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
1、《宋元明时期“崇王”观念研究》,南方出版社,2009年6月
2、《宋元明时期“崇王”观念研究》(英文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1年4月
3、《中国现代书法大家·沙孟海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3月
4、《北宋以来的书法知识、观念与社会文化》,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年3月
5、《诠释与重塑——基于社会文化学的王羲之及其书法接受史研究》,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年10月
【论文】
1、《浅论黄宾虹的篆书》,《书法世界》2003年第7期
2、《重读黄宾虹:书法内美说》,《书法》2004年第1期
3、《“内擫”“外拓”析》,《青少年书法》(青年版),2004年第1期、第2期
4、《北宋中后期及南宋文人对隶书的品评与实践》,《全国第7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黄河出版社,2007年5月,后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论文选·批评卷》,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6月
5、《宋元文人对王羲之政治、道德形象的建构》,《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河南美术出版社,2009年9月
6、《陆机及<平复帖>在元明之境遇》,《<平复帖>暨2陆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汇出版社,2009年10月
7、《书法史中1线单传观念的嬗变与流派意识的产生及发展》,《文艺研究》2010年第2期
8、《书法新史学的建构——从<近三百年的书学>到<中国书法史图录>》,《沙孟海论坛暨中国书法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9月
9、《1线单传观念的嬗变与清代碑学的兴起——碑学成因研究的新视角》,《第3届岭南书法论坛论文集》,世界图书出版社公司,2010年10月
10、《新州望族,浙水耆英——叶铭的双重地域文化立场》,《西泠印社》总第210八辑,荣宝斋出版社,2010年10月
11、《马衡与近代金石学》,《西泠印社》总第2109辑,荣宝斋出版社,2011年3月
12、《黄庭坚草书<诸上座>》,《书法》2012年第3期
13、《民间书法知识的建构与传播——以晚明日用类书中所载书法资料为中心》,《文艺研究》2012年第3期,修改稿收入《全国第9届书学讨论会论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12年5月
14、《“内擫”、“外拓”涵义的演变与近现代碑帖融合之势——从袁裒到沈尹默》,《沈尹默论坛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年10月
15、《文化资本与文化商品:明代江南私家刻帖的一个面向》,《文艺研究》2012年第102期
16、《正史、地方文献、书法论著等文本中所见王羲之传记资料》,《中国书法家协会年度学术课题研究项目成果论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
17、《“传授笔法人名”与书法史中的1线单传观念》,《中国书法家协会年度学术课题研究项目成果论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
18、《对王羲之的祭祀与公众视野下的“崇王”观念》,《中国书法家协会年度学术课题研究项目成果论文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13年1月
19、《从私人领域到公共领域:当代书法的公众化趋势及其内在理路》,《当代书法创作暨中国书法如何走向世界——国际论坛论文集》,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年1月
20、《宋末元初文人书法取法观念的流变及对2王笔法的探寻》,《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06卷第3期
21、《从<僧孚日录>看沙孟海早年书学观及学书经历》,《纪念沙孟海先生诞辰一百零五周年——沙孟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文史出版社,2015年6月;后发表于《中国书法》2016年第4期
22、《晚明日用类书“书法门”和<内阁秘传字府>中的楷书笔法、结字知识及相关问题》,《首届陆维钊书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5年102月
23、《清末民初学者眼中的王羲之及其书迹——以杨守敬、李文田、康有为的论述为中心》,《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2期
24、《当代书家,你为何书写?——论当代语境下书法诸要素间关系的改变及其影响》,《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4期
25、《主题思考的缺失:当代书法展览的“阿喀琉斯之踵”》,《中国书法》2016年第10期
26、《“书家之眼”与“考据家之眼”——看待<兰亭序>的不同视角与书家临摹观念的流变》,《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101期
27、《书学研究琐谈》,《中国书法·书学》2017年第2期
28、《游走于学问与艺术之间》,《中国书法·书学》2017年第9期
29、《东晋以来王羲之及其书法形象的重塑与变形》,《书法研究》2017年第3期
30、《康乾时期帖学书家的临帖之路》,《中国书法·书学》2018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