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篆刻到印学”,第四届“书学之路”开幕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2-04-22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2-04-22

4月21日晚,“书学之路——第四届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暨篆刻专题展”、从“篆刻到印学”研讨会在中国美术学院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中国美术学院、平湖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弘扬陆维钊先生的艺术精神和教育理念,构建书法学教育实践和创作展示交流平台,展现近年来书法学学科建设和教育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恩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中国书协副主席、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叶培贵,南京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彤,来自广州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山东艺术学院、浙江大学、杭州师范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兰亭书法艺术学院、河北美术学院等院校的学科带头人,西泠印社、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和中国美术学院相关教学单位、职能部门的教师与负责人,以及平湖市副市长宋怡玲,陆维钊先生亲属陆昭徽、陆昭怀,陆维钊书画院院长马抱瑾,本次活动论文和展览入选的作者代表以及媒体嘉宾出席了开幕式。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姜恩来讲话

姜恩来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做好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树立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本次活动中200多所高校、数千名师生踊跃参与,胸怀“国之大者”,秉持“人民之心”,将自身的艺术追求与党和人民的事业紧密相连。他强调,学会将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搭建书法篆刻学术交流平台,团结全国高等院校书法篆刻教育工作者,开展书法篆刻教育、研究、创作、交流与推广,为进一步完善和提升书法学科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添砖加瓦,为中国高等书法教育事业赋能助力。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许江发言

许江以“篆刻有山河”为主题发言,他指出,篆刻艺术不仅是刻字,更是用排布呈现独特的意象,简约而渊博,由大气直落山河。篆刻的核心在于金石学与古文字学,其又涉及到儒家朴学的经典,彰显着中国学术的高端地位,故篆刻学本身亦有山河之壮。此次论坛将篆刻提升为印学,从艺升华为学,尺度提高,视野开拓,突显了篆刻艺术及汉字研究在近年来的显学之势。他以陆维钊先生、诸乐三先生等大师为例,启发后学者不仅要做好国学梳理,进行金石学、古文字学等知识储备,还要加强方法论的研究,把篆刻技法的基本问题做好,将篆刻与印学的核心与学术不断丰满。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沈浩发言

沈浩指出,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从篆刻到印学”,是将历史的责任与当下的形势衔接起来。印学研究涉及文字、文献、历史、考古、制度、职官以及艺术史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具有丰厚的跨学科学术内涵。在书法学有望升级为一级学科的背景下,如何拓展学科层次、挖掘学科深度、充实学科内涵是目前开展教研的首要任务。他希望通过本次成果展览和论坛交流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将印学研究推向更加系统化、学科化的高度,来实现视觉艺术与文化学术的完美结合。

开幕式上,张捷、宋怡玲、陆昭徽等分别代表主办单位、陆维钊先生亲属致辞。他们在致辞中回顾总结了前三届“书学之路”的成功经验,并对当下书法学学科将要列入一级学科建设的新形势,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与措施。

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嘉宾们就本次篆刻展览的入展作品、“从篆刻到印学”的主题开展研讨,涉及当下篆刻界的创作现象,当前高等篆刻教育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篆刻学跟随书法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后所面临的问题,新时代如何更好地弘扬篆刻文化以及书学之路系列展览举办的延续性和引领性等。

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沈乐平主持开幕式

曹锦炎、汪永江、桑建华、胡小罕为入选论文作者、篆刻专题展入展作者颁发证书

本届中国高等书法教育论坛的主题为“从篆刻到印学”,其用意是在新文科建设的时代背景下,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中的篆刻教学作出新的回应。这既是老一辈教育家们所期待的“以学养艺”的目标,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在新时期建设“双一流”大学、对标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彰显了经过60来年的努力,高等书法教育体系中篆刻学的建设更加趋于健全和完善,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学科品质。

本次论坛收到论文93篇,海内外70多所高校的128位在校学生作品入选篆刻专题展,展览作品于4月21日起在平湖陆维钊书画院新展览大厅同步线上线下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