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与实践领域:设计史论研究, 设计科学研究, 艺术史论研究, 工业设计, 建筑与环境设计, 家具设计。
一、教育背景
博士学位 1996-2004 芬兰 阿尔托大学(原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设计学
硕士学位 1985-1988 中国 东南大学 (原南京工学院) 建筑研究所 建筑学
学士学位 1981-1985 中国 东南大学(原南京工学院)建筑学院 建筑学
二、主要工作经历
2023.09-至今,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21.09-2023.09,广东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1.09-2021.09,广东工业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05-2018.08,广东省引进创新团队“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核心成员
2005.06-2012.04,阿尔托大学(原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07-2011.08,芬兰设计集团中国首席代表(兼)
2005.07-2015.07, 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兼职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1.04-2005.07, 同济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客座教授
1998.04-2002.07,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1997.06-2005.05,芬兰赫尔辛基阿旺特室内与家具设计事务所主创设计师
1991.08-1995.09,南京军区建筑设计院海南分院院长
1988.07-1991.08,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三、主要学术兼职
奥地利国家科学研究基金评审委员
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通讯评议专家
中国创新设计产业战略联盟中国设计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高等教育设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美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广东省工业设计协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家具协会副会长
四、主要科研项目
(一)主要纵向科研项目
1.《“艺术推动村落复兴“的历史文化名村创意设计人才培养》,2017-2019,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人,160万人民币。
2.《工业设计与技术集成创新实验室》,2015-2018,广东省财政厅支持项目,负责人, 200万人民币。
3.《面向“生态文明“的中国传统竹产品再设计研究》,2013-201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人,12万人民币。
4.《工业设计集成创新科研团队》,2012-2018,广东省科技厅引进海外创新团队项目,项目引进策划人和项目核心成员,2000万人民币。
5.《与国际水准全方位接轨的现代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1-2014,广东省教育厅项目,主持人,30万人民币。
6.《创意产业园室外创意景观研究》,2011-2013,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主持人,45万人民币。
7.《创意产业园室内创意设计研究》,2011-2013,广州市越秀区科技计划,主持人,45万人民币。
8.《中国及亚洲竹产品的现代化设计研究》(The Design Research on Modernization of Bamboo products in China and other Asian Nations) ,2009-201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项目设计组负责人,90万美元。
9.《中国现代建筑与设计市场调研》(Marketing Investigation of Modern Chinese Architecture and Design),2008-2012,芬兰阿尔托大学 (Aalto University Finland)、芬兰TEKES学术基金会,项目总负责人,25万欧元。
10.《当代设计中的新中国主义》(New Chinesism of Contemporary Design),2005-2009,芬兰阿尔托大学 (Aalto University Finland)、芬兰Finpro贸易促进会 (Finpro Trade Association Finland),项目总负责人,35万欧元。
(二)主要横向科研项目
《干式变压器防护设计》,负责人,10万。
《数据中心喷淋冷却系统外观设计》,负责人,16万。
五、主要学术成果
(一)发表论文
1.EI论文 (2010年以后)
(1)Construction of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finish design policy. Chen Chaojie, Fang Hai, Yu Dongjiu.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989-994, P 5373-5377.2014.
(2) Laminated Bamboo and the Design Applications. Nan Jing, Fang Hai.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 569. P 99-102, 2012.
(3)Cross-over Study of Time Perception and Interface Design. Zhang Huizhong, Liu Guanzhong, Fang Hai.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 9169, P 105-116. 2015.
(4)Interactive Design Method of Human-machine and User Research on the Vehical. Zhong Tao, Fang Hai. 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 Vol. 602-605. P 3800-3802. 2014.
(5) Design of Human-machine Interaction for Motor Controller of Vehicle. Zhong Tao, Fang Hai.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Vol.1006-1007. P 650-653. 2014.
(6)Ma rencontre avec le design scandinave, sa creation vivante et son histoire. Fang Hai. Les Cahiers du Musee National d’Art Moderne 2013-123-64.
(7)Investigation of Chair legs of recombinant Bamboo through finite element technology[J], Yang Fu ,Hai Fa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ey Engineering Materials and Computer Science (KEMCS2016), ISBN:978-1-60595-353-3, Publication Year: 2016,PP:259-262.
(8)Study on the properties of the recombinant bamboo by finite element method[J]. Fu Yang, Fang Hai.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 ,Volume 115, 15 April 2017, Pages 151–159 (SCIⅡ,TOP期刊,EI&SCI双收)
(9)Furniture information model research based on statistical methods [J]. Fu Yang, Fang H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10)Research on an innovative design model[C] Fu Yang, Fang Hai. //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eries.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onference Series, 2018:012050.(EI收录)
(11)Investigation of performance of recombinant bamboo chair through finite element technology[J]. Yang Fu, Hai Fang. Wood Research, 2017, 62(6):995-1006.(SCI收录)
2.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论文 (2010年以后)
(1)《基于类型学的产品风格创新设计研究》,景楠、方海、张秦玮;《机械设计》,2015,32(4),121-125。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芬兰设计政策的研究》,陈朝杰、方海;《包装工程》,2014,35(6),69-72。
(3)《中国传统家具中的“一体化”设计理念》,景楠,方海;《西北林业学报》,2013,28(6),174-177。
(4)《成长中的“新中国主义”:中国当代家具设计的理论创新》,景楠,方海;《西北林业学报》,2012,27(3),233-237。
(5)《当代家具设计中的“新中国主义”建构》,景楠,方海;《包装工程》,2011,32(16),46-48,69。
(6)《重组竹椅子的参数化设计》[J]. 付杨, 方海; 林产工业, 2016, 43(12), 38-42。
(7)《应用有限元法验证重组竹材料在家具中的应用》[J]. 付杨,方海; 竹子学报, 2016,04:48-54。
(8)《基于组合理论的框架椅研究》[J]. 付杨, 方海; 包装工程, 2017(18):239-243.(CSCD收录)
(9)《移动家具对室内空气的影响研究》[J]. 付杨, 代凤羽, 方海; 包装工程, 2019, 040(002):148-151.
(10)《中西文化背景对清代广作家具的影响》安舜,方海;包装工程, 2021-3, 042(006):290-294.
3.CSSCI论文 (2010 年以后)
(1)《古代图谱中的中国竹设计》方海; 颜勇,《装饰》,2015-05-15。
(2)《材料·结构·可持续设计 佩卡·萨米宁对话方海》方海; 佩卡·萨米宁,《城市环境设计》,2015.03。
(3)《“东方”“东方设计”与“新中国主义”》方海,《新美术》,2015-04-15。
(4)《普利茨克建筑奖与当代建筑思潮》,方海,《建筑师》,2013.2。
(5)《当代家具设计中的“新中国主义”建构》景楠,方海;《包装工程》2011,32.16,46-48,69。
(6)《芬兰新旧国家设计政策的对比研究》陈朝杰,方海,《装饰》,2016年8月。
(7)《程朱理学影响下的宋人文艺》,付杨,方海《文艺评论》,2016-09-15 9.
(8)《提升交互过程时间体验的实验研究》张慧忠,柳冠中,方海,《包装工程》2016-10-20。
(9)《北欧设计:一种生活的态度》方海,《世界遗产地理》2016-11-24。
(10)《狮林无狮:一座禅院的百年变迁》田野,方海,《装饰》,2017-06-107。
(11)《职业建筑师的品格:中芬建筑实践之思考》方海,《世界建筑导报》2021-1,vol36-197.
(12)《中国园林的图像和语义》方海,《城市空间设计》2016-1,8-21.
(13) 《东竹西渐:明清时期中西方竹家具案例比较研究》方海,汪相,《美术与设计》2015-6-76,no.162.
(14) 《“新中国主义设计科学”引领中国特色的可持续设计》方海,《设计》2019-8-40,vol.32.
(15)《绿色设计驱动的粤港澳大湾区绿色发展途径研究:以广东为例》方海,胡茜雯,《城市观察》2020-5-7.
(16)《明代工匠技艺考释》[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付杨, 方海;2017, (02): 54-57+194.
(17)《现代主义建筑中的空间艺术》方海;《如意空间》No.1, 2021 春/夏, p16-23.
4. 早期论文及相关文章 (2010年以前)
4.1《装饰》杂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 北京
4.1.1“功能主义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1999/4(20~25页)
4.1.2“库卡波罗邀请函平面设计”2000/2(46~48页)
4.1.3“一位著名设计师的心路”2000/5(55~56页)
4.1.3“丹麦现代家俱”2000/5(57~59页)
4.1.4“芬兰现代家俱设计发展轨迹”2001/3(40~43页,69~70页)
4.1.5“图腾椅:一种新的视觉形态”2002/3(47~49页)
4.1.6“芬兰设计大师伊玛里·塔佩瓦拉”2002/3(57~59页)
4.1.7“现代家俱设计中的中国主义:对椅子原型的研究”2002/3(61~62页)
4.1.8“眼睛·手与灵感:芬兰现代设计大师塔比奥·威卡拉”2006/6(88~89页)
4.1.9“椅子: 艺术品.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2006/11(56~61页)
4.1.10“创造力: 现代设计教育的灵魂” 2007/1(72~75页)
4.1.11“舒适.创意.以人为本: 芬兰当代住宅设计” 2007/3(56~63页)
4.1.12“库卡波罗的经典设计: 从<库卡波罗50 周年回顾展>谈起” 2008/5(52~57页)
4.1.13“工具.工业设计与科技竞争力: 记芬兰工具设计大师奥拉维·林顿” 2008/8(78~81页)
4.2《建筑艺术与设计》杂志,芬兰建筑学会主办 赫尔辛基
“艾洛·阿尼奥和他的作品”(英文)2003/2(31~39页)
4.3《建筑师》杂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主办 北京
4.3.1“芬兰建筑设计竞赛的启示”2003/2(4~9页)
4.3.2“芬兰建筑的两极:阿尔托、布隆姆斯达特及其建筑学派”2005/2(44~55页)
“芬兰现代建筑大师比尔蒂拉及其设计思想”2006/5(31~43页)
4.4《时代建筑》杂志,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主办 上海
4.4.1“欧洲当代室内设计新趋势”2003/6(20~29页)
4.4.2“凯尔莎·布隆设计事务所”2003/6(112~117页)
4.4.3“空间、材料和结构”2005/2(142~149页)
4.4.4“建筑质量与建筑师的投入”2005/3(62~67页)
4.5《华中建筑》杂志,中南建筑设计院主办 武汉
4.5.1“北极圈内的建筑杰作:建筑大师帕拉斯玛对传统民居的诠释”2004/6(21~28页)
4.5.2“深圳家俱设计研究院:一座生态建筑设计的尝试”2005/1(57~63页)
4.5.3“深圳市振兴宾馆商业综合体”2005/2(34~36页)
4.5.4“材料、结构与空间:评拜卡·萨米宁的建筑设计”2005/4(18~26页)
4.5.5“芬兰拉合第体育中心”2005/4(26~28页)
4.5.6“芬兰拉合第剧院”2005/4(29~33页)
4.5.7“萨米宁建筑工作室”2005/5(35~37页)
4.5.8“芬兰艾斯堡一万达技术学院”2005/5(38~40页)
4.5.9“芬兰西伯琉斯音乐学院”2005/5(41~43页)
4.5.10“芬兰坦佩雷警察学院主楼”2005/6(45~47页)
4.5.11“芬兰拉合第滑雪博物馆”2005/6(48~49页)
4.5.12“赫尔辛基一万达国际机场”2005/6(50~54页)
4.5.13“德国圣玛利亚音乐厅”2006/1(41~45页)
4.5.14“武汉湖滨宾馆”2006/1(46~48页)
4.5.15“东风集团总部及武汉经济开发区行政中心”2006/1(49~54页)
4.5.16“武汉国际机场2号航站楼”2006/2(18~24页)、
4.5.17“建筑师的工作”2006/2(25~26页)
4.5.18“人·尺度和比例:芬兰设计大师布隆与毕达美拉斯和谐传统”2006/8(16~23页)
4.6《百年建筑》杂志,百年建筑文化交流中心主办 北京
4.6.1“建筑教育之于建筑”NO.36(41页)
4.6.2“萨米宁建筑事务所在中国”NO.43(14~17页)
4.7《室内设计与装修》杂志,中国建筑学会室内分会会刊 南京林业大学主办 南京
4.7.1“西方家俱设计中的中国风”(上篇)1997/6(30~33页)
4.7.2“西方家俱设计中的中国风”(下篇)1998/1(74~76页)
4.7.3“芬兰设计大师库卡波罗和他的设计哲学”1998/3(54~59页)
4.7.4“设计:人类的宝贵财富”1998/4(48~53页)
4.7.5“现代体系、中国传统与设计革新”1999/4(52~57页)
4.7.6“一种不折不扣的现代设计”2000/2(70~71页)
4.7.7“建筑、室内与家俱:库卡波罗工作室的设计”2000/3(40~45页)
4.7.8“库卡波罗和他的梦幻空间”2000/4(42~47页)
4.7.9“西蒙·海科拉和他的设计哲学”2000/7(32~37页)
4.7.10“寓教于乐的功能空间”2000/8(68~71页)
4.7.11“赫尔辛基城市雕塑:小展亭及其它”2000/10(80~85页)
4.7.12“现代设计向何处去”(上篇)2001/2(56~61页)
4.7.13“现代设计向何处去”(中篇)2001/2(64~69页)
4.7.14“现代设计向何处去”(下篇)2001/3(68~73页)
4.7.15“芬兰科学中心”2001/5(24~29页)
4.7.16“赫尔辛基夏日餐厅”2001/7(64~67页)
4.7.17“现代设计教育的一个样板展示”2001/8(76~79页)
4.7.18“芬兰驻美国大使馆”2001/9(42~47页)
4.7.19“赫尔辛基麦当劳总部”2001/10(50~55页)
4.7.20“索门林那信息中心”2001/12(76~79页)
4.7.21“创新时代的职业”2002/1(54~57页)
4.7.22“芬兰玻璃博物馆”2002/2(24~29页)
4.7.23“现代设计的木材时代”2002/3(86~89页)、
4.7.24“赫尔辛基卡勒瓦拉首饰店室内设计”2004/1(24~29页)、
4.7.25“西伯琉斯纪念雕塑设计”2004/1(38~41页)
4.7.26“中国家俱的设计、品质与未来”2004/1(54~57页)
4.7.27“建筑·室内·家俱的一体化生态设计”2004/12(26~31页)
4.7.28“设计师的选择:第四届阿尔托研究会及其展览侧记”2005/2(10~15页)
4.7.29“天籁的回响”2005/5(64~71页)
4.7.30“北极圈内的杰作:帕拉斯玛对拉普兰文化的诠释与设计”2005/8(56~94页)
4.8《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3
“现代北欧室内及家俱设计”(32~48页)
4.9《家俱与室内装饰》杂志 中南林业大学主办 长沙
4.9.1“20世纪主流家俱设计大师的设计思想及作品”2002/3至2004/5共连载二十篇
(根据方海著《20世纪西方家俱设计流变》改写)
4.9.2“从古典漆家俱看中国家俱的世界地位和作用”(上篇)2002/6(66~73页)
4.9.3“从古典漆家俱看中国家俱的世界地位和作用”(下篇)2003/1(74~81页)
4.9.4“酒店设计文化纵横谈”2003/2(12~17页)
4.9.5“现代木雕与重新认识树木”2003/3(62~66页)
4.9.10“芬兰政府在设计方针上的重要规定”(一)2003/3(82~85页)
4.9.11“芬兰政府在设计方针上的重要规定”(二)2003/4(28~31页)、
4.9.12“福泽全球的设计全才”2003/10(68~71页)
4.9.13“家俱设计与光的结合”2004/10(18~19页)
4.9.14“功能、材料与人体工程学”2005/2(18~23页)
4.10《触摸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中国家俱的设计现状与未来”2004/1(42~51页)
4.11《大设计》杂志 上海工业设计协会主办 上海同济大学
4.11.1“现代家俱设计大师约里奥·库卡波罗”2005/6(68~75页)
4.11.2“芬兰现代设计的内涵“ 2008/5-6 (18-21页)
4.12《城市建筑》杂志 黑龙江科技出版社主办 哈尔滨
“芬兰当代建筑的技术趋向与亲和力” 2006/11 no. 26(20~25页)
4.13《国际汉学》杂志,任继愈主编,大象出版社,郑州
“中国家具传入西方简史”,第七辑 ( 233-274页)
4.14 序文与其它:
4.14.1《新疆传统建筑艺术》张胜仪著 新疆科技出版社1999年
方海绘制该书中古建筑测绘图一百余幅
4.14.2《北欧现代家俱》曾坚、朱立珊编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
方海作导读序文“《北欧现代家俱》读后”(13~15页)
4.14.3《乐从杯家俱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集》孙亮、干珑、彭亮编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年
方海(同库卡波罗教授共同作序)作序言并执笔
4.14.4《中国室内建筑师品牌材料手册·办公家俱产品分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6-2007年
方海(合作:蒲仪军)文“过去到未来:办公建筑发展简史”(48~53页)
方海 校 (曾坚 文) “办公家俱与室内布置” (附录2~7页)
方海 校 (曾坚 文) “办公家俱与人体工程学” (附录8~13页)
4.14.5《赫尔辛基》(尤西·第艾宁现代城市建筑摄影展)芬兰帕沃斯出版公司
方海作序一:“建筑摄影的力量”
4.14.6《中国新闻·两会特刊》百年建筑千年文化专辑 中国新闻社. 百年建筑文化交流中心主办 北京2007 年
方海 文 “它山之石, 可以攻玉: 芬兰建筑的品质和文化”.
4.14.7《中国室内建筑师品牌材料手册·办公家俱与隔断墙产品分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 2008-2009年
方海 文 “现代办公理念与办公家俱设计”(40~51页)
4.14.8《家具史》<美>莱斯利·皮娜 著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8年
方海作导读序文 “本书读后”(9~12页)
4.14.9《芬兰设计:一部简明的历史》拜卡-高勒文玛著,张帆 王蕾译,周浩明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年
方海作序 :“中译本序:设计的天空”
4.14.10《审美决定品质:产品设计的美学评价》保罗-赫克特著,甘为译,中国电力出版社,2020年
方海作序:“序”
(二)出版学术著作
1《20世纪西方家俱设计流变》(中文版)方海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0年(160页)
2《约里奥·库卡波罗》(英文版)方海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1年(194页)
《约里奥·库卡波罗》(中文版)周浩明、方海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2年
3《芬兰新建筑》第一辑(中文版)方海著 尤西·第艾宁摄影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1年(158页)
4《艾洛·阿尼奥》(英文版)方海著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2年(280页)
《艾洛·阿尼奥》(中文版)方海著 罗萍嘉译 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5《昂蒂·诺米斯耐米》(中文版)方海、罗萍嘉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2年(110页)
6《感官性极少主义:建筑大师帕拉斯玛》(中英文对照版)方海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2年(220页)
7《海基宁一科莫宁》(中英文对照版)方海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2年(158页)
8《芬兰现代家俱》(中文版)方海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2年(236页)
9《埃萨·皮罗宁》(中英文对照版)方海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3年(234页)
10《芬兰现代艺术博物馆》(中文版)方海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3年(112页)
11《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中文版)方海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3年(92页)
12《芬兰科学中心》(中文版)方海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3年(80页)
13《西班牙呼斯加体育馆》(中文版)方海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3年(88页)
14《芬兰当代设计》(中英文对照版)蔡军、方海主编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北京2003年(164页)
15《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英文版)方海著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出版社 赫尔辛基2004年(345页)
16《芬兰新建筑》第二辑(中文版)方海著 尤西·第艾宁摄影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5年(169页)
17《欧洲的未来》(中文版)艾洛·帕罗海蒙著,柳翰译,方海校
东南大学出版社 南京2005年(220页)
18《世界现代家具发展史》(中文版)胡景初、方海、彭亮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北京2005年(520页)
19.《城市景观与光环境设计》方海、韦萨·洪科宁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6( 288页)
20.《现代家具设计中的中国主义》(中文版) 方海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07( 236页)
21《瑞士室内与家具设计百年》,阿瑟·鲁格 编著,方海 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2010( 454页)
22《许村艺术乡建启示录》渠岩,方海 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1。
23《渠岩的艺术视界》渠岩,方海 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4《建筑与家具》方海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25《北欧设计多维透视》 方海 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6《帕拉斯玛建筑随笔》 方海 主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
27《家具设计资料集》 许柏鸣、方海 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
28《论建筑》 (芬)埃萨·皮罗宁,方海,东方檀 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
29《从需求出发-工业设计大师汉诺.凯霍宁》方海,戴梓毅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0《肌肤之目:建筑与感官》(芬)尤哈尼-帕拉斯玛著,刘星 任丛丛译,邓智勇 方海 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31《太湖石与正面体:园林中的艺术与科学》方海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32《艺术与家具》方海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33《建筑哲思录》(芬)埃萨·皮罗宁,方海,东方檀 编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
34《新中国主义设计科学》方海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
35《芬兰设计思维研究》方海 胡茜雯 著,东南大学出版社,2021。
36《 现代家具设计原理》方海 甘为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7《现代家具设计流变》方海 薛忆思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8《现代家具设计方法十五讲》方海 安舜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39《现代家具与材料研究》方海 林秋丽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三)建筑设计作品
1.江苏省扬州中学图书馆(建筑设计)扬州 1989~1990,主持建筑师
2.海南省儋州市政府大楼(建筑设计)儋州1992~1995,主持建筑师兼项目负责人
3.深圳家俱设计研究院(建筑、室内、家俱及灯具设计)深圳2002~2004,主持建筑师兼项目负责人
4.成都天府国际社区光音堂(建筑、室内、家俱及灯具设计)成都2003~2005,主持建筑师
5.无锡大剧院(芬兰PES建筑事务所主创)无锡2005~2009,项目建筑师(室内与家具设计)
(四)家具设计及部分专利
1. 一种软包式靠背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480.5
2. 一种板体拼接结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079.1
3. 一种茶几;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1296.9
4. 一种凳子;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5 2 0097983.5
5. 一种基于榫卯连接的曲臂拼接结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531.4
6. 一种靠背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1566.8
7.一种可拆装式茶几;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1261.5
8. 一种可叠落式靠背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1297.3
9. 一种框架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078.7
10. 一种新型靠背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002.4
11. 一种摇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130.9
12. 一种椅背支撑结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128.1
13. 一种椅子;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126.2
14. 竹靠背椅;中国;实用新型专利;ZL 2014 2 0792547.5
成果产业化情况:以上实用新型专利均以普通许可方式许可企业使用,企业产品已经开始量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