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云霄之上》正式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一条    阅读:     发表时间:2022-06-20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一条    发表时间:2022-06-20

6月17日,备受期待的艺术战争电影《云霄之上》正式在全国艺联专线上映。上映首日,影片便以其突破传统主旋律战争片的美学风格、极具人文关怀的故事内容收获不俗口碑。

电影《云霄之上》由浙江影视集团、中国美术学院共同出品,中共丽水市委宣传部联合摄制,目前正在全国艺联专线热映中。

重新定义主旋律电影  口碑强劲大受好评

电影《云霄之上》是浙江影视集团与中国美院强强联合之作,主创阵容亮眼:由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教授、导演刘智海执导;浙江影视集团制片人张凡凡从电视剧领域转战电影;中国美术学院电影学院院长、知名电影人、《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监制徐小明担任总监制;《气球》《撞死了一只羊》《塔洛》导演万玛才旦、《雪暴》导演崔斯韦担任监制;陈伟鑫、吴嘉辉、聂劲权、应林坚、林裔、陈文元、陈雨泽主演,受到了国内外各大电影节的肯定和赞誉。

该片获得第11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最佳影片、最佳(团体)男主角、最佳摄影三项大奖,并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加拿大多伦多国际电影节、日本京都国际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长春电影节、澳大利亚金考拉国际华语电影节、日本冲绳国际电影节等国内外知名电影节展。

作为一部战争电影,《云霄之上》开辟一条此类型电影从未走过的路,最终其凭借独到的美学风格与视听呈现,重新定义了战争电影,因此收获了一大批观众的喜爱。有观众表示影片摒弃了燃、炸、爽这种常见的战争片表现模式,细腻地展现了一群普通战士的心理挣扎和转变,很动人。也有观众表示电影太美太沉浸了,观看同时仿佛行走在一幅水墨画中。

生存之下,云霄之上。电影《云霄之上》正在全国艺联专线热映中,走进影院即可获得一场与众不同的战争片体验。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倾情力荐,在首映日发表影评:“连中三元”的《云霄之上》是中国美院师生自主创作的一部影片,体现了学院的基本视觉品质,由于成本极低,制作朴素,反而让电影自身的一些本质性的东西重新突显了出来。这在今天崇尚大预算、大制作的电影界显得尤为突出。影片是在浙西南的绿水青山之间拍摄,导演却采用了近乎黑白片的视觉,画面抛却了通常所谓“如画”的风景,镜头语法和叙事方式充分展现了创作团队的形式意志——通过电影开头的第一个镜头,这种形式意志就已经击中人心。

这部影片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展示了电影的主题性与艺术性是不矛盾的,文艺的“主旋律”可以而且应该是高度艺术性、高度人性的。这部影片取材于“挺进师”的真实历史,却采用了一个诗意的主题“云霄之上”,导演和编剧希望去探讨的,就是战斗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暖,因此影片中时不时地渗透出一种抒情性,苦难与残酷中始终有一丝拨动人心的东西。这个故事是残酷的,但是决非绝望,因为有一种东西随着情节的展开在慢慢生长,这就是命令、责任凝结而成的那种“非如此不可”——我们知道,这是贝多芬“命运”的前奏。英雄是一种命运,这部影片是讲述英雄的,但是整个故事在告诉我们,其实没有谁天生是英雄,所有这些战士本质上都是普通人,所有的革命者原本都是人民,他们只是勇敢地担当起他们的命运。

最后加一句,对全国大多数观众来说,影片中的20多种浙西南方言,会让人吐槽德勒兹的那句名言——优秀电影的观影经验,都像是在看一部外语片。祝贺全国公映。

知名影人力荐 全新战争美学获认可

在昨日发布的“电影人联合推荐”特辑中,众多知名电影人现身,表达了对于《云霄之上》的喜爱。演员陈坤表示:“导演用诗性美学的视听语言呈现了一部与众不同的电影。”导演乌尔善也认为影片是华语战争片中非常独特的一部作品:“它从人道主义角度表现了普通人在战争这样极端的处境中的体验和抉择。在电影美学上,也与其他同类型的电影有所区别,是‘诗’电影在中国的传承和延续。”导演陈正道称赞影片在叙事格局和审美层面上讲了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会带给人一些很不一样的观影体验。导演李睿珺则觉得影片非常难得的是把目光投向了一个个具体而又鲜活的个体,温柔、残酷且富有诗意;而且在同类题材电影中勇敢且非常成功地做了电影语言的探索。作为一部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影片,导演顾晓刚认为电影用了非常清冷的诗意奠基了普通人的红色理想。导演仇晟同时盛赞这是一部兼具残酷和诗意的电影。而本片监制之一——万玛才旦则希望大家多多支持这部电影。

跟随“电影人联合推荐”特辑发布的,则是一张狙击版海报,战士持枪凝视前方,背景是幽深神秘的南方丛林,这张海报极致地展现了影片中那种残酷与诗意并存的张力。

采访影片导演刘智海

拿三个大奖是意外 杭州新浪潮再添一名猛将

巩俐将最佳影片奖杯递到刘智海手中

《云霄之上》入围北影节主竞赛的时候,我就觉得已经很成功了,没奢望能获奖。 在颁奖礼现场,我觉得能拿个最佳摄影就很不错了,但没想到一下子获了三个,完全出乎意料。

最后一个大奖是由巩俐和姜文公布的,在现场放的是《红高粱》里面的片段。听到姜文说:“最佳影片《云霄之上》。”身边所有人都站起来鼓掌,我开心得跳了起来,大家互相拥抱,很多明星都转头朝我们欢呼祝贺,所以说北影节真是我们的一个福地。 

影片常体现一种孤独的诗意质感

水下世界呈现战争的残酷

我之前拍过几部比较偏现实主义题材的片子,后来在美院教电影。在《云霄之上》之前,我没有导演过战争片,连相关战争的剧组都没跟过,只能从头开始恶补知识。 

这部电影是以浙江“挺进师”(长征的支线)里真实的历史人物做底,虚构了一支红军队伍,扩充成一个完整的“48小时内炸掉蒋介石白匪军械库”的故事。1930年代红军用的是什么枪械、白匪用的是什么装备、有哪些战斗布局、如何利用山势地形打辅助……这些我都要学。 

刘智海在拍摄现场

我觉得主旋律题材和艺术创作可以相互融合。《云霄之上》原本是个命题作文,出品方浙江影视集团前期也做了大量筹备工作。我不太想拍传统的类型战争故事,电影是多元的,观众群也是多元的,虽然都是主旋律,我们这部片子肯定跟《长津湖》不一样,《长津湖》里一场戏的成本,可能都抵得上我们全部的预算了。 我就请编剧周佳鹂老师带着学生们日日夜夜头脑风暴,另外写了新的剧本,之后各方面也都非常顺利。 

上:浙南山林原本的颜色 下:影片处理成低饱和度、氤氲的诗意氛围

最近几年,杭州集中出现了一批风格突出的诗性电影,像顾晓刚的《春江水暖》,仇晟《郊区的鸟》、祝新的《漫游》等等,电影圈就有个“杭州新浪潮”称呼。 我们《云霄之上》也有一种典型的诗性,或许是受到这片水土的影响吧。 

 

渔家女和孩子是片中一抹温柔的色彩

丽水这片山林,常常雨过之后是云雾缭绕的,本来很艳丽的山色被消解掉了,呈现出迷离的感觉,孤独的,有点似梦非梦,就很符合我对影像的理想要求。 

我们的摄影非常考究,剧组为了追到最合适的光线,常常要在早上5点前就赶来山里。在电影后期的时候,我们把色彩饱和度降低,让它看起来像黑白,但也还保留一些色彩。 很多人说这部片子有一种古典的中国水墨画的质感,很诗意,其实在这样风景优美的山林里,发生了一个非常残酷的战争故事,就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 

刘智海老家楠溪江

我是在温州永嘉县的楠溪江边长大的,温州历史上叫做永嘉郡,是中国山水诗的发源地,像东晋的谢灵运在这里就写了不少诗歌。 我们中学读书的时候,语文老师说你要背这首诗,对应的就是家附近哪个地方。这种古典的审美会印在脑海里吧,那在我的创作中,会不可抗拒地隐隐约约呈现出来。 

其实我觉得“诗性电影”在中国是非常有渊源的,像费穆的《小城之春》,以及侯孝贤的《刺客聂隐娘》这些都具有中国文人的诗意,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文化自信,去将这些古典审美用新故事展现出来。 

 

成本300万 所有主创都没有酬劳

美院师生查看拍摄到的画面

最初浙江影视集团找到我的时候,就说经费有限,后来我们中国美术学院又投了一部分在里面。 很多人看这部片子,觉得至少是1200万以上的投资,其实它的成本非常非常低,只有300来万。 

幕后工作人员都是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因为平常都要上课,就只能挑着暑假来拍。 

我们所有的主创一分钱劳务费都没有拿的,还有很多电影界的大咖来帮助我们,像总监制徐小明、监制万玛才旦、崔思韦,他们都是来帮忙的,不收费的,演员也只是象征性地拿一点。

战争片最费钱的部分:爆破

战争片这个类型,真的太费钱了。 拍摄枪战戏的时候,空包弹很贵,打一枪10块钱,打一枪10块钱,有些机关枪“啪啪啪啪”一开枪,马上几百块钱就出去了。衣服几乎是一次性的,最多用两次,它所有的道具都是破坏性的,不能重复用,拍一条就是一条的成本。

在丽水一个老旧农村取景

在一个自然溶洞里拍摄

我们希望和传统的战争片不一样,所以除了勇猛和无畏,我也想把主人公们那种孤独的,甚至是恐惧的精神处境拍出来。

筹备电影的时候,我们去丽水本地,每个博物馆挨个去学习,还拜访了很多红军战士的后代。就发现,有些人物可能在某个地方志上出现过,但是更多的人,根本没有在任何历史书上记载过。对很多观众而言,“挺进师”的历史是陌生的。

1934年10月份左右,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粟裕从井冈山带了300多人,来到浙江南部,以丽水为中心,发展出了3000多人的“挺进师”大部队。一年后,这支红军经历了一场比较大的溃败,被打得只剩几百人了。这剩下的一拨战士,他们其实还会陆续接到很多军令,有的是去地主家,有的是去炸弹药库,有的是去占领粮仓……我们在这基础上改编出了剧本。

电影里面的洪启辰,对应的真实人物叫洪峰云,他是一个江西人,在部队里面担任政委。沈大雷这个角色,他也有对应的真实人物。小哨子这个角色是个孤儿,也是我跟红军后代聊天获得的灵感,他的父亲十几岁的时候是通讯兵,走4天4夜的山路给部队送信,我听了以后非常感动。

当我带着团队,真的踏入他们战斗过的山林里,尝试体会他们的心境时,就感觉这一群人太孤独了,也非常悲惨——死里逃生,跟队友失联,周围有很多敌人,又不知道对方会出现在哪棵树后面,突然给你来一枪。

实景拍摄,旁边就是悬崖

我们都是在丽水实景拍摄的。其实筹备期的时候去过横店,那里有个2500亩的长征园,什么景都有,租的话我们还可以讨价还价,它吃住行也很方便,总的成本会比较低。但是后来我发现这些景经不起细看,看久了你就会发现它是假的,没有质感,我就决定全部舍弃了。 我们就去丽水找到最偏僻的老村子,居民几乎都只剩老人了,房屋也都很破败。我们在墙上刷1935年的标语,改造成80年前的样子。 

有很多戏是在龙泉县海拔1800米以上的深山里拍的,那里没有人烟,也没有宾馆,就只能住在山脚下,来回要4个小时车程。 每天,二十几辆大巴车开在非常陡峭的山路上,旁边可能就是几百米的悬崖,尤其是装摄影机的大型设备车,几十辆剧组车子不停地上坡、下坡,不停地踩刹车,我们连车子的维护和汽油费的成本都很高。 

 

演员们吃了很多苦 致敬无名英雄

山林里不便架滑轨,大量运用手持拍摄

左:摄影师宓鑫君用矿泉水瓶练习平衡

右:宓鑫君拿到北影节最佳摄影大奖

我们美院的师生们,跟组的经验没那么多,经费有限,就自己想了很多土办法。 因为我们有很多长镜头,山林里面你不方便架滑轨的,需要手持,开拍前我们摄影师们就天天在学校里练平衡,在头上和肩上放着矿泉水瓶,来回跑动。 等你真的到了山林,车子也走不了了,这些摄影器材都很重,只能靠师生们人肉搬上去。 

最后从天而降的“血雨”,是由美院师生反复做实验才成功的

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是天上下红雨嘛,那个是美术组的同学试验了很多次才成功的,最开始那个红色怎么也出不来,后来重新又加了血浆,有点黏黏的感觉。 到现场,是由大家手工操作完成的。

刘智海指导演员一场“死亡戏”

拍摄地处在密林之中,很多蚊虫蝇蛇出没

拍摄只有1个月时间,非常短。我们每天睡的就很少,早上3点出发,回到宾馆晚上10点,很多人累得连饭都吃不下,只能喝点粥。 

那是8月份,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在山林里,蚊虫叮咬都不算什么了,还有很多野生的蛇。 《云霄之上》开头不是出现两条蛇嘛,其中一条是竹叶青,那不是我们道具组放的,而是林子里本来就有的,后来在芦苇荡里拍,也到处都是。 

梯田里的戏,那些稻谷和叶子表面像锯齿一样,蹭在身上很疼的,我们的演员需要在里面一遍一遍地跑。 小哨子那个演员,才十一二岁,来的时候细皮嫩肉,第一天拍完了,小手上都是疤痕,都是稻谷割的。 

拍摄时,演员陈伟鑫中暑

因陶罐道具爆炸,他之后又被沸水烫伤

主演陈伟鑫,他真的非常非常敬业。有场戏,他需要背着战友往山上走,一条不行再来一条,就这么背了几十次,他腿上绷带勒得紧,8月份最毒的太阳就这么晒下来,他就突然晕倒了,中暑了,我们就赶紧送医院。 

还有一次更令人心惊胆跳。溶洞里有场戏,一群人集结出发之前,大家围着火堆上的陶罐子说话。罐子里是烧着沸水的,拍的时候突然就炸开了,陈伟鑫离得最近,100度的水直接就泼到了他脚背上,一层皮全没了。 但是第二天要拍水里的戏,那我说用替身吧,陈伟鑫就不同意,他让医生给脚上抹了药膏,用保鲜膜把整个脚包的像木乃伊一样,然后再下水。 

丁松柏那个角色有断手的画面,很多人好奇我那个特效是怎么做的,那不是特效,他真的是断了一条手臂。演员叫应林坚,是浙江省的残疾人运动员,练跆拳道的。我们把他的上臂和假肢缝了起来,缝隙之间埋了炸点,这个是很危险的,因为炸点的力度需要足够爆开衣服,力量比较大,就怕炸到了面部。后来我们试了很多次,才成功。 

渡江戏份,演员们头身都要埋入水中

渡江那场戏,我现在想起来都有点后怕。它是一个水库,最深的有二三十米,你摸不准它到底多深,演员们都需要钻到水里去,这个是非常危险的。 

整个团队都在为这部电影倾注心血。我觉得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外,这群记载很少的小人物是值得今天的人去关注的。

当年一个红军战士,他从出生到参加革命,最后牺牲,80年后没人知道他到底有没有存在过,我想到这一点,心里挺不好受的。所以特别期待能把很多默默无闻的人,重新挖掘出来,展现给观众,让今天的社会能记住他。

借着《云霄之上》,我们在片尾列出了丽水地区有记载的100多位红军战士牺牲名单,这也算是我们对这群无名英雄的一种致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