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名称《2014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万象”摄影学术活动 “以实验为名—纪念摄影术诞生175周年摄影展”》
类别2014年4月2日——7日
年份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尺寸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行者影记:林茨纪念展”,和“以实验为名——纪念摄影术诞生175周年摄影展” 即将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作为2014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万象”摄影学术活动的一部分,也是系列学术邀请展的序幕。2014“万象”将以一连串纯粹的学术研究性展览组成,选择以行动来表达对摄影艺术先驱的敬意,以行动展现对艺术的执着、领悟以及梦想。
作品名称《2014中国湿版摄影首届学术邀请展暨论坛》
类别2014年11月29日——12月5日
年份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校史馆
尺寸由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同路人摄影网(同路人摄影工作室)、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联合主办,国际湿版摄影协会、浙江摄影家协会协办的“2014中国湿版摄影首届学术邀请展暨论坛”,是2014中国美术学院第三届“万象”系列摄影学术活动的一部分。这是中国摄影学术界与影像艺术家首次集中针对湿版摄影术进行学术探讨与交流的活动,旨在推动湿版摄影术在中国的理论与实践活动及中国当代影像艺术范畴的学术研究。 “湿版摄影术”是摄影最古老的工艺之一,它的鼎盛时期非常短暂,很快被其他可替代工艺形式取代。但是它在工艺与形式语言两方面所具有的独特魅力和在艺术实践中显现的潜力,使得这一独特的摄影古典工艺长久地散发着魅力,直至今日,也不乏诸多追随者。今天,无论艺术家还是普通爱好者,在进行这种形式的艺术创作实践的同时,都在不断反思它所具有的当代价值,尤其是当代影像艺术领域的价值。
作品名称《看见·西湖实验摄影展》
类别2017年1月15日——22日
年份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尺寸「‘非常西湖’-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是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发起的重大实验性影像艺术活动,每隔两年或三年不定期举办。此活动每次将围绕实时摄影艺术发展领域中的核心问题,关注以西湖为文化载体的核心对象,由受邀请的艺术策展人来策划主题,选定艺术家,举办艺术展览和现场活动。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的展览主题为「非常西湖」。 「非常西湖」-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将是一个新的尝试,在通过对在地性文化符号的重新打乱、梳理、创造的过程中,建立起对摄影艺术发展源动力上的重启,同时打通多个面对摄影艺术所产生的艺术路径、语言,交叉影响,共同发展。在探索中,带来研究学者的目光、艺术机构的参与,从而创构出新的关于摄影理论的发展体系,让摄影理论的研究工作在展览活动的推动下有着深层次的进步。 「看见·西湖实验摄影展」作为首届影像西湖艺术现场的展览板块,是一场实验性影像艺术活动。西湖在此地不仅作为地域的符号,也代表着与文化历史相关联的艺术观、藉由艺术传递的人文情怀与文化传承,以及注重艺术诗性的学术主张。本次名为「看见·西湖」的创作、展览和出版活动持续近三年,邀请艺术界、思想界等不同背景的「跨界」艺术家,以及摄影专业师生,一起参与到一场基于人文景观的非景观式影像文化的实验中来,并以一种文化沉浸的思考方式,实验作为文化现象的地域与精神的关联。
作品名称《“华若桃李”江浙女艺术家邀请展》
类别2022年3月5日——4月6日
年份宁波纳得美术馆
尺寸本次展览以“华若桃李”为主题,取自先秦诗经佳句“何彼浓矣,华若桃李”之意。“希望籍此展示的女性艺术家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华美风采。”策展人吴威说道,“当前,女性的表达空间得到了空前扩展,本次女艺术家作品展,呈现出镇定、豁达、个性、自洽的艺术风貌,是一种泰然自若的艺术对话,有如闺蜜聚会的闲适和欣喜。” 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展示当代女性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和艺术特色,这两天,“华若桃李”江浙女艺术家邀请展正在宁波纳得美术馆展出。 本次展览特别策划并邀请了江苏、浙江地区31位女性艺术家。展出的作品类型涵盖中国画、水彩、油画、综合材料、当代水墨、装置、摄影等,风格各异,异彩纷呈。 其中有20位宁波本土女艺术家带来了她们的佳作参展,包括宁波美术馆馆长、水彩画家张维萍的水彩作品、作品入展过全国美展的王葱葱的水墨山水以及作品刚刚入选第七届全国青年美展的陈赛赛的国画作品等等。
作品名称《“青山行不尽” 唐诗之路艺术展》
类别2022年3月6日——18日
年份浙江展览馆
尺寸2022年3月6日,“青山行不尽2——唐诗之路艺术展”于浙江展览馆开幕。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与浙江省文史馆主办,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ICAST)策展执行,展览将延续到2022年3月18日。 从2021年夏开始,近500余名美院师生继首届“青山行不尽——唐诗之路艺术展”(2020)之后,再次踏上了“唐诗之路”的行走、采风、研究与创作之旅,重新思考诗与艺术的关系,编织人与大地的连结,在“唐诗之路”这个诗心、诗兴、诗情的“原发现场”中,与世界相印证。 展览分为“舆地”“洞天”“山河”三个主题单元,充分运用装置、影像、数字化展演等媒体手段,联合国画、油画、书法、版画、雕塑等媒介,执今之道,试图激荡起“尚可以被无限打开”的时空感受力,启发生活日常中绵延着的当代诗情。展览开幕以来,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唐诗作为一种媒介,勾连起不同年龄与背景的观众的诗兴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