玻璃社群计划首次将热玻璃的工作形式移至户外沙滩,于2024阿那亚戏剧节上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工作坊体验活动。
此次活动由热玻璃剧和体验两部分组成,在“反重力”主题的热玻璃剧部分,团队利用玻璃吹制和热塑技术,以表演的形式展示“反重力”控制过程。表演不仅展现了操作者对于玻璃料的掌握与控制,还通过视觉化呈现阿那亚当地海洋生物从生到熟的转变过程,引发观众对某些不可逆事实背后深层意义的思考。这种独特的表现形式不仅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更使他们深刻感受到艺术与自然之间的紧密联系。体验部分则将观众直接带入与玻璃材料对话的互动中。参与者可以亲身体验玻璃吹制和热塑的过程,感受玻璃料-温度-重力之间的紧密关系,更注意了“Keep Turning”的重要性,领悟手工艺术的独特魅力。
对于国美玻璃工作室来说,这整整300个小时过程是一次突破性的跨界尝试,不仅是艺术走入社群的一次展示,还是一次与群众的深度互动,更促进了当代玻璃艺术的传播和推广。这一次,“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的沙滩成为了教学现场,团队完成剧目表演和体验部分后,团长郑闻卿引导学生在特定的自然场域中激发灵感去大胆表达,与其他团队产生碰撞并进行了共创。在活动中,学生遭遇与校园非常不同的环境、人、事、物,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玻璃艺术工作坊现场图
此次工作坊体验火爆全场,在官方预约APP开放的短时间内名额一抢而空,现场额外增加1倍的名额仍无法满足现场的需求,热玻璃工作坊如一匹黑马奔驰在“候鸟300”的沙滩上。
玻璃艺术工作坊体验者
玻璃艺术工作坊共创
此次活动体验者涉及面广,有中央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北京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徐春妮,阿那亚戏剧节艺术策划、戏剧人刘畅,“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发起人之一郑靖,阿那亚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周蒙和陈子依,阿那亚业主高小爱夫妇,国内外艺术家们,多民族游客等。大家纷纷在体验群里秀成品,留言,表达喜悦的感受。
我们共同在日出、夜晚、海上、沙滩进行了联合艺术创作,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共创项目有南京大学——海边的旅人、悦纳——半束玫瑰、巫五——潮语、西安美术学院——Boom!
象山剧社
象山剧社
成立于2002年,坐落于杭州象山,以此为名。中国美术学院象山剧社逐年在独立性、专业性等方面靠近专业剧团的品质与意识,由在校学生担任戏剧创作演出与剧团运营的各项工作。以当代艺术视角不断探索校园戏剧、学生戏剧的可能性。发展学院专业与思维结构的特点,尊重经典学习,并鼓励实验、跨媒介与时代思辨。
本次“候鸟300”,象山剧社携剧《禁闭》以及衍生剧《太阳底下没新事儿》在地进行表演。同时,象山剧社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空间艺术系《星陨漫游指南》团队、作品《星际漫语—异世界观察者》和来自西安美术学院的《香蕉YOU CAN BE COOL》团队,联合创作了新的戏剧表演。
参加本次阿那亚戏剧节“候鸟300”的剧社成员:
陈思彤 高 郡 陈 哲
王慧乐 张飞扬 吕墨涵
樊可欣 王超然 龚小涴
《禁闭》剧照
剧目介绍:
一个没有刑具的地狱,一个举止怪异的听差,还有三个各怀鬼胎的罪人。煤气中毒的文员伊内丝,感染肺炎的贵妇艾丝黛尔,身中十二枪而死的报社编辑加尔散,三个看似毫无关联的人在地狱相聚,却渐渐发现他们被安排在同一个空间内似乎也并非巧合……每个人都在与彼此的相处中备受折磨却永远都无法逃离这个循环的怪圈,就像旋转木马一样,永无止境地轮回追逐……
《太阳底下没新事儿》剧照
剧目介绍:
日出伴日落,将来的事会变成过去的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
我想,要想成为一个故事的讲述者要过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生活。
“选择生活”
我知道,知道要活着,就要持续制造一些羁绊,持续着一些救赎,抓住救命的稻草。
我知道,你也踌躇的面对生命的无解,海浪的汹涌,发皱的日子,发烫的眉头。身体的痛、麻醉之后的清醒。我知道,时间的弹性太大,有时候又漫长的可怕,而一切都是一下子发生,我们都没准备就啪的扔在路上,目光所及是看不到尽头的路。我祝福你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再经历一次诞生,说起来有些像是放屁,就是明天,祝你能在那条大路上框框的走。
大厦将倾,我们都是被风吹散的一地鸡毛,但我留了一片空地让我们一起降落,去耳鬓厮磨我们的故事:那些悬而未决的,即将发生的,正在发生的故事。
象山剧社合创剧剧照
象山剧社与《星陨漫游指南》成员合照
《星际漫语-异世界观察者》、《香蕉YOU CAN BE COOL》、“7”《星陨漫游指南》与象山剧社合创剧
合作剧剧目介绍:
“这是星星吗...
这不是星星,是我亿万年前的目光,你很喜欢星星吗?
“星星哪会如此?那是更加闪耀,更加美丽,更加崇高的快乐!”
“快乐就是痛苦,痛苦就是快乐 渴望就是漠视 厌恶就是喜爱 你的情绪不取决于你 取决于我们,消除阶级种族差异,建立无差别的美丽世界,我要摘除你多余的情感器官...”
“于是我跪向一截朽木,万籁俱寂。”
“你还有一次重新选择的机会”
“我还会做出一样的选择”
太阳底下没有新事儿,但你看,月亮升起来了,我们可以一起做梦...
剧目简介:
这是一个发生在太阳落下月亮升起之后的故事, 月亮落下,女孩做了一个长梦,她掉入了这样一个异托邦...
七颗陨石落下,他们都曾在天空中。 此刻它们在“她”的梦中、在一个交错的时空里与女孩对话, 有关于爱与欲望、规训与异化、信仰与选择。 最后女孩回到了太阳落下月亮升起的地方, 在白昼与黑夜交替时,她喊着:
明天会好吗?
会好的,
真的。
太阳升起来了,天亮了,“她”要睡了。
日出伴随着日落,将来的事会变成过去的事,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