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张同芳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6-04-09
作者: 编辑:张同芳 来源: 发表时间:2016-04-09
主讲人:摩恩•瑟夫(Moran Cerf)
对谈嘉宾: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 凯特•麦坎布里奇(Kate McCambridge)
讲座时间:2016年4月10日 14:00 - 17:00
讲座地点:中国美术学院(南山校区)学术报告厅
主办方: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 、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
摩恩•瑟夫(Moran Cerf)
美国西北大学凯洛格商学院(Kellogg School)神经科学与商业专业教授,纽约大学客座教授,曾分别在加州理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博士后学位。摩恩早年曾在以色列服役,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在开展学术生涯之前,摩恩在以色列高级研究院工作了数十年,担任数据运营与开发管理一职,从事工业与计算机安保领域的工作,由此开始“黑客”生涯。他凭借惊人的天赋成为全球最著名的100位黑客之一。在拥有黑客与军事顾问的双重身份后,摩恩追随了著名神经生物学家克里斯汀•考茨教授,潜心研究神经信息工程学。他近期的研究是运用神经科学的理论来分析人类心理活动的运作机能,从而为预测未来、以及判断我们在决策时可以多大程度上可以保持自主性提供新的视角。同时,他获得美国电影学会颁发的“阿尔弗雷德•P•斯隆”教授称号,专职教授科幻电影的剧本写作课程。
在这场讲座中,我将探讨在过去的一些年里,科技领域诞生的新成就为艺术界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与此同时,著名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和数码相机的出现,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实际上也为身处机遇重重新世界的艺术家们在表达自我上提供了全新的方式。最新的科研在竭力地为艺术家思考世界和创作作品寻找不同的途径。复杂程序的计算机正在学习算法,从而形成内容并对内容进行评估。美学理念在神经科学领域的兴起给了我们更多机会来了解艺术是应当怎样去衡量、去感知;新兴媒体手段使得艺术家探索的复杂数据变得可视化,也使得艺术家拥有了以附加的感知与梦境的形式,在大脑中直接制作精良的视觉图像的能力。
高士明
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近年来的研究领域涵盖了当代艺术、社会思想与策展实践。曾策划过多个大型展览与学术计划:“与后殖民说再见:第三届广州三年展”(2008)、“巡回排演:第八届上海双年展”(2010)、“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0-2011)、“变动中的世界,变动中的想象:亚洲思想界上海论坛”(2012)、“西岸2013:建筑与当代艺术双年展”(2013)、“首届亚际双年展论坛”(台北-上海-科钦,2014)、“亚洲社会思想运动报告:首届人间思想论坛”(2014)、“第三世界六十年:纪念万隆会议系列论坛”(杭州-科钦-北京-东京-香港-那霸)等。他主持并参与主编了“人间思想”辑刊与丛书,代表学术著作有:《视觉的思想》(2002)、《地之缘:亚洲当代艺术与地缘政治视觉报告》(2003)、《与后殖民说再见》(2009)、《胡志明小道》(2010)、《一切致命的事物都难以言说》(2011)、《行动的书:关于策展写作》(2012)、《后殖民知识状况:亚洲现代思想读本》(2012)、《从西天到中土:印中社会思想对话》(2014)、《三个艺术世界:中国现代史中的一百件艺术物》(2015)等。
凯特•麦坎布里奇(Kate McCambridge)
艺术家、设计师,早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目前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与帝国学院工作。凯特的作品致力于探索人类与概念,物与外界之间的交互关系,尤其是可视化语言与代际间的情感、反馈的相互作用。凯特的部分雕塑、装置作品与表演行为曾在美国和欧洲多数国家展出。她创立了自己的珠宝品牌,自主设计研发并运营。同时,凯特也是一家医疗设备公司的合伙人,公司致力于提升对罹患各种慢性疾病病人的就诊体验和临床成果,专注于对病人进行监护治疗和全面诊断。凯特也兼任了多家机构的资深产品设计师,为项目研发和商业策略运营方面贡献了很多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