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童戈辛、余厚涵 、熊峻苓、任笑宇 编辑:陈舒婷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5-04
作者:童戈辛、余厚涵 、熊峻苓、任笑宇 编辑:陈舒婷 来源: 发表时间:2025-05-04
百年前,五四的火炬点燃了民族的觉醒;百年后,艺术的薪火仍在炽热传递。从国立艺术院的创立到今日中国美术学院的蓬勃发展,一代代青年以画笔为剑、以创意为矛,在革命与艺术的征程中镌刻下不朽的篇章。曾经他们为民族存亡呐喊,今日我们为时代创作而战。让我们回溯历史的光影,致敬那些以艺术为信仰的先锋,也见证新时代青年如何以创意续写五四精神,让艺术之火生生不息。
1928年,时任大学院院长的蔡元培先生择址杭州西子湖畔,创立了第一所综合性的国立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院,揭开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篇章。建校伊始,学校提出“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东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学术口号,成为当时艺术界的风气之先,也对中国现代美术的发展演变产生深远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一批又一批的青年学子秉持理想、前赴后继、慷慨以行,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殚精竭虑、披荆斩棘,在全国人民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进程中,他们不怕牺牲、团结战斗,开启学校发展历程的新篇章。
星星之火
夏朋
夏朋是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首届学生,是“一八艺社”骨干,是出色的革命工作组织者,也是30年代左翼美术运动开拓者之一。1930年秋,夏朋手持象征革命的红色枫叶,在葛岭山上宣誓加入共青团,决心终身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在鲁迅的指导下,她以木刻为武器,揭露旧社会的黑暗,歌颂劳苦大众的斗争精神,成为中国第一代版画家。1935年,夏朋牺牲时年仅24岁。在南山草坪的树荫下,伫立着革命烈士夏朋的雕塑像,陪伴着一代代国美学子,激励着新时代的上进青年们。
王朝闻(右)
《毛泽东像》王朝闻,浮雕,直径约2米,1942年
王朝闻在国立艺专雕塑系就读期间参加进步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外围组织。学校西迁时,他离校参加浙江省抗敌后援会流动剧团,在诸暨一带从事抗日宣传。1938年,先在丽水、龙泉等地创作抗日木刻和壁画,后经上级同意,加入在安徽大别山的第五路军的战地服务队做宣传工作。1942年,王朝闻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为延安中央党校大礼堂创作了大型浮雕《毛泽东像》,镶嵌在正门上方,成为解放区美术作品的代表作。
抗战时期,多位校友携笔从戎,投身抗战,亲耳聆听了1942年毛泽东同志所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939年,国立艺专学生自治会宣传队第一分队到昆明龙头街进行抗日宣传时合影(后排左四为陈明)
陈明是国立艺专“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负责人之一,他定义“民先”为爱国者、革命者,按照“团结进步,争取中间,孤立反动”的方针,把广大同学团结起来投身抗日。1940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了学校历史上第一个中国共产党组织——中共国立艺专支部,担任支部书记。在学校西迁的历程中,为团结更多同学,锻炼队伍,组织了“国立艺专学生步行抗日宣传队”,“腹地长征”3000里,一路宣传抗战,唤醒民众,播下了民族进步的种子。
燎原遍野
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师生还在课后积极组织开展艺术活动,成立了各种社团组织:有学院组织、指定导师的社团,如以李树化为导师的“音乐研究会”、以潘天寿为导师的“书画研究会”、以雷圭元为导师的“实用美学研究会”、以李朴园为导师的“艺专剧社”等;有学生自发成立的社团,如一八艺社、木铃木刻研究会、白杨画会、蒂赛图案社、西湖国画研究会等。其中许多活动已成为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篇章。
艺术运动社超山合影
1928年8月16日,由林风眠、林文铮等人发起成立的艺术运动社正式创立。社团以“绝对的友谊为基础,团结艺术界的新力量,致力于艺术运动,促进东方新兴艺术”为宗旨,除校内绝大多数教师加入外,社团还吸纳了齐白石、李有行等校外知名艺术家为社员。艺术运动社通过举办展览、发表文章等方式积极开展活动,在当时艺术界产生了重要影响。
1931年秋,“一八艺社”社员合影
《清道夫》夏朋,木刻,尺寸不详,1932年
“一八艺社”及其创作是我国新兴版画运动的发端,初名为“西湖一八艺社”,成立于1929年,陈卓坤、陈耀塘、张眺、李可染、沈福文、汪占非、力扬、胡一川、夏朋、王肇民等都为社团成员。鲁迅对“一八艺社”给予热情的关注,在《“一八艺社”展览会小引》中写道:“现在新的、年青的、没有名的作家的作品站在这里了,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养中露出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自然,这,是很幼小的。但是,惟其幼小,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1931年鲁迅在上海组织的木刻讲习班里就有多位社员参加。
《木铃木刻集》封面
《病》力群,木刻,载自《木铃木刻集》
木铃木刻研究会成立于1933年,由力群、曹白等负责。他们继承了“一八艺社”的优良传统,决心把自己的艺术奉献大众——“以木造铃,明知是敲不响的东西,但在最低的限度,我们希望它总有铮铮作巨鸣之一日的。”木铃木刻社先后举办两次展览,并出版《木铃木刻集》,寄赠鲁迅先生,其中有七幅在新中国成立后被选入《鲁迅收藏中国现代木刻选集》。
1930年代艺专剧社演出
1930年代艺专剧社演出
1930年1月,由李朴园、邱玺、程丽娜发起成立艺专剧社。剧社演出过《茶花女》《西施》《新年节》《西哈诺》《雷雨》《半上流社会》《易水别》等剧,其中《易水别》《西施》《新年节》等由教师林文铮、李朴园等编写,雷圭元等还参与了演出。话剧社的演出轰动一时,各大报刊纷纷予以报道。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艺专剧社排演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等抗日小戏,在流亡途中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1937年,杭州艺专剧社在流亡途中演出《放下你的鞭子》
1948年进步学生演出《雷雨》
看我今朝 生生不息
110年前,陈独秀在《青年杂志》中写下:“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
109年前,《青年杂志》出版的第二卷第一号正式改名为《新青年》,在哲学、文学、教育、法律、伦理等广阔领域向封建意识形态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107年前,《新青年》从第四卷第一号起实行改版,改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带动其它刊物形成了一个提倡白话文运动。十月革命后,《新青年》成为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106年前,北京青年学生怀揣满腔的热血和心怀的理想,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以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燃起了反侵略、反卖国运动的火焰。当年北京街头上那一声声“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呐喊,如惊雷劈开旧中国沉闷的漆黑长夜,点燃了民族觉醒的燎原之火。此后百年,青年始终是革命浪潮的先锋队,用生命犁开旧制度、旧文化的冻土。
百年后的今天,中国已从积贫积弱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强调,“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我们有决心为青年跑出一个好成绩,也期待现在的青年一代将来跑出更好的成绩!”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深刻理解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际行动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2025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6周年,也是第76个“五四”青年节。国美青年始终站在社会服务前沿,以青年行动践行时代使命担当。为了继承和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中国美术学院团委和二级学院联合开展系列活动,号召国美青年学子们将青春融入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在民族复兴的壮丽征程中挥洒汗水。
一起来听听国美学子们发出的属于“qin(qing)春”的激荡不息的回声。
央视“青春赞歌”——2025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录制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
倾听国美巾帼声,畲族文化娓娓道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值此五四青年节之际,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特别策划“青春赞歌”——2025五四青年节特别节目,中国美术学院校友、国风博主陈喜悦等7位国美学子参与录制,生动讲述中国青年在文化传承、乡村振兴等领域勇当排头兵和生力军的青春故事,展现青年群体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节目于5月4日20点档在CCTV-1、CCTV-3、CCTV-15、文艺之声、央视频、央视新闻、央视文艺等平台播出,向全国观众呈现畲族文化和青年风采,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共青团中央“青听时光音乐会”节目展播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
琴奏云南景东区,合唱时光音乐会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共青团中央宣传部联合抖音校园发起“青听时光音乐会”主题活动,我校青年志愿服务原创歌曲《此刻》登上展播活动。该作品以我校研支团志愿者与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的孩子们连续多年相互奔赴的故事为蓝本创作歌词,每一份跃动的音符都承载着志愿青年们的汗水,动感的音乐节奏里表达出研支团志愿者的青春朝气和力量。
“艺智融合,跨境共生”——社团文化节暨五四表彰大会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
庆典礼上风采展,抖擞学子新精神
2025年4月29日,中国美术学院“艺智融合,跨境共生”为主题的社团文化节开幕式暨五四表彰大会在象山校区二号楼小剧场举行。活动内容丰富多元,包括摇滚社演出、剧社展示、朗诵、音乐剧、街舞、民乐、群舞及健美操与舞蹈串烧等精彩节目,展示了青年学生社团的多彩文化,也对杰出国美学子做出表彰。活动对“首届社团说课大赛”获奖团队、志愿之星、优秀团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先进团支部等进行集中表彰,并举行入团宣誓仪式,增强青年学生的归属感与使命感。本次活动不仅是艺术与青春的交响,更是五四精神的现代诠释,激励广大青年继承传统、勇担责任、敢于创新,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启航。
浙江卫视《好戏看浙里》五四特别展播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罄竹搭建新天地,艺术巧手绘乡村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浙江卫视《好戏看浙里》推出五四特别展播,我校熊峻苓同学创作的《我把毕设带进了乡村》被收录大屏展播。从和好友在乡村里做“龙头”装置、画美丽乡村墙绘,到把自己的毕业创作带进乡村,用当地特有的毛竹为村里的孩子们打造别致儿童乐园,作品生动讲述了熊峻苓多次参与艺术助力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的经历。几年时间,乐园变家园,盆景变风景,种子变大树。村民和孩子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对团队成员们最大的认可。在艺塑乡村的过程中,成员们不仅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美育的种子,同时也收获了更好的自己。
中国美术学院“到西部绽放!”系列文创发布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
情融设计情寄西部,志愿燃梦绽华光
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回信,并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他殷切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中国美术学院团委“两项计划”项目办以艺术之名、青春之志,正式推出“到西部绽放!”系列文创,设计团队将国美LOGO解构重组为“西”字,形似一朵绽放的花朵,寓意青年扎根西部、向上生长的力量。以此致敬我校每一位心怀家国、奔赴西部的青年志愿者。这套承载使命与情怀的文创作品,既是为我校今年成功录取的西部计划志愿者精心准备的出征礼赞,更是向全体国美学子发出的时代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以艺术之力绽放青春之花。
“西部计划”专属徽章与出征装备包
“艺启绘·吴山春景”
中国美术学院绘画艺术学院
晴日吴山春意满,采风描绘敬英雄
绘画艺术学院所举办的“艺启绘·吴山春景”活动以“美育赋能公益”为核心,通过“写生创作+人文记录”的形式,组织百余名师生走进吴山广场,用画笔定格地铁站执勤岗、社区志愿者等一线工作者的温暖瞬间,同时描绘吴山春色中的古树繁花与人文胜景,并在4月30日至5月15日持续展出。这些绘画作品不仅能展现吴山春景的诗意,更能成为连接艺术与社会的桥梁,唤起更多人对平凡英雄的敬意。
青春挺膺担当 普洱青年模样——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合唱音乐会
中国美术学院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
罄音回荡大剧院,韶华岁月不蹉跎
4月26日晚,在 “青春挺膺担当 普洱青年模样 —— 纪念五四运动 106 周年合唱音乐会” 上,一首承载着无数心血的《此刻》在普洱大剧院唱响。此次音乐会由共青团普洱市委、普洱市青年联合会联合主办,旨在展现青年担当、弘扬五四精神。中国美术学院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将原创歌曲《此刻》带上舞台,以激昂的旋律、真挚的情感,向观众传递着青春力量,在深情的歌声中,观众仿佛回溯到研支团志愿者们11年来在普洱追求理想、接力支教的葱茏岁月。
“承点翠之韵,展青春担当”主题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
轻羽手中屏息持,点翠非遗来传承
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开展“承点翠之韵,展青春担当”主题活动,带领青年学子走进点翠非遗文化世界,感受传统工艺的精妙与魅力。在实践体验环节“点翠工艺体验工坊“中,同学们使用仿真羽毛替代传统翠羽,进行点翠饰品制作。大家屏息凝神,将色彩艳丽的羽毛精心镶嵌于金属底座,在穿、贴、嵌的过程中,沉浸式感受传统工艺的细腻与繁复。创意设计环节中,同学们以点翠元素为灵感,结合现代审美与设计理念,创作出点翠主题首饰、文创产品等作品。此次活动将五四精神与非遗传承深度融合,让青年学子在体验中增强文化自信,激发传承创新的责任感,以青春力量续写点翠工艺的时代新篇。
五四青春改造行动:让旧物焕新生,为环保添新意
中国美术学院时尚设计学院
衾衣被褥莫落灰,针线穿织焕新光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时尚设计学院特别策划“五四青春改造行动”,让压箱底的衣服开启热血新剧本。那些在衣橱中被时间遗忘的衣物,在同学们的手中解锁“第二人生”,被赋予全新的生命。李大钊曾说:“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而在同学们的针线间,用一针一线编织Z世代宣言:“改造不掉的不是衣服,是青年永不过期的创造力!”
青年有为,奋进上城——“站小青文艺赋美”快闪活动
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上城团区委
清音诉江南故事,笔墨绘杭州风韵
近日,中国美术学院、浙江音乐学院、上城团区委联合策划的“站小青”文艺快闪活动,以水墨丹青、小提琴协奏、沉浸式艺术装置等多元形式重构杭州东站公共空间,吸引五千余人互动参与。活动通过“流动美术馆+声音雕塑”的创新模式,将亚运遗产转化为常态化城市美育实践,更以多语种导览、艺术疗愈等特色服务赋能城市国际化。这场传统与现代交融的艺术行动,正是新时代青年以文化创新践行五四精神内核的生动写照。
在这些形式丰富的五四青年节系列活动中,国美学子们以实际行动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风采与担当。从文化传承到乡村振兴,从艺术创作到志愿服务,他们用青春的热情点燃了社会的希望之火。五四精神,百年传承,历久弥新。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勇往直前、不断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今天,国美学子们以青春之名,奏响了新时代的“青”春回声,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年是时代的弄潮儿,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五四精神的指引下,继续发扬青年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投身到强国建设的火热实践中去。愿每一位青年都能成为时代的骄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