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

首页活动

活动

造图叙语 ——2025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系列活动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

作者:   编辑: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4-02

作者:   编辑: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4-02

4月2日,由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主办,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东方设计研究院承办的“造图叙语——国际纹样创意设计邀请展”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开幕。

2b75d772680979269be3b0c421262a6e4aca36f0

开幕式现场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与嘉宾有: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中国纺织工业联合协会副会长杨兆华,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纪晓峰,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海燕,杭州临平家纺协会会长、杭州众望布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林山,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原校长、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海伦娜·休沃宁(Helena Hyvönen),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染织专业主任桥本圭也,设计师、YURI HIMURO纺织品牌创始人冰室友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玺增,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康,帕森斯设计学院原院长、Nike原创意总监西蒙·柯林斯(Simon Collins),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艺术家周周、夏乔伊,临平家纺协会秘书长王敏红,杭州艾可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项舒文,浙江华尔泰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博华,浙江英诺威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惠贤,杭州凡邦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建伟,品物流形PINWU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乔瓦纳·张(Jovana Zhang),以及中国美术学院相关教学单位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等。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党委书记李昭主持开幕式。

5d1a5dfa4c60fda5e75c475fa16af7bc1588d653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傅巧玲讲话

傅巧玲指出,纹样艺术记录着中华文明的诗性逻辑与美学精神,表达着人文传统最精妙的视觉呈现。纹样作为最古老的书写系统,不仅是装饰,更是传统文化的认知图示,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诗意叙事,如今更作为东方美学的鲜明符号走向世界舞台。“纹”与“文”同源共生,都是“文以载道”的象征和“观物取象”的智慧结晶。她强调,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扮演着传统文化的守脉人,更践行着现代叙事开新者的理想。当今数字人文技术为纹样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开辟出新的文化叙事路径。期望与会者们共同以纹为舟,以图为桥,在“一带一路”的文化版图上,书写东方美学新的篇章,在传统与现代的永恒对话中,不断探索纹样艺术的无尽可能。

702bd56b58447e0fd6e5b1433c6a5aa471fa8295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协会副会长杨兆华讲话

杨兆华表示,纹样作为纺织品的灵魂,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魅力。纹样不仅记录了社会审美的演变,也映照着时代精神的更迭。在全球化进程加速、国风国潮崛起的当下,纹样创新正助推着中国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他指出,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系列活动立足国际视野,搭建全球设计师交流、展示与合作的平台,不仅激发设计创意的无限可能,也推动传统纹样与现代智造的深度融合,引领纺织行业迈向更高水平。此次“造图叙语”活动,正是一次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交融中展开的探索,让设计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技术与艺术的桥梁。在参展艺术家的作品中,他深刻感受到纹样所承载的美学价值与工艺智慧,以及那份沉淀于时间中的文化记忆与匠心温度。

da35d22993da0f501dabc8b19dded4af32f00850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纪晓峰讲话

纪晓峰认为,纹样具有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哲学思辨,贯穿着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脉络。中国美术学院作为学术前沿的研究教学型大学,始终致力于民族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以社会美育为己任,积极探索纹样设计的文化价值与社会意义。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在行业研究、设计推广及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深厚积淀。2025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共同推动纹样设计在全球语境下的创新突破,大赛将继续探索纹样与现代设计、产业品牌的深度融合,在“制造—创造—智造”的演进中,赋予纹样新的语言与形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eb737b9e72fd93d44615803ecf289985429e5b46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海燕致辞

作为国际纹样创意设计大赛的发起人,吴海燕回顾了大赛创办的初心与意义。她强调,中国传统纹样自成体系,从原形到图案到纹样,从写生到创意再到风格,不同的地域、文化要素、自然资源,使纹样在不同材料上千变万化。而在智能制造迅速普及的当下,技术为纹样设计提供了强大支撑,但真正赋予纹样生命力的是其中承载的文化思想和人文关怀。她指出,中国美术学院作为纹样设计教育的先锋者,长期致力于将文化叙事与现代科技融合,培养具备创新思维的高层次设计人才。期望此次活动能继续讲好中国故事,纹样艺术在设计教育领域开启新篇章、新叙事、新开端、新发展。

214ede44e340db6a9b3193e773908038ec1e94e7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郎青宣布获奖名单

郎青作为本次活动总策划人揭晓获奖名单。大赛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国内外众多院校师生和设计师积极参与,充分展现了纹样设计领域的创新活力。由国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团,秉持专业、公正的原则,对入围作品进行了严格评审,从主题深度、原创性、创意呈现的完整性以及技术与艺术的融合等维度进行综合考量。最终产生最佳概念创意奖2名、最佳应用奖3名、优秀奖5名和入围奖15名。本次评审不仅体现了大赛追求卓越的理念,也激励更多设计师突破创新边界,推动纹样创意迈向更高水平,助力行业发展。

cd025e65c132d1a66c54312ba6cefbecc4fa1472

傅巧玲(左一)、吴海燕(右一)为获得“最佳概念创意奖”的选手们颁奖

a3c1b8928d405d99ae34a7d9a281eac3b288f953

杨兆华(左一)、纪晓峰(右一)为获得“最佳应用奖”的选手们颁奖

ba570aaa2a711b1df4daea22af9b8dab34deba25

凌雅丽(左一)、杨林山(右一)为获得“优秀奖”的选手们颁奖

 

造图叙语:2025国际纹样文化解读研究会

 

本次研讨会以“染织设计教育的当代转向”为主题,特邀六位国内外知名专家与学者进行学术交流与专题演讲,共同探讨染织教育的当前议题与未来发展趋势。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教授姜图图主持。

d27595dc1b80f96d8464c2e634cb5bb5e07a93e8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教授姜图图主持研讨会

1281003846a4c943ee824fc15233c009e2650470

东京艺术大学工艺科染织专业主任 桥本圭也

桥本圭也以“东京艺术大学染织设计教育的当代转向”为题, 以自身三十年来在东京艺术大学染织专业教学实践为基础,介绍了东京艺术大学染织设计教育的理念与特色。他强调,工艺教育不仅是技法的传授,更应注重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创造力与空间表现力,还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艺术素养,尤其关注灵感与创意的表达。东京艺术大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与自主探索的能力,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与表达边界。他寄语年轻设计者们,要珍惜并传承传统技艺,同时积极探索当代染织设计新的表达方式。

f808c1aa843205d480ff9e127bf16ffce4aac0b3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兼党委副书记 郎青

郎青以“染织设计教育的当代转型——创新和重构”为题, 阐述了中国染织设计教育的历史脉络与当代转型之路。她将染织设计教育发展归纳为五个阶段:从晚清民国时期引入西方工业体系,到蔡元培“美育代宗教”理念推动下的现代艺术教育兴起,再到改革开放后“平面、立体、色彩”三大构成理念的融合,以及21世纪以来跨学科与智能化发展的趋势,每个阶段都折射出时代背景下教育的革新与进步。目前染织设计教育面临着技术创新与文化传承的双重挑战,尤其是人工智能和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染织教育急需重新定位与转型。在推进技术革新的同时,大家也需重视艺术的人文价值、审美性和创造性,避免设计作品的“快餐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创意思维,保障设计的文化深度与情感温度。

ea01454110e33ceabf72d47c1d4f5bbe7d0d0c23

设计师、YURI HIMURO纺织品牌创始人 冰室友里

冰室友里以'纺织品设计中的互动图案 "为题,分享了她的设计历程与创作理念。她以提花织造为主要技法,创作出充满互动性与趣味性的纺织作品。她鼓励客户参与纺织品的二次创作过程,亲手剪裁纱线,创造出独特且无法复制的艺术效果,让客户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到设计的乐趣。冰室友里还分享了她在日本与芬兰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经历与心得:日本的教育强调手工技艺和精益求精的精神;而芬兰的教育则更注重设计过程中的计划性、逻辑性以及跨领域沟通的重要性。这种跨文化背景的融合,使她的设计既具备东方细腻的艺术表现力,又拥有西方逻辑严谨的设计思维。

97da28f766b910e5f3d61b534c7f2f202924bdd5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霍康

霍康以“守界与破界——染织艺术设计的教学重构与实践 ”为题,结合广州美术学院染织专业的教学实践,深入探讨了目前染织教育面临的困境与突破路径。他指出,“守界”意在坚持染织专业的文化内核与观念,强调纹样符号的文化转译和手工技艺的深度解码,而“破界”则指在深刻理解专业本质规律的基础上,积极跨越传统边界,推动新材料、新技术与跨媒体的融合创新。他强调实践教学和市场需求的重要性,鼓励染织教育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培养学生的跨界思维和市场敏锐度。他寄语未来:“经线锚定5000年的文明基因,纬线编织智能时代的新物种。”

b1bc3951efa563dd4f3b30e4b663a8f7b20a4902

帕森斯设计学院前院长、Nike前创意总监  西蒙·柯林斯(Simon Collins)

西蒙·柯林斯(Simon Collins)以“将激 情融入图案”为题,强调优秀的设计离不开设计师发自内心的热爱与激 情。伟大的设计不只是遵循传统或模仿经典,而是需要大胆融入个人的热情与独特见解。尽管AI与数字技术在当下备受关注,但它们只是辅助工具,设计的核心价值仍取决于创作者本身的创意与热情。他鼓励年轻设计师拥抱自身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体验,走出固有圈子,与不同领域的人士互动交流,从街头潮流、装置艺术甚至数学图案中获取灵感,拓展设计思维的边界。

3656d96097a5babe01854eec9370ff453bee9e7d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贾玺增

贾玺增以“前瞻与实用——当代纺织服饰教育的二种维度”为题, 首先区分了艺术家与设计师的角色,强调设计师要始终以服务受众为核心,关注作品的实用价值与互动性。前瞻性意味着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探索,品牌叙事是当代时尚产业竞争的重要壁垒。他通过具体品牌案例,详细分析了如何将丰富的文化元素与文本系统整合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中,实现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双赢。他指出,时尚产业在繁荣中伴随风险,年轻设计师应怀敬畏之心,深入了解市场规律,专注品牌叙事与创意设计,使未来的纺织服饰设计既富有前瞻性又不失实用性。

 

圆桌论坛A:图案叙事与艺术身份重构

 

42a696c4d598874029db86145676567703fb48df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贾玺增,艺术家夏乔伊,艺术家周周

贾玺增以品牌叙事入手,阐述了图案叙事在品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情感纽带的有效性。他指出,优秀的叙事设计能够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呼吁设计师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故事为魂。夏乔伊关注身份认同与文化记忆,强调个人创作中的地域性表达。他通过融合纺织材料与拓片技艺,创造出既充满当代感又蕴含历史厚度的作品,以此回应全球化背景下人们对自身文化归属感的复杂心理。周周从自己的创作实践出发,分享了通过刺绣媒介实现图案叙事的探索。她的作品富有戏剧性视觉语言,既展现了图案叙事的多样性,也揭示了艺术身份在媒介转换中的重构与拓展。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阿萨杜尔·马克洛夫 (Assadour Markarov) ,设计师 YURI HIMURO纺织品牌创始人冰室友里 ,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原校长、芬兰阿尔托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原院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海伦娜·休沃宁 (Helena Hyvönen)

阿萨杜尔·马克洛夫(Assadour Markarov)认为叙事是艺术家创作的基础。他强调了汉字在创作中的抽象性,认为汉字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符号,本身即是最早的抽象艺术形式。冰室友里则着重讨论了观众体验在图案叙事中的作用。她认为,艺术身份不仅是个体的表达,更是与受众互动、共同建构的结果。海伦娜·休沃宁(Helena Hyvönen)主张艺术教育应通过“玩”激发创意,支持学生从本土文化中挖掘个人风格,鼓励年轻设计师直面不确定性,以自我探索来定义身份。叙事的多样性,也揭示了艺术身份在媒介转换中的重构与拓展。

 

圆桌论坛B:纺织艺术与新商业场景

 

7711f4f0afd05be4f07bfc6b31fcf745e68d10a3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霍康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海燕

霍康指出,纺织产业在艺术性与商业性的探索中展现出大胆创新和务实并重的特点。设计教育应加强与产业的深度对接,培养兼具艺术素养与市场意识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新商业场景的发展需求。吴海燕认为,品牌在应对消费环境变化时,应坚持“艺术引领设计,设计引领生活”的原则,她强调教育的核心仍是“传统活化”与东方范式的传承,需培养兼具艺术敏感与市场洞察的创新型人才。

品物流形PINWU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乔瓦纳·张 (Jovana Zhang) ,帕森斯设计学院原院长Nike原创意总监西蒙·柯林斯 (Simon Collins) ,MIAORAN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客座教授苗苒

乔瓦纳·张(Jovana Zhang)提出,通过解构传统手工艺,可以实现当代设计的创新转化。她主张“材料思维”与实验性探索,认为纺织艺术的商业价值在于搭建过去与未来的桥梁,推动技术与文化的跨界融合。西蒙·柯林斯(Simon Collins)主张设计的普世性,鼓励年轻设计师立足全球视野,聚焦创意本身的国际共鸣。他认为中国品牌的优势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并表达了对未来更多中国品牌进入国际市场的期待。苗苒从供应链角度切入,指出中国服装纺织供应链亟需提升如工匠精神的“软实力”,以匹配国际高端市场对精细化工艺的严格要求。他建议年轻设计师明确自身定位,细分擅长领域,以扎实的专业实力在充满挑战的商业环境中脱颖而出。

 

学术总结

 

a4797ff60604aaca4defd24543233c21a6e24962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凌雅丽作总结发言

凌雅丽表示,学院需要抓住当前浙江省产业转型的机遇,将自身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以此形成学院特有的竞争优势。她提出了学院未来发展的三个核心方向:时尚设计、时尚管理、时尚传播,以东方设计研究与图案文化为基础,跨越传统专业边界,拓展设计应用的可能性。她寄语同学们,以艺术的极致追求为目标,用精确的设计语言表达自我,在无序中寻找秩序,实现学院和个人的发展。

6f9225334de0024a1a89eb75a4a6036157799da2

嘉宾合影

纹样之美,不仅凝聚着过去,也引领着未来。此次“造图叙语”国际纹样文化解读研讨会,以东西方的深度对话、传统与现代的跨界融合,通过纹样感知世界、感受生活、表达情境、传递温度,从东方哲思解读纹样在全球语境中的文化认同与表达,从设计教育解读“意匠经营”的育人思维模式,从文化根源到创新应用,从艺术教育到商业落地,各领域专家与设计师汇聚智慧,共同探讨纹样叙事的新路径、新视野。正如傅巧玲副书记所言:“以纹为舟,以图为桥”,愿我们在东方美学的传承与开拓中,不断前行,开启纹样设计的新时代。

2673afd5fe082a9fe03e829f6e71c0afc35d040c

bb7dcd55394f1f4d293b1fb6bbbf2cb84e0731dc

e62a147442b57c7aea57c1b0860bdd0375e1ebfa

887d91116a3f9a87959912bc3c0e245da4331b64

27d994d43ecad54f5d94c3eb8d277ad2adb67c37

09c887a291b41b06c3a1a711983d4f749da7781c

bb2794d66684b5b14399dfd3cc3692ebce189a98

aef3de70fe644541e7b3b6f497eed8ef4c7dde65

c07c4e94cc1f94637b1cf3c791b6269e1270266b

据悉,“造图叙语——国际纹样创意设计邀请展”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一楼一号厅与多功能厅展出,将持续至5月8日。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

2025年4月2日-5月8日

展览地点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一楼一号厅与多功能厅

主办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

承办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中国美术学院东方设计研究院

艺术总监

吴海燕

总策展人 

郎青

展览监制

张春艳

策展人

李晟曌、黄思文、姜图图

参展艺术家 

毕蓉蓉、冰室友里、陈安琪、丹尼尔·杜瓦 & 格雷戈里·吉奎尔、高翔、格雷森·佩里、郭培、黄思文、姜图图、郎青、李新园、柳盈川、宁克·泰纳格尔、上原利丸、王小丁、吴海燕、西蒙娜·波斯特、夏乔伊、周周

活动顾问

李昭、凌雅丽

项目负责

黄思文

研讨会召集

王小丁

项目协调

吴凡蕊、李新园、杨欢、赵佳蓉、柳盈川

视觉设计

罗博怀

空间设计

李佳璐

特邀编辑

王世桦

文本翻译

柯志琳、陈丹

校对

王世桦、赵佳蓉

行政统筹

李浪浪、倪玲、雷姝、祁泽宇、李晓和、古蕾、苑玮鑫 、杨琦睿

空间统筹

胡佳、沈国洋

媒体宣发

刘一蓝、邹萍 、郑一凡

影像记录

美澍传媒文化(杭州)有限公司

外联翻译

聂子涵、曾斯琴

设计助理

陈思、尧夕芮、肖鹏翔

展览搭建

容德美大

视觉制作

杭州迷墙展览展示 

四摄(杭州)文化创意有限公司 

设备支持

杭州禧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展品运输

中展联合(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上海特锐艺术展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弘川(北京)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特别鸣谢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NAFI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

天线空间

千高原艺术空间

工作室画廊

北京玫瑰坊时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陈正国、栾倩、汪培、王岩、王志鹏、辛浩鹰、周冰慧、周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