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刊发我校党委书记钱晓芳文章: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让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作者:钱晓芳   编辑:张玉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8-10-15

作者:钱晓芳   编辑:张玉   来源:    发表时间:2018-10-15

  编者按: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8位老教授回信,对他们长期以来不改初心、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予以充分肯定,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总书记的回信对全国艺术工作者、艺术院校、美育工作、艺术创作等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我校迅速掀起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热潮,党委书记钱晓芳专门撰文《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让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阐述对美育工作的心得体会与中国美术学院的使命担当,并于《中国高等教育》刊登。

  牢记嘱托 勇担使命 让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

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 钱晓芳

  近日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的回信,在美术界乃至整个教育界引起了热烈响应。总书记的重要回信,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提升了人们对美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高度,是对全国美术院校和美术教育工作者的极大鼓励和鞭策,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事业发展,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握深刻内涵,深入领会总书记回信的精神实质

  总书记的重要回信以深邃之见、简练之笔,深刻阐明了新时代美育工作在“塑造美好心灵”“让青年一代身心健康成长”中的特殊重要作用,强调了艺术教育者“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的责任和担当,彰显了艺术院校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特殊地位和伟大使命。

  一是进一步指明了美育的使命和担当

  美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也是关涉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大课题。美育,不仅是培养人认识美、体验美、热爱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教育,更是一种对于心灵的教育,有着帮助人们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德育功能。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要从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美育对于培养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从根本上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优秀的文艺作品能够成为号召一代人的精神旗帜,抚慰一代人的精神家园,鼓舞一代人的精神支柱。在社会发展一路高歌猛进的当下,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美育工作者应当弘扬美、传播美、创造美,通过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文艺作品,凝聚中国力量,鼓舞民族精神。

  二是进一步指明了美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

  总书记的回信,强调了新时代美育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作为美育工作者在倍感自豪的同时,责任感和使命感也油然而生。如何以美育让祖国的青年一代健康成长,需要美育工作者不断地探索、实践和研究。首先,美育工作者要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作为艺术教育者和文化建设者,要在本职工作上有新开拓,紧跟时代步伐,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开展具有独特文化价值的学术项目。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美育工作,做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以优秀作品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贡献力量。其次,坚守作为艺术家和教育者的双重“灵魂工程师”的使命和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老师”的四个要求: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美育工作者在教学中,要悉心梳理教学内容,不断推陈出新,注意教学方式方法的多样性,把学生身心健康和心性培养放在首位。在艺术创作中,要不断锤炼本领,结合国家重大题材、结合时代发展主题,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

  三是进一步指明了艺术院校的使命和担当

  “希望学院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发扬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优良传统,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把学院办成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的使命和职责所在,作为肩负着人类灵魂双重工程师职责的艺术院校,更是义不容辞。一方面,要切实承担起校园育人责任。按照内涵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美育协同机制,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三位一体”的美育融合机制,以沉浸式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充分发挥以美育人的实践优势,加强理论研究,形成美育研究成果,为新时代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要承担起大教育的责任。当前是全民教育、终身学习的时代,随着公民需求的增加,社会美育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美育应关注社会各群体,不可偏废。作为艺术院校,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强化学术研究,推出富有时代意义的艺术展览,开放艺术馆藏,并在公共教育形式、美术讲堂活力以及观众人群特点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为提升社会整体审美水平做出贡献。

  坚守美育初心,勇作新时代美育工作的践行者

  中国美术学院,就是为“美”而生、以“美育”立身的。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大力倡导和践行他的“美育救国”思想,与林风眠先生于1928年在杭州创设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成为中国近现代最早的综合性国立高等艺术学府之一,也是中国艺术学科和研究生教育的创始之地,被誉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摇篮”。今年是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90年来,艺术教育面临的全球境遇和时代课题在变,但中国美术学院追求美的艺术、塑造美丽心灵的“初心”始终没变。

  鲜明的实践性品格,是中国美术学院办学和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美育走出校园、辐射全社会的重要途径。一方面,自建校之初,学校就将开创现代艺术教育体系与开展社会美育运动作为两大根本任务,最核心的是,将美育工作辐射、普及到全社会。另一方面,艺术创作只有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才能找到艺术表现的根源性因素,去对接创作的源头活水。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美术学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守艺术与教育所肩负的双重“灵魂工程师”使命担当,坚持一流定位,直面全球境遇,聚焦国家战略,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办学思想和育人理念。一方面,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大力倡导和构建视觉艺术东方学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美育的“国美模式”。另一方面,坚守和勇担“社会美育”使命,提出和践行“构筑校园美境、实施校园美育、塑造校园美心”的“三美”理想,实施和推广“美美与共”行动。近年来,学校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作、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文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文艺方向,强化“四个意识”,坚持“四个自信”,践行“三美”理想,落实“四个服务”。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后,学校连续三年举办以“人民之心,中国之魂”为主题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报告会、研讨会和主题展览,并将其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创新实践“思政教育、专业教学、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育人方法,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有机融通的全课程育人格局,使思政工作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同向同行,融入师生的日常学习、创作与生活。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觉表达和社会实践体系,把握重要节点和重大契机,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学校紧紧围绕“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祖国、讴歌英雄”的鲜明主题,聚焦历史题材和现实题材,引领师生积极承担国家主题性重大美术创作工程,着力推出一批优秀作品,培养一批主题美术创作研究的青年人才。

  学校持续开展“活化传统 弘扬美德”教育活动,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推动中国美学精神的当代实践。聚焦和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发展需要,高水准完成国家诸多文化建设和艺术外交任务。十多年来,学校实施“千村千生服务基层计划”,引领广大师生发挥专业优势,开展美育实践和社会服务,深度参与“美丽浙江、文化浙江”建设。选派师生赴云南、贵州、西藏、新疆等地进行文化援建与支教服务,鼓励参加国际公益项目,到国外进行中国传统书画和优秀文化传播。通过联合国家博物馆、阿里巴巴集团等跨界开设创新创业课程,衔接国家博物馆IP和平台上品牌商的供应链,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施社会美育的新模式。

  弘扬大爱大美,勇担新时代美育工作新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和高等教育,将两者都提升到国家战略基础的重要位置。总书记的重要回信,是对中央文艺工作座谈会、第十次全国文代会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申,一以贯之地阐明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为中华民族文艺振兴举旗立纲,也为我国高等艺术教育提供了指南和遵循,确立了新时代我国艺术教育和美育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美育人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强调以文化人、以德育人,将之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校工作各方面。立德树人,首先,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四个服务”,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其次,要高度重视思想和价值观的培育,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立德树人,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要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学校美育改革发展道路,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再次,要建立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不断提高政治鉴别力,区分学术观点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原则问题,使高校中的各类平台成为传播先进思想文化的阵地,遏制错误观点在校园滋生传播。

  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切实增强文化自信。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华美育精神是中华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其核心和来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是全体美育工作者的重大课题和神圣使命。今年正值中国美术学院建校90周年,学校推出了《国美之路大典》,这既是对中国美术学院90年办学发展历程的回顾,也是对中国近代美术和艺术教育史的一次大规模学术梳理。学校将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切实做强中华文化的根基,培植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种子。不断推陈出新,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美育课程体系。

  扎根时代生活,描绘新时代新风貌。美育工作需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文艺需要扎根人民,“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人民生活中本来就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艺术院校和美育工作者在创作中始终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脚踏实地,立足生活,把握住这一艺术创作的准则。美育工作围绕人民,紧跟时代。中国美术学院全体师生,也将牢牢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参与国家大型文艺创作项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创作推出一批响应时代号召,回应人民期待的优秀文艺作品,继续发挥美术创作国家队的作用。

  面向全社会,实现美育作用最大化。美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涵和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充分认识肩上的责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此次回信中,总书记再次以“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指明了美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美育工作者应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举措,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实现国民心性的培养和美好心灵的塑造。艺术院校在这一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师生的力量和高校的平台,发挥自身优势,实现美育工作作用的最大化。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艺术教育资源的共享,使校园美育辐射社会。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形成推进美育改革发展的合力。要充分利用高校中的文化艺术资源,引领和鼓励师生走进基层,服务社会,实现美育工作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