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编辑:黄丹绵 来源: 阅读:
发表时间:2017-09-26
作者: 编辑:黄丹绵 来源: 发表时间:2017-09-26
宋代绘画内容与社会形势的关系
主讲:包华石[Martin Powers] (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主持:孔令伟教授
时间:2017年9月26日 14:00-16:30
地点:1C506艺术人文学院研究生教室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摘要
唐代绘画的内容主要限于与宫廷或贵族有关的题材,譬如宫廷美人、勋臣肖像、佛教题材、贵族游猎以及神话故事,而宋人却拥有了更广泛的选择,诸如市民生活、乡村景致、江山胜迹、历史典故、花鸟禽鱼、甚至于酒醉的佛僧、儿童的游戏等等均可一一入画。欧洲的情况也是如此。文艺复兴之际,宫廷与教堂里的绘画内容与唐代大同小异,但17、18世纪后,渐渐可以看到以市民生活、乡村风物、美景为题材的绘画。这样的演变并非偶然。艺术的题材具有类型限定“path dependent”,虽然宋人偶尔描绘士大夫与农民一起醉饮的场面,但在唐代的壁画上,类似的题材(即贵族与农民一起喝醉)是看不到的。某些题材,如果缺乏合适的社会条件,根本无法出现。本次讲座试图深入解析社会形势与绘画内容互动关系的微妙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