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润 编辑:赵雨岑 来源: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阅读:
发表时间:2020-01-02
作者:张润 编辑:赵雨岑 来源: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发表时间:2020-01-02
『表演:澄清与世界的关系』
草台班剧场的思考与实践
Performance:Clarify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
Thinking and Practice of Grass Stage
主讲人:赵 川
时 间 :2020年01月03日18点00分
地 点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水岸山居大会议室
主 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承 办 :中国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理论研究所
「主讲人简介」
赵 川
作 家、艺术批评家、剧场编导
赵川的创作跨越视觉、剧场、文学、电影等领域,同时也介入评论及策划,是民间剧团草台班的共同创建与主持者。他激励普通人进入剧场创作和演剧,在最基本的形态里,使用身体、文本、纪录影像等,别开生面地激发出强大的思想交流场域,他参与创作、导演的戏剧作品已在国内许多城市、港澳台地区、亚洲与欧美演出。
出版随笔、小说、当代艺术史论等书籍十数种,曾获台湾《联合文学》小说奖,已在海内外出版小说、随笔和艺术理论书籍十数种。由他撰写的《激进艺术小史》一书获第九届AAC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出版物提名奖;与瑞士学者Joerg Huber合编的两本关于当代艺术、视觉文化与戏剧的美学论著,已由欧洲Transcript与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多次受邀参加各类国际文学、艺术和戏剧节活动,并于北京大学、剑桥大学、柏林艺术大学、中国美术学院、纽约大学、苏黎世艺术大学等院校访学、授课。
「讲座简介」
如果把“表演”当成一种隐喻,那么,它可能指向了一个正准备表演的人,企图以此去澄清与世界的关系。若问为什么表演,也犹如在问,在那些实实在在的现场,人们要让什么趋向清晰?这类提问,对于草台班十几年来的创作和活动非常重要。对“为什么表演”的回答,当然只可能是有限度的。言说即是表演的一种,语言是思想的表演。表演当是为了使一些事情清晰起来。在那个场合,表演者在眼面前,有话语、声音、身体、光线、空间;也或只是静默,乃至要聚焦于动作、姿态等,它们与聆听、观看,形成复合的现场。这种现场是肉质的,肉质的意思,是希望跨过对表演作感官化或景观化的理解,强调这种经验之于身体是实实在在的,以及在这一过程中表演者的主体地位。
草台班《38线游戏》韩国光州 · 2005年 · 陈又维 |摄
草台班《鲁迅二零零八》上海 · 2009年 · 汤庭 |摄
草台班《世界工厂》深圳 · 2014年11月
草台班《世界工厂》成都 · 2016年
草台班自2005年春于上海初创,由赵川主持活动及创作,集体排演边缘但社会性极强的当代剧场作品。十多年来草台班在其特立独行的社会和艺术实践中,积累出自己独特的表演观念和美学。
草台班《歌乐山》海报 · 重庆 · 2018年
让剧场又回到时间、物质和劳动的朴素关系里
草台班《歌乐山》现场 · 重庆 · 2018年 · 胡克 |摄
草台班《歌乐山》表演现场 · 重庆 · 2018年
草台班同仁激励普通人投身剧场和创作,强调公共问题意识、以及戏剧与周围生活的积极关联。他们不为市场和环境所困,多年来不拘一格地利用各种场地,与不同的社群合作,进行非牟利的排演、讨论。他们一度利用不同环境组织“文化站”,乘火车长途出行进行名为“拉练”的巡演,参与亚际民众剧场互动,不断塑造出流动的公共空间,进而催生日常生活中的诗意想象。
草台班《歌乐山》烧窑场景 · 重庆 · 2018年
草台班《歌乐山》现场 · 重庆 · 2018年 · 郭盈秀 |摄
草台班《歌乐山》现场 · 重庆 · 2018年
《草芥2019.6》草台班 & 定海桥互助社 · 上海 · 2019年
草台班集体创作的主要作品包括近年的《草芥》系列、历经10年完成的 “社会剧场三部曲”:《世界工厂》《小社会》和《狂人故事》,以及《不安的石头》《鲁迅二零零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