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教学机构 书法学院

书法学院

书法学院

基本介绍:

1963年,中国美术学院首设书法篆刻专业;2001年,成立中国第一个书法系。本系以“固本培元、借古开今”为建设宗旨,坚持深入传统、弘扬传统的学科建设道路,注重学术品味,重视文化修养,强调国学基础,突出理论与实践、基础与个性、综合与专精相结合的教学思路,形成了完整的高等书法教育教学体系和鲜明的教学特色,在国内外高等书法教育领域有着极为广泛的影响力。2023年4月8日,在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暨2023“国美发布”上立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学院成立。书法学院的成立是在“美术与书法”调整为一级学科背景下,提高完善我国高等书法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体系、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

书法学院以培养具有较高书法篆刻创作实践与学术研究能力的专门人才为目标。

本科设有书法与篆刻、书法学与教育两个专业方向。

硕士设学术性硕士与专业型硕士。学术性硕士研究方向为书法篆刻理论研究,在中国文化的整体框架中,深入研究书学和印学的本质规律和核心内涵,培养学生从阅读记录到日常书写的基本能力,将文字学、金石学、古文献学等学科知识融入到书学、印学理论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专精与博通相结合,立足传统,融汇东西,培养出既具传统士人情怀,又兼现代学术视野的理论研究与创作研究兼能之才,能胜任各层面学术研究工作之岗位要求。专业型硕士研究方向为书法篆刻创作研究,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与独特性,穷源竟流,深入研究传统书法篆刻艺术的本质规律和核心内涵,打开“通人之学”的治学门径,充分挖掘传统书法篆刻的东方审美特质和艺术精神。夯实专业基础、深化专业能力、拓展学术视野,努力探索传统书法篆刻创作语言的当代活化,从而培养出能胜任书法篆刻创作专业岗位要求的艺术人才。

博士研究生设有三个方向,分别为中国书法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中国书法篆刻的传承与传播研究和现代书法的跨界实践与研究。

学生人数:本科生1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12人,博士研究生34人。

师资概况:现有教师13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3人。

主要课程:篆书临摹、隶书临摹、楷书临摹、行书临摹、草书重视文化修养临摹、篆刻临摹、书法创作、篆刻创作、古文字学古汉语、书画题跋、金石学、文献目录学、历代书论、历印论、中国书法史、中国印学史、书法教育史、日本书法史、书法美学等。

书法学院学术院长:陈忠康

书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沈乐平

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毛腾

 

与书法相关的学术机构:

古文字书法研究中心

宗旨:对古文字书法、篆刻创作实践进行学术指导和理论研究,配合书法、篆刻教学、创作和科研,进行文字学、训沽学等方面的指导,培养古文字书法的青年学子和研究人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进国内外学术界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负责人:韩天雍

现代书法研究中心

宗旨:推动书法与当代艺术的对话,加强书法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互动交流,站在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前沿,建构面向当代艺术的书法教育和科研体系,并成为国际现代书法交流的核心机构。

负责人:王冬龄

中国书画鉴赏中心

宗旨:对中国书画鉴定、品鉴、欣赏的诸多层面进行学科化、系统化地梳理与探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确立与形成一门具备现代复合型学科背景的新型人文学科书画鉴赏学。同时培养具备多学科交叉特性的新型书画鉴赏人才,解决中国艺术市场对这方面专业人员的迫切需求。

负责人:吴敢、林海钟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

宗旨: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以“锤炼中国文化的视觉内涵,塑造文化强国的视觉形态,提升当代生活的视觉品质,拓展文化开放的视觉通道”为宗旨,聚集国际一流汉学家与中国学研究学者,组建了一支国际化、精英化、多元化的教研团队。中心聚焦“视觉国学”、“视觉乡土”、“视觉当代”三大实践领域,努力在国际语境中,以视觉方法活化中国传统,以视觉产品承载中国精神,以视觉语言述说中国故事,以视觉文化彰显中国风采,面向全球生动再现中国文化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中心紧扣当下全球文化视觉转向的现实需求,回应“大数据、全媒体、后网络”时代文化生产和信息传播的新形势、新特征,以跨领域协作、多学科交融、传统活化创新为特色,联合全球中国学研究重镇,持续汇聚国际顶尖人才,建构以视觉文化为核心的中国学系统,打造全球性的中国艺术文化的教育网络,树立中国视觉文化整合创新与国际传播的大格局。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卢勇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美术报副总编辑: 赵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