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热血共赴百年之约 非虚构戏剧《辅德里》杭州站收官

作者:方舟 邱莉丽 刘杨 胡心云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阅读:     发表时间:2021-06-21

作者:方舟 邱莉丽 刘杨 胡心云   编辑:赵雨岑   来源:宣传部    发表时间:2021-06-21

6月19日晚,在杭州宝石山下蝴蝶剧场近千名观众的簇拥和热烈欢呼声中,首部聚焦中共二大的非虚构戏剧《辅德里》第一轮全国巡演完美收官。杭州,是《辅德里》联合制作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所在地。历时40多天,横跨华东四省九市九站,中国美术学院师生推动并打造了一部“好听好看好懂的文艺党课”。

非虚构戏剧《辅德里》由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牟森担任总叙事、导演,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和叙事工程研究所的师生担当叙事设计团队;是上海·静安戏剧谷首部原创作品。该戏剧项目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党史学习教育的特色活动,叙事团队师生以党的历史作为切入,以产学研和产业链为手段,以跨媒介、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为方式,是将艺术表达融入党史教育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是对红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邀你“回家”献给杭州市民的精彩党课

这场演出特殊之处在于观众中超过一半都是年轻的95后甚至是00后,《辅德里》特地邀请了中国美术学院的师生“回家”一同观摩演出。舞台上年轻的90后青年演员挥洒汗水热血,舞台下年轻的95后、00后观众们热泪盈眶。

演出后还特别安排了主创演后谈,台上台下零距离交流,分享了主创团队创作背后的精彩故事。结束杭州站的演出后《辅德里》剧组也将短暂休整,于6月25日重返上海·大宁剧院连演14场,回到初心之地!新时代的年青人用这次演出迎接党的百年华诞,致敬百年前那一群奋不顾身、开天辟地的年青人,以青春热血共赴百年之约!

深度研讨 主旋律戏剧创作核心现场

演出翌日,《辅德里》主题座谈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举行。文艺评论家、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陈东,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黎萍,中共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鸣,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胡坚,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浙江戏剧家协会主席茅威涛等专家领导,《辅德里》主创团队、微缩模型展览艺术家们、《辅德里》制作组和来自媒体界的嘉宾朋友参加座谈。座谈会围绕《辅德里》创作过程、文艺党课经验谈等主题开展深入研讨。高世名向上海静安区赠送《国美之路大典》,姜鸣代表静安区向学校赠送了由上海博物馆专家1:1复制的限量版《中国共产党章程》。座谈会由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孙旭东主持。

《辅德里》主题座谈会发言撷英

 

 

陈宏

中共静安区委宣传部副部长,

区文化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 

从2019年7月1日,静安区委宣传部希冀借助于静安区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为迎接建党百年做好准备。2019年12月24日,一个大型的论证会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召开,我们听取了会上李东老师的建议,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通过打造一部好听、好看、好懂的艺术党课,让感动在剧场里面发生,李东老师之后也是《辅德里》的制作人。今年是建党百年,明年是党章诞成百年,我很感恩这个时代让我们有这样的机会来打造这样的一部戏剧。我也很感谢各位领导的支持,各位艺术家、党史专家的专业性意见,感谢大家能让感动在剧场内演,也在剧场外发生。

 

牟森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主任,

《辅德里》总叙事导演 

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学校,我们也特别愿意做有情有义的人,做有情有义的事,所以静安区的各位领导发自情怀来做这件事情,我们是带着情意来参与这件事。在创作的初期,我们看了大量的资料,听取了专家们的建议之后,迅速拎出了一些关键词,比如说命运即主题,主题即结构,结构即意义。我们要承担的任务是党章的诞生和守护,一大和二大共同完成建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把《辅德里》作为一个党的诞生地,石库门的一个符号传递出去。我们剧组定了两个任务,一是让观众感动,二是让观众坐住。

我们在收集资料时感受到生活本身巨大的命运感和戏剧感, 1993年上海要修南北高架的时候,辅德里是在路网规划“申”字的中心,最后这个得以保留。然后在同一年王会悟以95岁的高龄离世,其他那些革命家们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以上两件事让我们觉得这个戏有了一个剧的框架结构和试点,所以我们在最开始就找到四个关键词来呈现这三组人物:生死相依,比如说李达和王会悟,虽然在个人生活中最后并没有走到一起,但是他们没有办法离开,永远在一起。生离死别,毛泽东、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等。生而不止,主要就是张人亚,他的故事令我们感动得流泪。他守护党章已经是一个传奇,他的家人对他超过半个世纪,三代人以上不停地寻找,这是更加的传奇;然后到了2012年在纪录片里见到了他的身影,真的是生命不止。最后一个是生生不息,王会悟不是党员,她没有入党,她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关系。中共一大的时候党员五十多人,中共二大的时候一百九十多个,在一百年以后九千万人,令人动容。

李东

《辅德里》制作人 

能与牟森老师和整个团队合作非常得幸运,能有这样的机会接触到这段历史,在《辅德里》的创作制作过程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尊重,而且还体会到了高度的创作自由。虽然在戏剧主题、时间、资源等都具有限定性的情况之下,我们仍能自由地选择创作形式和团队,整个创作氛围非常宽松。中国美术学院的学生非常优秀,希望之后可以继续合作,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李京键

《辅德里》作曲

我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员,恰逢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参与《辅德里》的创作,我既感到非常幸运,怀有一份使命感。我在创作时,把党章放在电脑前,每天写到后半夜,每天鸟叫的时候,大概四点多钟就翻翻党章,然后再睡觉。我有一次被问到,“《辅德里》对你意味着什么?”我说:“《辅德里》对我的成就更多,它为我的共产党员生涯增添了浓厚的一笔”。

吴冰

《辅德里》编剧

我是90后,土生土长的中国美院人。去年第一次走进《辅德里》,突然发现这些早期的党员们几乎都是一百年前的90后,现在的我竟与这些我所要讲述的历史人物是同龄人的时候,缓解了一些紧张,同时也给我的创作上提供了一个支点。

我们在讲述他们故事的时候,努力把二大这个事落到这些人的身上,他们当年为什么会加入中国共产党,命运怎么样?我们去更多的关注他们和家人、朋友、爱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这样的视角也能够拉近我们和他们之间的距离。《辅德里》歌词中的一句话:少年奔向了远方,旧皮箱装满理想。我想可能不是每一个今天的观众都能够理解那么崇高的信念和理想,但是每一个人家里面可能都有一口历经风霜的旧皮箱。希望通过这个媒介,观众先把这些人物当做一个普通人,然后再体会他们牺牲的份量有多重。在创作的过程中也走了很多的弯路,感谢老师们的信任和不放弃,同时也感谢历史和命运本身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题材和内容。

赵炟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策展人

非常感谢有这样一次机会能够参与《辅德里》的创作,我要感谢今天在场的20位媒介展演戏大三的学生们,他们完成了一次非常了不起的创作。这一次微缩模型的创作对大家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时间紧、难度高,大家去用心的查阅各种资料,了解那么红色故事中的细枝末节,对我们来说都是一次非常深刻的党史教育。

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件作品是当时纪念中共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九十年的专题篇《1922指路明灯》,作品中首次披露张人亚的珍贵历史画面,旁边是在党章诞生95周年之际,二大会馆更新的党章集影墙。墙上展示了近年来征集到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党章,其中最珍贵的一本就是由党章守护者张人亚捐献给上海文物部门的最早一版的党章复制件。我们通过微缩模型作品将张人亚的活动影像和党章集影墙并置在一个空间中,让他们产生时间的对话,向党章致敬。希望通过用这样的方式把那些震撼人心的建党故事生动地展现给观众,向一百年前的建党先辈们致敬。   

谢黎萍

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今天在这里参加《辅德里》主题座谈会,主要谈两点,一是感动,二是敬意。最大的感动我们上海红色文化的主要承载区—静安区的责任、情怀和使命感。在上海全市的红色文化资源中,静安区承载了六分之一的份额,其中既有党的代表大会,又有党章的诞生地。建党是一大和二大共同完成的,明年是二大和党章诞生的一百周年。静安区领导一直表示静安有责任要做一台以党史为主题的红色原创剧,又要主题深远,又要彰显力量,最后决定聚焦在党章上。

无论是二大还是党章,都是党史上非常宏大的主题,对于这种主题剧,新时代的受众有新的需求,原有的传统的表达形式很难走近现在的受众,我们怎么样来适应这个新的需求?非虚构戏剧《辅德里》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在整个红色原创剧中都是闪亮的,牟森导演反复强调这部剧是非虚构,非虚构的主题是党章,是党的文件,中央局成立之后第一号文件,用艺术的形式很难体现。然而《辅德里》做到了,既展现了史实,又走进了观众心里,非常了不起。所以,我对主创团队表达深深的敬意,对主创团队迭代创新、又尊重历史的创作态度和创作境界,表示深深的敬意。

 

 张彦

浙江大学社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辅德里》的整个叙述和演出都采用一种直接深入人心的表达方式,恰恰是我们在用比较政治、学术的话语所不能体现的一种力量,这是一种情感的力量、艺术的力量。整个剧中反复强调“多少岁?”这批守护党章的年轻人,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呈现给我们,是他们的一腔热血、生生不息和坚定的信仰。在这部剧中,我们看到了跨界的力量、青年的力量,如何在我们的艺术党课和思政教育中,把他们的力量和作用发挥出来。几位年轻的作曲、编剧,用一种把“我”交给这样一段历史代入感的方式,把历史,把党史教育的元素,把青年人的力量都汇集在一起。

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要善用大思政课,要和时代、社会结合,我们不要在讲人物、事件的时候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方式。看了《辅德里》,看到他们为中华民族的救亡兴存奉献了青春和生命,看到剧中那些感情、纠结、矛盾、冲突、张力,有血有肉。我们的思政课也应该是这样,要在扬正气,聚人气的同时,能够接地气。

管怀宾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院长

《辅德里》微缩模型展定格的16个瞬间,那16个瞬间是跨媒体艺术学院学生进入到不同的点而创作的,令我很感动。我们想要把模型捐给上海静安区,那是年轻人聚集的地方,让它作为一个窗口,作为年轻人跟年轻人理解历史的窗口,让它跟历史交织在一起。

 

 茅威涛

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三度梅获得者,

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浙江省戏剧家协会主席,

百越文创董事长 

我非常高兴这一次能够有幸请到《辅德里》在我主持工作的小百花越剧场上演。昨天演出后参加演后谈,我用“青春、信仰、意象”三个词表达了我的感受。这三个词一个是我们主题的、一个是态度,就是青春、一个是牟森老师团队以及从构造到表演,此我概括了三句话:诗意的现实主义,年轻的生命律动,当下的观演美学。作为一个表演者,我主要谈三点感想。第一,非虚构戏剧《辅德里》在一个以传统戏剧为核心展演的剧场里面展演,契合了建党百年的主题性,作为剧场的主持者,我希望这个剧场尽管以越剧和传统戏剧为核心,但是希望看传统戏剧的观众带着多元的心态接受真正的中国当下舞台的艺术,唯有这样才可以站在一个更大的世界戏剧的语境中了解我们的戏剧和传统文化,才可以谈文化自信。第二,我认为《辅德里》最值得肯定的是这部作品的力量,从一群90后的青年演员和主创团队中涌现出的朝气和理想,使得整部作品有了非常特殊的感染力,这种感染力来自于两个时空的90后,这一点让我们在舞台上和在观众席中感受到了共情。从戏剧的角度来说,《辅德里》的样式是反成规的,非正统的,但艺术创作的最终价值在于沟通和传递,在于让坐在剧场里面的观众感受到这些,《辅德里》做到了。第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借以抵达艺术家们寻找到并且到达的精神彼岸。牟森老师的戏剧、观念所带来的影响,证明了只有国美才能作出这样的戏剧来。戏剧艺术是综合的,艺术家也是综合的,这或许解释了国美从前身国立艺专到今天为什么可以成为这么多当代大家的摇篮。跨媒体艺术学院,不是在玩一个跨界的戏剧,而是选择了戏剧作为一种传递自身对艺术所理解的样式。这是只有中国美术学院才会有的视角和创作。

最后我想提两个建议,首先要充分的肯定李京键老师的音乐。第一个建议是大段的独白和齐诵的时候,显得节奏紧凑,观众有压力感,这个时候希望发挥音乐的作用,让音乐舒缓一些。第二个建议是剧演中至少有三四个地方观众是可以鼓掌的,这个可能是演员缺乏经验,剧场艺术妙就妙在共情,妙就妙在台上和台下的呼应。希望经过演员们的不断磨炼,这个戏会更好。

 

胡坚

省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

中国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我从党史的角度谈三点认识。一是将《辅德里》搬上舞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中共二大相对来说熟悉的人少一些,通过艺术的方式,把二大介绍给观众,意义非凡。二大辅助一大完成了建党的整个过程,包括通过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章。辅德里的“辅”是辅助之意,“里”字可以理解为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二是通过《辅德里》介绍了张人亚的事迹,这也是很有意义的。我去过他宁波江北的故居,了解他的故事。《共产党宣言》现在第一版存世只有11本,张人亚保存的就有2本,所以说他对党史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无法用语言来表达。三是这个剧最重要的两个力量:青年的力量和信仰的力量。共产党一大只有58个党员,二大195个党员,他们都是年轻人。重新去挖掘我们建党初期的党员,你会发现共产党的事业是年轻人的事业。一大和二大的党员好多都是家庭殷实的人家,他们为什么要闹革命?这就是青春的力量,信仰的力量,在这个剧中表达的淋漓尽致。

我有一个建议,就是怎样通过网络的方式让我们这个剧走向年轻人?现在是谁掌握网络,谁掌握未来。要进一步扩大这部剧的影响力,特别是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共产党的过去靠的是年轻人,未来更要靠年轻人。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信仰。

 陈东

文艺评论家,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我想说三个关键词:感恩、感动、感悟。首先是感恩,感恩为建党前赴后继的开创者和献身者,为新中国的建立牺牲的380万先烈,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们的就没有今天的《辅德里》的演出,这是我要深深表达的感恩之心。感动,《辅德里》充分表现了党性和人性的融合,这群年轻人的故事感动了观众们。感悟,感悟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浙江与上海都是红色文化的起点,是江南文化、海洋文化的守护者、发展者和建设者。

许江

中国文联副主席,浙江省文联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辅德里》以一种写意的,轻歌剧和舞台剧的方式,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历史。一群舞者和歌者从汉白玉的浮雕中走出来,从一种让我们心灵神驰的记忆中走出来,他们的脚步像历史的车轮,他们的身影叠映在影像、版画、快报、书信、涂鸦的历史的天幕之下。他们的道白,叙述各自的出处,身份和此时此刻的悲欢。他们道具像预言一样,像神灯一样在舞台上悬浮,他们的歌声舒展着历史叙事中英雄心灵的闪光,所有这一切互相交织着形成了一种令我们感动的乐章。让我们不仅了解的那段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而且看到了他们的情怀,夫妻情怀,母子、父子的情怀,这种情怀被放到伟大的事业中,被放到血写的命运中,被放到党性的光芒中,灿烂如天上的光华。

《辅德里》这个剧有三点独特的语言方式的内涵值得关注。一是白描洗练叙事的方式,舞者、乐者、行者、歌者行迹匆匆,行影灼灼,却充满了意韵,充满意韵的勾画出了这段波浪壮阔的历史。二是写意传神的舞台处理。洗练流畅的剧本和舞台的处理都围绕着一个意,一种革命者的情怀之意,风卷云涌,如火如荼。这种写意有如火栗在手,速度和强度都不能消衰。舞台特有的意涵在这种简放的写意中四处浮现,持续生发,却又总是避藏在舞台的深处,避藏在整体叙事的悠茫和深邃之中。三是频相借、兴相达的“少即是多”的戏剧美学。《辅德里》方法很新,很写意、很现代,但美学的内涵却依然是“少即是多”的古典意韵。其中有中国戏曲的写意身段,有中国文化的假借手法,有古典希腊的神圣气象,有超然而专注的方式,有浓厚的叙事伦理学的磨砺和思考。

姜鸣

中共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4月在上海的首演和昨天晚上在杭州的巡演有三个共同的特点:一是规格高,领导对《辅德里》高度重视。二是气氛热,首演和昨天的演出始终在掌声、歌声中,大家渡过了一个难忘的杭州的璀璨之夜。三是活动实,美院不仅组织了演出,而且还专门安排主题研讨会。每一次的研讨会都会给我们提升、打磨这个戏的机会,让它更好发挥影响和作用。一百年一百场,讲好党史党章的故事,我们还在路上。

 

高世名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今天是第一轮巡演的收官座谈会,我想谈一下牟森老师,谈一下作为老师的牟森。牟森老师让我认识到,最好的老师是新老师,更好的老师是常新的老师。50岁开始当老师的牟森,“屡败屡战”,终于在“九零后家庭编年史”这门叙事工程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达成了老师和学生之间、两代人之间的理解与和解,牟森把这门课命名为“天堂所允许的一切”。这一次,牟森老师又把握机会,参与了《辅德里》的创作,造就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艺术党课”。一百年前,那一群年青的知识分子,平均年龄28岁,开启了一项伟大的事业。这项伟大事业,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命运,重塑了世界的格局,也为人类历史的进步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案。那么,百年之后,新时代的艺术家和中国青年,如何在自己身上养成一种真实的历史感知?如何获得切身的历史经验?这不但关系到艺术教育、立德树人,更关乎我们这个百年大党的血脉传承。

历史感的养成,对我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用同情之理解去感通那些伟大的灵魂,用身心的感与觉去承接历史的讯息与光亮,甚至,要用我们的血肉之躯扑上去撞击出火花,才能驱散时间的遮蔽。《辅德里》展示了革命者同样是一群有血有肉的年青人,他们同样有自己的爱情与斗争、羁绊与理想,他们将要经历的,是斗争与牺牲,是苦难与辉煌。他们将要做的,是开天辟地,是改天换地,是改变世界。

我们都很熟悉马克思墓碑上镌刻着的那句话:“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但是,我们这些微小的个人,我们这些搞艺术的,如何才能改变世界呢?牟森老师说——“改变世界的根本,是改变人本身,改变人的根本是改变人看世界的方式。当你改变了人看世界的方式,就改变了人本身,你也就改变了世界”。我想,这个观点,与百年前那些建党的青年们是有所响应的。

(以上按现场发言顺序并录音整理)

 

座谈会结束后,领导嘉宾一行参观跨媒体艺术学院“科艺先锋”——2020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家庭编年史课程艺术创作实践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