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阅读:
发表时间:2020-12-24
作者: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编辑:赵雨岑 来源: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 发表时间:2020-12-24
◎ 展览时间:2020年12月27日—2021年2月26日
◎ 展览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区浙江展览馆1、2、3展厅
◎ 开 幕 式: 2020年12月27日 10:00
◎ 开幕雅集:2020年12月27日 13:30 - 17:30
◎ 指导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 主办单位: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学院
◎ 承办单位: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展览馆/中国美术学院科研创作处/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中国研究院
◎ 协办单位:中共杭州市下城区委宣传部/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
◎ 策展团队:中国美术学院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学院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
——《舟行入剡》唐·崔颢
“浙东唐诗之路”自钱塘江畔的西陵渡始,沿浙东运河,至绍兴,经曹娥江,南溯剡溪,过嵊州,到新昌,南行至天姥山,最终到达天台山。其支脉向东经四明山延伸至宁波以至海上,西南向诸暨、金华。
《青山行不尽——浙东唐诗之路地图》
“唐诗之路”的概念于1988年由绍兴新昌县的唐诗研究者竺岳兵先生首倡,1993年由中国唐代文学学会正式定名,迄今考证出唐代近500名诗人,在这条道路上留下了《全唐诗》有载的1500余首诗歌。
在这条道路上行旅吟咏的,有贺知章、皎然、寒山子、罗隐、方干等唐代本地诗人,也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孟浩然、韩愈、刘禹锡等来此游历寓居的诗人。诗人之游,有年少壮游,有中年贬谪,有出仕,有回乡,有避乱,有寻仙,有隐居,在一条山河人生的驿路上出入行止、唱和不息。
行走在“唐诗之路”上
2018年,浙江省首次提出“积极打造浙东唐诗之路”。2020年10月全省诗路文化带建设暨浙东唐诗之路启动大会召开,袁家军书记作出批示,高水平建设诗路文化带是全面展示浙江诗画山水、推进美丽浙江和文化浙江建设的内在要求,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重要举措,要围绕“诗画”“山水”“佛道”“名人”四大主题,凝练彰显“诗心自在”的文化内涵。郑栅洁省长强调,浙东唐诗之路是诗路文化带的领头羊,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积淀和文化底蕴,要围绕建成“幸福美好家园、绿色发展高地、健康养生福地、生态旅游目的地”目标,率先启动建设。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中国美术学院积极响应诗路文化带建设号召,省文史馆馆员与美院的近千名师生,老中青三代人,十余支团队,年龄跨越40后至00后,沿着不同路线,用脚步丈量“唐诗之路”,深入当下现实,探寻名山大川、小镇古村、公路乡道、民风民俗,行程数千公里。
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与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共同行走“唐诗之路”
经由阅读、聆听“地点上的诗篇”,重返中国人诗性心灵的核心现场,重构诗心与世界的交互情境,重启酬唱与共情的感通创作,重新理解既高古精微、又普世大众的唐诗——它作为中国人的深层文化基因、全民的童蒙之学而代代相传。
天台山寒岩洞
奇山异水与大型基建
绍兴羊山摩崖
观展须知:
线下展览将于12月27日(周日)起于浙江展览馆对观众有序开放,实行实名制预约,错峰、限流参观。观众朋友可通过浙江展览馆微信公众号平台,使用第二代身份证预约3日内(不含当日)的参观,每日限额 500 人,额满为止。预约通道自12月25日下午一点开启,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2月26日(元宵节)。
观众需出示有效身份证原件、预约码和健康码,核验后经体温测量未见异常方可入馆。疫情防控期间,请观众朋友全程佩戴口罩,与其他观众保持1.5米以上距离,不聚集不扎堆不饮食,积极配合做好防控工作。当馆内某区域观众密度较大时,现场工作人员将采取相关疏导措施,请观众朋友予以配合。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