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组织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5-06-27
作者: 编辑:陈舒婷 来源:组织部 发表时间:2025-06-27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励高校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弘扬“六干”作风,加快推进教育强省建设,6月25日,浙江省高校“七一”表彰暨“清音廉律”廉洁文艺汇演活动在浙江音乐学院启幕。我校王冬龄教授作为浙江省高校“光荣在党50年”党员代表获颁纪念章。
王冬龄
1974年12月入党,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中国美术学院原教授、博士生导师。他创新性提出“传统为基、实验为翼”的教学理念,将传统笔法与当代视觉艺术结合,培养了大批兼具传统功底和当代视野的书法人才,为书法艺术的当代化与国际化做出了重要贡献,荣获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艺术奖”。
近期,省委教育工委开展了浙江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推荐评选工作。
我校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雕塑系、纤维艺术系教师党支部书记,雕塑系主任钱云可、工业设计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生活美学研究所副所长周东红、动画与游戏学院党委委员,互动媒体与游戏教工党支部书记,互动媒体与游戏系主任童元园荣获“高校优秀共产党员”。视觉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师第一党支部书记俞佳迪荣获“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并作为受表彰代表参加浙江省高校“七一”表彰大会。
优秀共产党员:钱云可
执雕塑之刀,凿刻无华人生
四十年雕艺铸魂,三十载耕耘育人。他以“塑碑铸魂”为核,融党建于艺教;执刀笔双耕,主编教材入选省级重点,专著填补学科空白;传哲匠精神,育四通人才,指导学生斩获国家级、省级奖项,践行人类灵魂工程师使命。
丹心塑魂:聚焦“思想引领”,夯实党建基础。钱云可深耕党务工作10年,推动党建与艺术教育、教学研创、学生管理服务深度融合,深化培育“塑碑铸魂”党建品牌,策划“塑英烈、讲党史”系列活动。以木雕艺术创作和分享推动新时代理想信念教育入脑入心,组织党员赴革命遗址扫描红色雕塑并复原,推动红色教育资源更广泛传播。
作为支部书记领学“原著(文)接力学”“党课接力讲”
聚力塑艺:聚焦“美美与共”,雕刻精品力作。他潜心木雕艺术40余年,以匠心雕琢时代故事,创作题材涵盖社会百态与历史风云。个展反响热烈,策划“铸碑塑魂——文化名人木雕造像展”,弘扬红色文化,获主流媒体广泛报道。主持完成3项省级教研项目,主编教材入选浙江省“十四五”重点教材,专著填补国内雕塑材料教学研究空白。
“人相 ”——钱云可木雕作品展
望境塑心:聚焦“哲匠垂范”,培养“四通”人才。坚守教学一线30年,勇担“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使命,他以国美“哲匠”精神为标杆,以“工匠精神”言传身教,推进教学改革,凝练学科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出版60多万字的学术著作。引导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厚植人文底蕴,指导学生获得二十余项国家级、省级专业奖项,学生社会实践成果入选文旅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并获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鼓励学生“木头有年轮,艺术有温度”,将工作室变为“第二课堂”,以木雕刀雕琢技艺,以匠心与师爱传承艺术教育精神。
优秀共产党员:周东红
初心不改扎根乡土 使命在肩谱绘新章
艺术为媒,以初心绘治理,以课堂育新人,以教研促服务。他将党建引领、协同育人、科研研创与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推动高校力量服务基层,赋能乡村文化复兴,成为新时代党员教师服务共同富裕的生动样本。
以艺为媒,绘就乡村善治新画卷。自2018年起,受政府牵头、学校委派,周东红驻点浙江开化县仁宗坑村,开展为期五年的设计帮促任务,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2023年起担任慈母桥村“艺术村长”,创新“艺术+治理”融合路径,主导打造儿童友好型公园、适老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空间,相关成果被《人民日报》《浙江日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2025年荣获全省“艺术乡建”带头人。
入选2025年全省“艺术乡建”带头人
人民日报报道慈母桥村“艺术村长”项目成效
协同育人,活化乡土资源育新才。他构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位一体课程体系,打造“乡村即课堂”教学实践平台,推动高校党建引领下“设计赋能乡建”的协同育人机制落地生根。带领师生跨年级、跨专业走进乡村,开展象山“设计海岸线”、慈母桥村“美丽庭院”等教学与社会实践项目,将课堂教学与田野实践紧密结合,打造出具有中国美术学院特色的乡建育人模式。
智能家居设计课程进乡村
“美丽庭院”社会实践活动成果显著
教研实践,擘画乡村振兴新图景。坚持科研服务基层,他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推动理论与项目双向转化,出版专著2本,发表优秀期刊论文十余篇,担任国家艺术基金美育导师,持续推动“艺术设计与乡村治理”的深度融合。在浙江多个村落实践“微改造、精提升”路径,提出“去设计化”的乡村活化理念,构建起服务社会发展的艺术研究体系。
乡村设计系统双轮驱动概念图
“开化源头里”古村落活化设计概念图
优秀共产党员:童元园
党员先锋深耕交互艺术 数字引擎赋能“文化两创”
党建领航、教研深融、实践赋能,积极投身文化“两创”实践。作为国社科年度重点课题核心成员,童元园主持及参与省级一流课程2门,教材编写与立项3本,省部级教改十余项;同时她也是「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策展人之一,指导研究生作品获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文化中国”两创大赛全国总决赛冠军,赴海外参展。
党建领航:筑牢文化“两创”的信仰根基,做立心铸魂的先行者。童元园高度重视基层党组织建设,凭借卓越领导力,带领支部获评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强国行”专项行动团队,还作为党建导师助力学生党支部获批浙江省第三批样板支部。她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梅源村打造“农文旅+元宇宙”特色IP,为乡村文化“两创”注入新活力。同时,主持省级课程思政教学项目,探索思政与艺术创新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文化“两创”理念融入育人全过程。
丽水云和梅源村“百个艺术院系联村共建”
教研深融:探索文化“两创”的学科路径,做数字赋能的开拓者。她深耕数字艺术与游戏领域18年,以“国潮赋新”理念推动专业建设。参与课程重组与改革,主持《交互叙事》项目制课程,推动《AIGC实践创作》等前沿课程建设,参与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主持及参与省部级课题和教改十余项,出版教材一本,获省十四五规划教材认定,立项新文科重点教材两本,主讲课程获评“国美金课奖”。积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与腾讯、浙江卫视等共建“数字虚拟技术联合实验室”,注重产学研结合,助力学生高质量就业,学院就业率名列前茅。关心学生成长,四次获评校级“优秀班主任”。
专业教学案例入选《“红船精神”+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汇编》
实践赋能:打造文化“两创”的时代样本,做服务社会的践行者。她带领师生参与国潮文化数字创新项目,如《光明日报》新春灯花创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南南合作示范项目等。指导学生作品屡获佳绩,《芥子》获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全国总冠军并参展国际电影节,策展《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获广泛好评,以实际行动推动文化“两创”成果落地。
指导学生作品《芥子》获中国研究生“文化中国”全国总冠军
带领师生团队共创“西子•瑞景灯”及动态海报于2024春节发布在光明日报海内外平台,与全国人民恭贺新春,共赏春景
担任“黑神铸炼——「黑神话:悟空」艺术展”策展人
优秀党务工作者:俞佳迪
价值观的视觉译者,新时代的育人先锋
俞佳迪以“设计初心”夯实全国样板支部、全国“强国行”专项团队建设,圆满完成“‘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等重大设计任务;以党建共建、“艺术村长”“艺术客厅”为抓手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以党建引领育人实践,持续推进“设计育人”体系建设,打造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养扎实、服务社会有为的设计人才队伍。
创视立心,以“国美担当”赋能“一融双高”。他从事党务工作19年来积极推进党建与学科互融互促,圆满完成“‘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主题展览、亚运会、“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研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重大主题性展览和设计任务。积极响应“百个艺术院系联村共建”,助力基层治理和文化提升。“艺术客厅”入选浙江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
在浙江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暨“强国行”专项行动推进会作专题汇报
创视立信,以“国美范式”培育时代新人。他始终坚守初心,寓思政教育于设计教学实践之中,打造“海报的力量”“我们的节日”“东方红传”等党建思政精品项目,主持多门国家、省级一流课程,指导学生角逐全国美展、互联网+等高水平学科竞赛,斩获荣誉50余项,培养了大批兼具“红心”与“文心”的有为青年。
讲授《一面旗帜》专题党课
“我们的节日”视觉传播学院首届廉“节”文化海报设计大赛优秀作品展开幕
创视立行,以“国美智慧”服务国家战略。他充分发挥“双带头人”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支部以艺术设计助力新时代国家形象塑造。完成日本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标志及吉祥物设计、第三届全球国际数字贸易博览会2024年度纹样“宅兹中国·万象归中”设计,“中国工业家国三部曲”设计。担任良渚街道杜城村“艺术村长”,以“艺术振兴乡村”小切口,做好“推动共同富裕”的大文章,持续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
担任2025大阪世博会中国馆标志及吉祥物设计指导
担任第三届全球国际数字贸易博览会2024年度纹样“宅兹中国·万象归中”设计
出席良渚街道“艺术村长”启动仪式,担任良渚街道杜城村“艺术村长”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行动是最有力的带动,示范是最鲜明的垂范。让我们以榜样为引领,以行动践初心,以担当显忠诚,努力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上为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