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大屋顶文化 影艺视界 阅读:
发表时间:2020-12-18
作者:宣传部 编辑:赵雨岑 来源:大屋顶文化 影艺视界 发表时间:2020-12-18
展览介绍
▲2013.云冈造像(8x10胶片)114x146cm 大同
▲2014.大表姐和她的儿子(8x10胶片)141x107cm西藏.申扎
▲2015.山间小景(4x5胶片)133x107cm 浙江安吉
展览中大尺幅的摄影作品与大屋顶美术馆开阔明亮的空间相得益彰。身临其境,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薛华克所传达的坚定、沉着的人性力量,以及其作品所蕴含的真实之美和宽爱之美。此次展出的每幅作品下都有薛华克教授的亲笔详解。
当天下午,薛华克教授还在大屋顶小剧场举行了一场《薛华克如何理解大画幅胶片摄影》的专题讲座。近200个席位座无虚席,更有许多慕名而来的学生挤爆会场。
▲《薛华克如何理解大画幅胶片摄影》讲座现场
薛华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第一任系主任,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终身高级会士。在薛华克四十余年的摄影生涯中,他一直坚持多个主题的专业创作。其中历时最长,投入最大的当属西藏高寒牧区的人像摄影。他先后入藏30余次,足迹深入无人区,他的作品既充满坚持,也体现创新。从帕米尔高原到山西的古村落,从欧洲的历史人文到国宝级佛像的抢救性拍摄,他不断拓展着创作的广度和深度。而大画幅黑白银盐摄影在他整个艺术创作生涯中一直拥有特别的位置。
▲1990.西藏.拉萨
▲1999.古格遗址(4x5胶片)134x107cm,西藏.阿里
永远记得,那天是中秋节。看守古格遗址的扎西,说家里有事要下山,晚上不回来了。将重重的钥匙一串往我手里一丢,就头也不回的走了。诺大的山上没有第二个人了,我守护国家的文物就是了。
山上风很大,要架起4x5相机拍照几乎不可能成功,我是将汽车侧过来,将机子架在车厢里才得以完成拍摄的。
在薛华克四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历时最长,投入最大的当属西藏高寒牧区的人像摄影。之间共去过三十多次,最长一次开着自己用跃进130卡车改装的房车,往返共六个月。在这些堪称传奇的创作经历中,薛华克几次出入生死,其艰苦程度常人难以想象。
在薛华克的作品中,能强烈地感受到他所表达的人性的拷问(大表姐和她的脑瘫儿子)和心灵气场(放羊回家的格桑玉珠)。为了这种在喧闹的大城市中越来越难寻觅的人性,他一次次地走向高原。
将几千年的古国文化、建筑,竟发展演变成摩天楼光闪闪的玻璃幕墙、大书桌上一本本精美的印刷品。在薛华克看来,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历数百上千年的风风雨雨、战争、灾难和政治动荡而残存的佛像太少太珍贵了。这些活着的中华历史、文化、艺术的佐证,每一座的价值都高过任何一座著名的大厦,它们是今日无所不能的人类文明亦无法用任何代价复制重现的无价之宝。每一个文明国家,它的历史文物和艺术品的保护才是国家文明水平最重要的标志。
此次展出的佛像有西藏扎什伦布寺的强巴佛、山西晋城的宋代残佛像、长治的最美文殊,重庆茗山寺石佛等。它们是薛老师自2013年起至今仍在进行中的一个选题《经典佛像的摄影再创作》中惊鸿一瞥的一小部分。
西藏的扎什伦布寺,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寺内的强巴佛坐像是世界上最高最大的,室内铜鎏金佛,佛像高26米,而金冠下的面部高度就有4米左右。
强巴佛就是汉传佛教中的弥勒佛,也称未来佛。在汉地造型中永远手拂大肚,笑口常开。但这尊未来佛的容颜,却是庄严之中不开口的微笑。
佛的宝冠,现场观看,精美至极,所以我用竖构图。我用彩色表现佛要金妆,用黑白表现庄严神圣之感。
晋城续家村顶上,一对相依为命的老夫妻。
至于薛华克本人,除了我们知道的,在他参与创建的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摄影系中担任的职务之外,他还是世界上成立最早、也最权威的国际级摄影组织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的终身高级会士。至于他的人文摄影作品在英国、法国、西班牙、匈牙利都被收藏。他用悲悯的情怀,用成功的摄影语言讲述的人性,是没有国界的。同样,在中国最高的艺术展馆中国美术馆也收藏着他七幅作品。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