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是2021国美学生“年度人物”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摄影:申博 刘杰   来源:学工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1-12-31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学工部    发表时间:2021-12-31

2021年,优秀的国美学子们发出一道道属于自己的光芒,闪耀在校内外的多个领域。胡川、蒋斐然、黄赛君、王若兰、吴建斌创业团队、翟莫梵、吴诗倩、熊峻苓、曲晏娇、尉浩,10个中国美术学院2021校园年度人物(团队)脱颖而出,他们有的全身心投入学术研究,有的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有的即将赴边远山区支教,有的在体育比赛中屡创佳绩,有的积极参与主题创作……大家来自不同学院,绽放各自的精彩。

12月30日下午,我与书记面对面——2021校园年度人物(学生)座谈会在南山校区举行。党委书记金一斌与10位年度人物座谈,听取大家对学校未来发展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党委副书记孙旭东、有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党委负责人、辅导员代表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感激、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也结合多年的学习生活感受对学校的发展建言献策。

金一斌认真听取每位同学发言,细致回答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肯定大家在学习创作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他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的嘱托与期望,坚持“名校意识”和“自主意识”,高站位充当开路先锋,练就过硬本领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

孙旭东感谢同学们为学校争得荣誉、为同学树立标杆、为人才培养提供成功的案例,他希望大家心怀“国之大者”,与时代同行、与祖国同在,在学业上有博有专,发挥引领作用。

会上有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就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做了回应。

胡川(崇学国美) 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以设计力量,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浙江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等,参加国内外重要专业竞赛并获奖。参与亚运会重要标志组合及拓展设计项目。

在美院学习的这四年里,通过母校这样一个优秀的平台,我的设计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也有幸获得了行业内的重要奖项,收获了许多快乐与成长。

我想从我的学习生活出发,提出自己对于学校发展人才培养的想法。第一点是支持跨学科交流,促进设计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壁垒,加强校际合作。作为实践类专业,我认为理论学科的思维与认知能够让我们的设计更具深度与现实的价值。学生需要拓宽思维,才能走的更远,看的更深,做的更好。同时校际合作也能提升国美的行业影响力,成为凝聚不同学校精英人才的桥梁,也让艺科融合的理念通过实践真正走进同学们的心中。

第二点是回归日常,加强设计学科的产学融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普及行业的基本规范以及如何转化课程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促进企业与高校课程科研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了解实际的商业项目。让创作不只停留在学术圈,同时能适应社会需求实际的状态。

 

蒋斐然(崇学国美) 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多次参加重要展览、多篇译文发表于《新美术》。以青年艺术家的身份活跃于当代影像艺术界,曾入选浙江省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新峰计划”。

建议将研讨会(Seminar)设置为研究生必修课,以培养独立研究所需的问题意识、批判思维、辩证逻辑和表达能力。正如一堆精心整理的课堂笔记并不能促成一篇论文大纲,应试体制下管用的刻苦品质并不能解决硕博思辨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我所在的策展专业为例,同学们都很勤奋,但也容易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失而找不到自己的问题域,从而陷入一种有知识者的失重状态。知识脱离现实的问题域,就是漂浮的知识;知识脱离切身的情义感知,就是无机的知识。研讨课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做这种知识的转化工作。此外,建议将部分博士点的学制改为四年。同样以我所在的研究所为例,在其十余年的教学历史中,博士几乎无一例外地延毕,往往最优秀的学生最主动地申请延毕,这是出于对自我的负责,也是对导师,对学校的负责。延毕并非学习能力不足,而是博士的学术要求和毕业资格都远超过硕士,因此,三年是过于短暂的。

 

黄赛君(自信国美) 手工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蝴蝶来时我自盛开,天自安排我尤精彩,我走得缓慢,却从未停歇。荣获省学业奖学金,作品获得第二届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银奖、第三届台湾国际大学生年度艺术奖银奖等。

很荣幸能获得“年度人物”荣誉,在国美6年的学习时光里,我想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分享我对“自信国美“的思考。在学习上,无论是林风眠先生倡导的东西融合之路还是潘天寿先生开创的传统出新之路。学校如果能在教学体系中从深度上强调学科的的历史脉络,人文思想梳理研究,从广度上着重整个中国乃至国际领域下的沟通交流。国美学子在面对广阔的国际舞台时,我们的作品才能有着对于文化了然于胸的底气,有着古今交错的时代性,亦有着东西融合的生命力。在生活里,我特别有感触的是手院的辅导员对我的关爱和照顾。在国美仍然有着许多特殊成长经历的学生,无论是从心理状态还是经济支持,他们都更需要关怀。辅导员能亲近了解同学并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在学校的发展性帮扶项目中帮助不同需求的同学树立人生自信。许江老师曾期许我们:”像匠人一样劳作,像哲人一样思考”,愿国美的哲匠学子们一起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王若兰(自信国美) 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研究生

16岁入学美院,2019年以总分第一进入视觉中国,非虚构戏剧《辅德里》最年轻主创。荣获林风眠奖学金、省学业奖学金、第九届浙江省大学生摄影竞赛纪实类二等奖等。

在触及美术领域之前,我学习了十年国标舞,大二时担任了校艺术团团长,为学校各大晚会、典礼等演出了30余次。我也有幸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了许多短片的摄制,这都为我硕士阶段的身份转换埋下了种子。2019年,我加入了牟森老师的工作团队,又开始了全新一轮跨学科、跨领域的挑战。从总体岗到创作岗、从模型设计到影像设计、从摄影到剪辑,不同身份的转换意味着我们需要关照的更多,也带来某种视角的切换。在扮演“表演者”的时候,你只需要把握好自己,但在艺术创作中,你需要有全局观念,不流于事物的某一个侧面。你必须要有一种余力能把自己抽拔出来,痛彻的、全面的进入世界,再认识你自己。在《辅德里》的创制中,我主导参与三个石库门头以及石库门建筑群组的制作,这三个石库门头不仅是文本的贯穿线索,也是影像设计中的视觉线索。《辅德里》带给我的收获是巨大的,在将其切近艺术表达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身的一次红色洗礼。学校可以把这类活动打造成思政品牌,建设课程思政。不同专业自身的思政教育资源各不相同,不能简单进行思政和课程的叠加,而应重视对案例和思政元素的挖掘。反思学习过程的种种,诸多刹那与瞬间,激荡情愫,挑拨思绪,回馈⽣活。未来,我仍会为自己保留一点不确定性,以及一点向外的好奇。

 

吴建斌创业团队(创新国美)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团队有7年创业经历,跨领域的连续创业者;领导的团队是一个艺科融合的本科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周孝歌、陈紫梦、杨焱、徐闻秋、左向戎、吴怡笑 ),聚集了来自开放媒体、影视编导、艺术工程与科技、综合设计等多个专业背景的成员,团队内部合作紧密,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国赛金奖以及本科创意组唯一的最佳创意奖。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驱动策略:“天马行地”。美院人最不缺的就是想象力,比起“天马行空”,我们更应该好好思考如何把想象力,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的社会实践。在美院生活环境中的我们,更应该把握好这种思考力和感受力,输出珍贵的创意结果。我认为的创新创业,创新是在创业之前的。想法先行之后要大胆地去推进,在实践中探索最终如何落地。第二点是外在土壤,即周围环境的帮助。学校层面,有大量创新创业资助计划、学科竞赛及就业创业指导,从创业培训与指导、融资、税收、创业空间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多方面进行指导,美院的土壤提供了把想法落地的最好机会。如何从外部环境借力,突破自身的学科壁垒也是非常重要的。“未来已来,只是分配尚不均匀”, 而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在引领创新创业的同时,将这些分配变得更均匀。面对每一次挑战,只有一直保持谦逊,认真对待,才能把困难转化为机会,以荆棘磨砺成长。

 

翟莫梵(创新国美) 绘画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代绘画新生力量,立足传统媒介,积极参与公益、联名设计,记录当下历史,让绘画“出圈”。与众多专家一起入选杭州市外事人才库首批人才,在学生中成为一个标杆。入选杭州市外事人才库首批人才,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

首先,建立学术高峰而不是被学术逼疯;关注学生们的精神状态格外重要,纯艺术类的同学由于长时间的校园生活、经验主义和固有圈子会慢慢消磨他们本初的热情与毅力,加之接触社会少,现实与梦想间鸿沟逐渐变大,使学习与生活相互钳制。第一次座谈时高老师发出了灵魂拷问:你要知道绘画在当下能做些什么?今天有个模糊答案:绘画有其长足探索的一面,绘画也有其反应迅速的一面,无论是乌合麒麟的政治讽刺CG绘画,还是建党百年历史创作,都是作为现世人类社会文化的“保障机制”而存在的,我们要警惕下一次大停电,警惕陨石划破夜空带来的局部毁灭,警惕旷日持久的文化差异拉锯战。速度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说“我们的世界是灾难性的,也是美好的,他两者兼备,一切来的越快,越具有戏剧性;速度是不被惩罚的暴力,无人可以控制,争取时间就是在失去世界。” 所谓选择都是虚幻,要让绘画出圈不是丢掉一些东西,而是加入一些东西。最后希望我们能放开紧皱的眉头,回到生活并拥抱生活本身。

 

吴诗倩(公益国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艺“树”人生,以美育人,做弘扬文化自信的公益人。现为省新世纪人才学院第二十三期学员、省红船女儿高校宣讲员,荣获省“成绩突出共青团员”、省思政微课大赛一等奖、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省学业奖学金等。

首先,感谢学校对我在公益上的认可与鼓励。景东支教的一年里,我不再被“学生”身份保护,少了一些试错机会,多了一份责任担当。我感受到这种“实习”带给我的成长,也希望今后学校能加强和地方的合作,提供对口实习,有助于同学们更清楚职业性质,对如何发挥专业服务地方有更好的认识。其次,参与脱贫攻坚中,我看到了乡村对于人才培养、审美提高的迫切,我们的同学应当深化美育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把个人发展融入祖国发展。未来,我更希望做好“美育”传播者的身份,带领校青年讲师团结合自身经历,讲好国美的故事,将国美故事讲响讲透。同时,要发挥专业特色,用心用情用力,讲好经典美术史中的党史故事,挖掘并传播优秀文艺作品背后的思想观念与人文精神。

 

熊峻苓(公益国美)  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本科生

获国家奖学金等多个荣誉。积极志愿服务活动,获挑战杯红色专项国家三等奖等多个奖项,现加入研究生支教团。参演话剧《浮士德》入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和杭州国际戏剧节,创作短视频,现收获粉丝四十万,在新媒体领域有广泛影响。

本科期间,我加入雕公院乡村振兴实践团,利用自身专业优势持续服务浙江乡村,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社会实践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增强专业技能水平、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运用,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充分发挥我校人才培养的双重作用,这种作用也将转化为我们勤于思考、锐意进取、勇于实践的无穷动力。刘开渠先生曾说:“人生是可以雕塑的。”我通过在各类实践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中历练成长,让我毅然决然加入研究生支教团,争取为西部美育美化发展贡献出一份属于自己的力量。我也希望学院能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贡献青春才智。

 

曲晏娇(活力国美)  建筑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运动让其人生不断突破记录。荣获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甲组“七项全能”第二名、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甲组“跳高”第五名,中国美术学院第34届女子800米第一名(破纪录)、第35届女子跳高第一名(破纪录)、女子跳远第一名(破纪录)、女子4*100第一名等,获省学业奖学金。

 

在这本科五年、研究生半年的美院生活除认真的完成学业之外,还获得校内校外的多项运动奖项,更多打破自己创下的纪录,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运动不是人生的枷锁,而是人生的助燃剂。解决运动难的问题:为了艺术,我们经常被熬夜的生活状态、时而忧郁的心理状态折磨。在大多数同学的意识里运动比学习更累,运动浪费时间。第一步让学生明白运动的乐趣和魅力。之前参加的“学长直播间”,在和学长们的交流中。明白运动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的,互相成就的。激发运动萌芽。第二步引导兴趣,多样的户外活动选择性,让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寻找自己最感兴趣的运动。解决缺少场地和器械问题,在校的健身房也可增加小型的运动项目。搭配更多的宣传,如篮球定期的比赛宣传推送,使学生的了解深入。把现有虽然存在但是甚少人知的多项运动推广。第三步鼓励运动,像建院在得奖后的精神物质双重奖励,也会获得在学习之外的成就感。最后体能抽测,可利用碎片化时间形成学生带学生的模式。

 

尉浩(活力国美)  跨媒体艺术学院本科生

扎根专业,夯实基础,不断突破跨界创作的极限。曾获2021年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以本科访问学生的身份加入西湖大学光学实验室,将艺术的思考带入多元领域,获国家奖学金等。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与浙江音乐学院、西湖大学的同学展开跨学科艺术创作,并与我校同学一起参加了今年央视的五四晚会。

在本科四年级的学习中,因为专业性质的原因,我更多的是在一个艺术生态的语境下去表达、去实现自己的想法,我身边部分同学也和我的情况相似,跨媒体专业的总体输出面向的是一个实验的,前沿的艺术领域,并且与商业语境和普遍接受度都是有一定距离的。但我认为随着近几年来,跨媒体艺术节稳定的举办,能吸引到更多的观众,这种下沉平台上升审美的方式让更多人认识到了我们这个专业。

我校很多同学不太善于表达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也许是不清楚自己潜力的极限在哪里,或是能做到多少高度的事情,同时外界也很难进入到学生独立世界的语境里,这种情况尤其需要缓解。我相信许多就读于纯艺类专业的同学需要推一把,鼓励学生去完善自己的个人作品平台或是作品集,培养创作语境连贯性的构建能力,在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时充满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