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专业基础教学部 编辑:陈舒婷 来源:专业基础教学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4-11-18
作者:专业基础教学部 编辑:陈舒婷 来源:专业基础教学部 发表时间:2024-11-18
2024年11月18日,“基础再设计——2024基础设计教育国际会议暨实验教学展”在中国美术学院良渚校区开幕。本次活动由浙江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中国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承办。
会议现场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金一斌、副院长韩绪,鲁迅美术学院副院长赵璐,中国美术学院原副院长、资深教授宋建明,以及来自美国凯斯西储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日本武藏野美术大学、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同济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广州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的各位专家教授,中国美术学院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负责人,专业基础教学部全体班子和教师,来自全国30余所兄弟院校共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李轶军主持。
启幕仪式
金一斌、韩绪、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Helena HyvÖnen、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主任李沐五位主办方代表和同学们共同抛入象征“设计十问”的小球,以此揭开本次活动的序幕。韩绪、Helena HyvÖnen、李沐分别作为主办方、学术专家和承办方代表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设计学科建设委员会主任韩绪
韩绪教授代表设计学学科建设委员会对专业基础教学部发起本次活动表示肯定和感谢。他强调了基础的重要性,基础的设定和改革源于对全局的重新判断,并提出两个关键问题:“为什么要改”和“怎么样改”,寄望把“基础再设计”从大问题和小问题两层次充分讨论、论证。同时,他对与会专家和嘉宾表示感谢,期待通过深入讨论和无私分享,探索中国设计教育的新基础的基本模式与面貌,共同为中国设计教育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Helena HyvÖnen
Helena Hyvönen教授认为,设计基础教育的研讨是必要的。她认为,设计教育需要帮助学生在信息过载的环境中找到重要的、核心的知识,并创造空间让学生可以自由学习、犯错、创新。她提醒我们应以学生的未来为导向、以设计思维为导向,重新审视和设计基础教育,引导学生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打下坚实的基础,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潜力。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教学部主任李沐
李沐教授回顾了艺术教育中基础何为、何为基础的探讨和演变。他提到,在AI时代,艺术教育更需注重认知训练与创新创造。基础教育应打破传统树状结构,形成更灵活多元的块茎结构,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他感谢国内外专家参与基础教学研讨论证,并期待大家提出宝贵意见,以优化课程设计,提升设计学科人才培养的科学性与时代性。
学术论坛
以学生为中心是中国美术学院基础设计教育的立足点。本次活动中,基础部召集同学们积极提出设计相关的问题,并最终汇聚成“设计十问”。这些问题也得到了17位学术专家的回应,他们围绕本次会议主题“基础再设计”依次作主题发言。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督导吴小华和专业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李轶军担任论坛学术主持。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教育部设计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建明,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督导吴小华,创新设计学院院长、浙江省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段卫斌分别作论坛小结。
中国美术学院资深教授、教育部设计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宋建明
18日论坛上,宋建明教授表达了对主办方邀请的感谢,并对在场年轻听众和外国专家的坚持求知表示感动。随后,他感叹设计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并分享了多位国内外专家的精彩观点,包括设计教育启蒙理念、形态学探讨、设计教育学本质的强调等。他还提到国内院校在设计教育方面的探索,赞扬了各位专家的独到见解和实践经验。针对多位专家谈及的人工智能,宋建明教授特别强调在AI时代,情怀和人文的可贵性。最后,宋建明教授以“本科不牢,地动山摇”强调本科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希望基础部的老师们能成为教育领域的压舱石。
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督导吴小华
19日论坛上,吴小华教授回顾了中国美术学院设计基础教育的全过程,并感慨到从美术设计到现代设计,再到未来的数字设计之下的设计复杂性与时代性。随后,他主持并分享了多位专家的观点,包括设计的根源在于文化中创造力的培养、设计核心离不开造型基础的体现、设计需要好奇心、设计作为交叉学科的形态学等。最后,吴小华老师邀请更多来自国内外综合性院校老师来校交流学习,探讨基础设计教育的新未来。
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院长段卫斌
段卫斌教授在19日论坛上回顾了中国美术学院创新设计学院基础课的设立背景,并介绍了创新设计学院将文科生、理科生和艺科生“混养”的人才培养模式。他指出设计基础教育中存在的技法、思辨、能力之侧重争论。随后,他分享了多位专家的观点,包括文化创造力、设计基础教育的重要性、设计思维的新认知、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等。同时,他也强调设计基础并非解决所有设计问题,而是从培养未来的设计架构师角度拓深思考。
教学论证会
11月19日下午,基础设计教学论证会在实验教学展展厅中央举办。参加本次论证会的特邀嘉宾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设计创新教授Ashley Hall,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Helena HyvÖnen、特聘教授Tapani HyvÖnen,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澳门科技大学特聘教授王雪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邱松,同济大学长聘特聘教授辛向阳,四川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吕曦,广州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涂渊、湾区创新学院院长助理何夏昀,西安美术学院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张犁,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基础教育学院副院长路家明,湖北美术学院设计基础部系主任代磊,以及中国美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唐珊和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全体教师。会议推选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方海为教学论证会召集人。
教学论证会现场
专业基础教学部副主任李轶军介绍了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设计分部在良渚校区开展教学以来,办学理念、教学结构、课程设置上的整体情况;胡晓东、刘莎、叶维亮、毛雪和高嵬五位老师分别介绍了《造型基础(身体)》《形式基础(格物)》《形式基础(语境)》《形式基础(构成)》《形式基础(运动)》的课程概况和作业案例。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方海
教学论证会召集人方海教授总结发言。他认为,基础设计的教学改革要不断进化、聚焦和提纯,要回答基础设计的共性问题,并持续拷问改革的真正原因与目标。所有教员要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持续学习。教学成果要对标大师大作,教学思想要树立如包豪斯学派一样远大的目标,成为影响世界的思想。
与会专家在听取教学组汇报后,对基础设计在本轮教学改革中的时代性、创新性、实验性等多维度给予了充分肯定,也分别对课程链接续关系、课程内容等提出各自宝贵的建设性意见,并给予了专家论证意见。
实验教学展
本展览以“宽口径,厚基础”的教育理念为核心,通过“格物致感知”的深刻内涵,展示了中国美术学院在基础设计教育创新方面的实践成果。展览聚焦一年级的课程体系,从造型基础、形式基础到人文基础,构建起包豪斯设计体系与中国本土特色融合的教学框架。
展览现场
展览以造型基础课程为起点,探索身体感知与设计直觉的结合,通过形态、空间与结构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的直观认知。形式基础课程贯穿格物与构成,强调对材料与结构的解构与重构,提升学生设计敏感度及创造力;同时结合语境与运动模块,引导学生从动态变化中重新理解人与物的关系。人文基础课程通过通识教育与田野实践的结合,赋予学生宽广视野与人文情怀,连接设计与社会现实。
学生作品
展出的学生作品涵盖身体感知、形式美学及文化内涵的多元探索,从感知世界的直观体验到数字化表达的创新转译,充分体现了“格物致感知”在基础设计教育中的重要意义。展览不仅展示了课程的教学成果,更启发公众重新认识基础设计教育在推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价值,共同探索设计的未来可能性。
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