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

1、专著《包豪斯悖论:先锋派的临界点》,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2、专著《建筑物与像:远程在场的影像逻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3、译著《奥斯卡 · 施莱默的书信与日记》,[德]奥斯卡·施莱默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4、译著《包豪斯剧场》,[德]奥斯卡·施莱默、[匈]莫霍利-纳吉等著,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 发表:
  • 论文《包豪斯剧场的潜能与一段中国实践》,《建筑学报》2019年12月;
  • 论文“The theatrical constellations: Bauhaus potential and Chinese moments”, Theatre and Performance Design(London: Routledge), 2019, vol. 5, Issues 1-2;
  • 论文《莫霍利-纳吉I:格罗皮乌斯的选择》,《新美术》2018年第12期;
  • 论文《莫霍利-纳吉II:总体实验与视觉生产》,《新美术》2019年第1期;
  • 论文《视觉文化的面孔》,《新美术》2018年第3期;
  • 论文《阿比瓦尔堡的姿态:图像生命与历史主体》,《新美术》2017年第9期;
  • 译文《<记忆女神图集>导言》,[德]阿比瓦尔堡撰,《新美术》2017年第9期;
  • 论文《施莱默的现代性与最低限度的道德》,《新美术》2014年第10期;
  • 论文《媒介中的都市想象及其征兆:以魏玛共和国时期影像为例》,《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第4期;
  • 论文《建筑?或舞台?——包豪斯理念的轴心之变》, 《新美术》2013年第10期;
  • 论文《现代都市的亲密性之变:从<海上花列传>的视觉转译困境谈起》,《美育学刊》2013年第3期;
  • 论文《重读<理解媒介>:麦克卢汉的延伸》,《新美术》2013年第2期;
  • 论文《 “银盐热”后,物之去留?》,《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第2期;
  • 论文《 版画破恶声》,《鲁迅的面容》,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2011年8月。

 

  • 参与课题和学术活动:
  • 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课题《包豪斯思想史及其中国谱系》,2012-2016;
  • 2021年8月24日,专题讲座“先锋派与媒介”(上、下),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泛媒介与超策展”2021艺术哲学暑期研修班;
  • 2021年7月3日,讲座主题“批评的异端”,同济大学人文学院主办“艺术批评的未来”学术论坛;
  • 2021年6月26日,讲座主题“包豪斯悖论:精神实体与物质生产”,上海西岸美术馆 “康定斯基与影像”公共教育学术讲座;
  • 2019年5月11日,讲座主题“剧场之于包豪斯”,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包豪斯回望” 论坛;
  • 2019年4月27日,讲座主题“阿比·瓦尔堡及其图解”, OCAT上海馆“影像、绘画与艺术史”专题论坛;
  • 2018年11月24日,北京泰康空间公共讲座“阿比·瓦尔堡的难题”, 北京泰康空间;
  • 2018年6月24日,专题讲座“视觉媒介?真的有吗?”, 北京OCAT馆的W.J.T.米切尔研讨班第二期:媒介技术·记忆,芝加哥大学北京中心;
  • 2016年9月17日,第34届世界艺术史大会17分会场作主题讲演“姿态剧场,或论瓦尔堡的目的与方法”;
  • 2015年12月5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公共讲座“拿什么排演:危险关系与姿态剧场”, 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