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论著:

  1. 论著:《城市精神与理想呈现——中国城市公共艺术建设与发展研究》2014年1月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503-0638-7,排名:1/2。是其主持中央财政厅课题(省部级):《美术学国家特色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城市发展与公共艺术研究项目》(2010年—2012年)的结题成果。
  2. 主编:《智性融通—第三届世界华人美术教育大会论文集》共2册,2012年10月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503-0367-6,排名1/1。
  3. 2012年—2017年分别主持省部级项目:《浙江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公共艺术》、《浙江省新兴特色专业—公共艺术(重点方向)》《浙江省高等学校优势专业—雕塑》,项目负责人,都在进行中。
  4. 总策划影像出版物:《宛若天城—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浙江馆》,浙江省音像出版社2011年7月出版,书号:ISBN:9787884274789。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的《世博思博视博—中国美术学院2010年上海世博会项目研究图文集》,共5册,书号:ISBN:9787550300088,编委会成员、作者。
  5. 主编:《独乐众乐——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展》,2007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独乐·众乐——2008-2013公共艺术大讲坛文集》2014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503-0606-6,排名:1/2;论文《如何设计浙江馆——2010年上海世博会“浙江馆”创作设计介绍》收录其中,排名1\1。
  6. 主编:中国美术学院90年校庆“《国美之路大典》之雕塑与公共艺术卷·雕塑中国”共4卷,2018年2月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书号:ISBN:9787550316126。
  7. 主编《“山水相望”—2015年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展示周开幕式创作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书号:ISBN:9787550310568,排名1/2。是其主持策划大型跨媒体实景演绎“山水相望”—2015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季开幕式及毕业典礼后,编著的教学研究文集。
  8. 教材《造型与结构》:主持2015年“国美好教材”暨第一届院级优秀教材资助项目(立项号20120629),排名1/2,进行中。
  9. 论文发表:
  • 2017年,杨奇瑞,《<九墙>系列——创作与思考》发表于《雕塑》,2017第2期,38-43。
  • 2013年,杨奇瑞、王来阳,《滨水区域的艺术介入与诗性空间营造——以中国杭州第四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为例》发表于《雕塑》,2013第1期,8-11。
  • 2011年,杨奇瑞、郑靖、阮悦来,《创新-让科技成为艺术语言》发表于《中国科技成果》,2011第18期,21-23。
  • 2007年,杨奇瑞,《中国公共艺术若干问题研究》发表于《公共艺术国际论坛暨教育研讨会杂志》,179-190。

 

展览和邀请展作品:

  1. 2017年,《苏武牧羊》参加首届“全国雕塑大展”,由中国美术馆展览并收藏。
  2. 2017年,《齐白石与林风眠》参加“美在生活——全国写生艺术展”,中国北京中国美术馆。
  3. 2016年,《草原》参加“东方塑造”展览,中国北京中国国家画院。
  4. 2016年,《戚继光抗倭》参加“2016年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国际美术展”,中国陕西。
  5. 2015年,《婆娑世界》,参加“2015大同·雕塑展”,中国山西大同。
  6. 2013年,《雪域高原》,60×40×40厘米,不锈钢,参加“2013卢浮宫国际美术展·中国代表团作品展(Societe Nationale des Beaux Arts Carrousel du Louvre Salon 2013)”,法国巴黎卢浮宫卢浮宫卡鲁塞尔厅,中外友好国际交流中心收藏,收录于《2013卢浮宫国际美术展·中国代表团作品集》108-109页,外文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4。
  7. 2013年,《禅者》,50×30×40厘米,参加“中欧文化论坛·雕塑展”,中国西安。
  8. 2013年,《世博会浙江馆核心演绎》,多媒体影像,参加“中国大同雕塑双年展”。
  9. 2012年,《呼吸瓦墙》,10×2米,钢、水泥、机械装置,西溪湿地。
  10. 2012年,《民间艺人》,综合材料,300厘米×1000厘米,参加“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中国山西大同。《2012大同·国际壁画双年展画册》页60-61。
  11. 2012年,《地球树》,装置雕塑,5×2.2×2.2米,不锈钢、机械装置、LED影像。
  12. 2012年, 《高原》,60×30×30厘米,不锈钢,参加“中国画院雕塑院邀请展”。《藏地》,70×40×40厘米,不锈钢,参加“中国画院雕塑院邀请展”。
  13. 2012年,《铁环少年》,500×700×30厘米,参加“第一届中国佛山·国际城市雕塑大展”。
  14. 2011年,塑料造型系列之《路过亚青》、《高原》、《风》,塑料薄膜,2011;《毛泽东》,铸铜,2010;参加“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中国山西大同,《开悟2011大同国际雕塑双年展画册》页188-191。
  15. 2007年,《98抗洪志》,铸铜,参加“独乐·众乐——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作品展”,中日友好会馆美术馆,东京。
  16. 2007年,《飞翔的城市》(又名《新凯旋门》),铸铜,参加“独乐·众乐——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创作与研究作品展”,中日友好会馆美术馆,东京。
  17. 2005年,《发掘报告》,钢、橡胶、泥,2005年参加“中国美院视觉艺术学院第一回教师作品展”,杭州;2006年参加“第二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北京。
  18. 2003年,《一抔土》,钢、土,参加“中国美术学院校庆展览作品”,美院南山校区庭院,杭州。
  19. 2002年,《上海钮扣》,青铜,参加“第二届上海国际美术双年展”,上海。
  20. 2001年,《舟掠湖梦》,木、水,参加“第二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
  21. 2000年,《杭州轶事》,综合材料,参加“第一届西湖国际雕塑邀请展”,杭州。

 

学术交流:

  1. 2018年6月,总策划“主题与形象:再写生”青年雕塑家创研班开班仪式及研讨会,并发表主题演讲。
  2. 2017年,应邀参加广州美院“2017年公共艺术专题学术论坛”并做专题演讲。
  3. 2016年,应邀参加“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全球征集”、“东湖2016全国青年雕塑邀请展”并作评委。
  4. 2016年,应邀参加“刘开渠与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学术研讨会、在首届“场所•空间•艺术”杭州国际学术论坛做主题演讲。
  5. 2016年2月6日,总策划《首届“场所•空间•艺术”杭州国际学术论坛》。
  6. 2016年,参加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深圳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发生•发声——公共艺术专题展学术论坛”并作专题演讲。
  7. 2015年,参加西安美术学院主办的“全国重点美术学院中国传统雕塑教学教学交流研讨会”并作专题演讲。
  8. 2015年,参加由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2015当代艺术与公共艺术教育论坛”并作专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