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

1979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

1982年至今,任职于中国美术学院。现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领域:

一、美术史领域

从20世纪80年代起,系统翻译西方美术史经典,介绍美术史研究的各种理论、方法。包括完整地翻译和组织翻译贡布里希的全部著作(1989-2016),主编《美术译丛》(1983-1989)、《新美术》,主编“学院丛书”(1996-2001),至编撰《美术史的形状》(2003)时,已完成将美术史学科的面貌完整地呈现给中国同行的宏愿。从此倡导“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的观念,对中国美术史学科发展做出业内公认的贡献。

从90年代后期开始迄今,一方面继续与各大出版社合作出版西方美术史经典译丛,另一方面专心推进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出版《图像与观念》(1993)、《附庸风雅和艺术欣赏》(2009)、《中华竹韵》(2011)等专著,主编以收录中国古代美术史文献为主的“艺苑珠尘”丛书(2000),和曹意强共同主编具有影响力的《美术史与观念史》学刊(2003-)。

二、古籍版本学、文献学和美术史交叉领域

编《柳如是集》(2002),辑录出版《柳如是事辑》(2002),出版《藏书铭印记》(2002),发表《铜活字套印本〈御制数理精蕴〉》(1999)、《清代活字套印本书录》(2003)、《套印本和闵刻本及其〈会真图〉》(2005)、《“借书还书”与抄书》(2003)、《高罗佩的版画秘藏》(2008)、《从艺术的观念看书籍史》(2021)等文。

三、哲学与美术史交叉领域

翻译出版卡尔·波普尔《通过知识获得解放》(1996)、《走向进化的知识论》(2001),选编波普尔文集《开放的宇宙》(1999)。后又主编“波普尔哲学著作集”丛书(2003-2008),完成了对波普尔全部哲学著作的翻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